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4篇
  免费   943篇
  国内免费   1760篇
林业   1846篇
农学   1817篇
基础科学   2039篇
  2708篇
综合类   9297篇
农作物   736篇
水产渔业   467篇
畜牧兽医   2606篇
园艺   406篇
植物保护   75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771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766篇
  2016年   1018篇
  2015年   870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680篇
  2011年   1528篇
  2010年   1213篇
  2009年   1202篇
  2008年   1113篇
  2007年   1120篇
  2006年   1021篇
  2005年   798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Simple diagnosis by ethanol immersion (SDEI) to detect Glomerella cingulata was used to detect three other fungi that also cause latent infection of strawberry plants. Signs on strawberry leaves with asymptomatic latent infection by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became visible using SDEI. Salmon-pink conidial masses were produced in the acervuli on the treated leaves 5 days after incubation at 28°C. In the case of Dendrophoma obscurans, pycnidia with amber conidial masses formed 5 days after incubation at 28°C. The pycnidia were observed mainly on the ribs, and conidial masses exuded from the ostiole. These macroscopic conidial mass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G. cingulata and C. acutatum. When water was dripped onto a lesion caused by D. obscurans, the pycnidia exuded white filamentous conidial masses, making the distinction of D. obscurans from G. cingulata or C. acutatum. On petioles with latent infection by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ragariae, white aerial hyphae grew out from the vascular tissues on the cut surface 3 days after incubation at 28°C and were easily observed by eye or with a loupe. Thus, SDEI was also useful for diagnosing latent infection of strawberry plants by C. acutatum, D. obscurans, and F. oxysporum f. sp. fragariae.  相似文献   
10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快速检测与分型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核苷酸序列 ,在病毒结构蛋白 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 2条寡核苷酸引物 ,对各种不同致病性的 12株参考毒株进行了 RT- PCR检测。结果 :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 6 79bp的目的片段 ,而对照的 5种鸡源性病原体 NDV、IBV、CAIV、E.coli、PM均未扩增到相应片段 ;对疑似 IBD的 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 ,并同时在其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 1对引物进行 Nested- PCR检测 ,结果基础 RT- PCR检测到 11份阳性 ,Nested- PCR检测到 2 3份阳性 ,后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结果表明 ,建立的 RT- 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取限制性内切酶 Sac 和 Ssp 以及设计的 2条 vv IBDV(超强毒株 )特异性引物 ,分别应用 v VP2片段 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 2种方法 ,对 7个 IBDV分离参考毒株和 2 4个临床样品进行致病性分型。结果 ,确定 2 1株属于 c IBDV(经典毒株 ) ,8株属于 vv IBDV,2株未能确定 ;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均可用于 IBDV的快速分型 ,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方法更为简便和快捷  相似文献   
103.
通过 PCR条件选择 ,组装了可用于确诊鹅细小病毒 (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的试剂盒。首先根据 Gen Bank中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不同株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GPV特异性简并引物 ,利用该引物确定 PCR扩增条件 ,并鉴定了扩增产物的特异性。根据上述扩增条件 ,组装 GPV诊断试剂盒。试剂盒共有 3个反应管 ,贮于 - 2 0℃ ,应用时取 1号管 ,加入煮沸的肝脏悬液上清 ,2、3号管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按固定条件扩增 ,结果显示 ,待检病料的检出率在 96 %以上。该试剂盒操作简单 ,效果稳定 ,可用于 GPV感染的确诊  相似文献   
104.
RT-PCR技术检测猪瘟病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试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猪瘟进行诊断应用研究.应用RT-PCR对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84份诊断为阳性,阳性率62.2%.从百色、柳州地区等采集的健康猪扁桃体和淋巴结共276份,经RT-PCR检测,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3.4%.其中健康猪扁桃体带毒较高,246份扁桃体中有35份阳性,占14.2%.采自柳州健康猪的26份淋巴结材料全为阴性,只有邕宁县的1份健猪淋巴结阳性.结果表明,RT-PCR技术可应用于猪瘟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5.
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子和营养体为材料,在武汉地区,对5种不同建植方法建成的草坪从盖度变化、成坪时间、均一性、建植成本及秋季交播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后翌年狗牙根的草坪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建植狗牙根草坪并于秋季交播多年生黑麦草的方法来建植四季常绿草坪,狗牙根采用撒茎覆沙法效果最佳,其他方法依次为开沟埋茎法、闻铺草皮法、穴植草茎法;种子直播法在翌年需重新建坪。  相似文献   
106.
朱立泽 《草业科学》2005,22(8):42-46
以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开发为例,以产业化系统链中各子系统间的功能协调统一为依据,以退耕还草产业化机制为纽带,在研究建立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经济效果包括4个一级指标(基础指标、配套指标、服务指标和效益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隶属度函数法和综合效益指数法作为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经比较得出: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开发综合指数达到0.595 1,属初步产业化阶段,相对发展指数达到27.268%,年均产业化进步速度达到6.817%.  相似文献   
107.
植物育种的物理学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璐  那日 《草业科学》2005,22(12):63-66
介绍了草原生态恢复中选育优良牧草种子的一些物理学方法,包括电场、磁场、物理辐射、激光、离子束和交变应力等在植物的生物学效应、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九种根际促生菌最适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分离自燕麦和小麦根际九株促生菌对温度、pH值、光照及培养方式的需求,结果表明:虽然九株促生菌适应范围较广,即在5~45℃、pH4~9、3种光照条件(12h黑暗12h光照、24h光照和24h黑暗)和3种培养方式(全天振荡、间歇振荡和静止培养)下均能较好生长,但不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不尽相同。通过对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后续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患病水貂进行病理剖检,细菌纯培养,病毒检测,生化鉴定,确定是水貂大肠埃希氏菌病。再应用多种抗生素作药敏试验,筛选出了高度敏感的抗菌药。并对山东省威海地区水貂大肠埃希氏菌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