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58篇
  免费   1838篇
  国内免费   4245篇
林业   2714篇
农学   4067篇
基础科学   586篇
  4616篇
综合类   17459篇
农作物   2777篇
水产渔业   2720篇
畜牧兽医   5159篇
园艺   1622篇
植物保护   222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821篇
  2021年   1024篇
  2020年   1097篇
  2019年   1295篇
  2018年   919篇
  2017年   1565篇
  2016年   1979篇
  2015年   1702篇
  2014年   1307篇
  2013年   1990篇
  2012年   2942篇
  2011年   2864篇
  2010年   2257篇
  2009年   2077篇
  2008年   2344篇
  2007年   2818篇
  2006年   2551篇
  2005年   1929篇
  2004年   1605篇
  2003年   1121篇
  2002年   900篇
  2001年   802篇
  2000年   744篇
  1999年   625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450篇
  1996年   429篇
  1995年   427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381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4种木材常温下醛和萜烯挥发物的释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龙玲  王金林 《木材工业》2007,21(3):14-1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分析4种木材(杉木、杨木、马尾松和尾叶桉)中有机挥发物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4种木材生材常温均可释放多种醛和萜烯挥发物,其中乙醛的释放量最高;杉木和杨木释放的醛类明显高于马尾松和尾叶桉;杉木释放的萜烯类明显高于其他3种木材;温度由20 ℃上升到40 ℃,杉木醛类和萜烯类释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2.
以对硝基苯胺和合成得到的2-溴-4-硝基苯胺为原料, 采用Gomberg-Bachmann芳基偶联反应,合成了两种电致磷光材料的关键中间体2-(4-硝基苯基)吡啶和2-(2-溴-4-硝基苯基)吡啶,并通过1HNMR确证了产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简单、可行,芳基偶联产物2-(4-硝基苯基)吡啶和2-(2-溴-4-硝基苯基)吡啶的产率分别达到了22.5%和5.9%,其中前者超过文献报道水平,后者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微观经济学手段,对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经济分析.根据林分经济成熟的内涵,结合林学知识,分析了净现值法在林分经济成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实测铁杉、红桦和湖北花楸的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我们建立了根据林木地径估测树木材积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可以应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油茶皂素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溶剂法提取油茶枯饼中的皂素 ,以油茶皂素为材料对大肠杆菌 ,桔青霉 ,黑曲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117产朊假丝酵母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有效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在 0 .6 2 5 %以下  相似文献   
996.
2007年6月,作者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洞穴巢址并对繁殖行为作了记录。巢址位于云杉树基下,大小27 cm×11 cm、巢深17 cm。巢材由苔藓、草茎须根、羊毛、云杉叶等组成。黑冠山雀育雏频率1次/1.5 min,食物为膜翅目、鳞翅目昆虫。此外,还发现育雏结束后亲鸟有清除巢内异物行为。  相似文献   
997.
樟树溃疡病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樟树溃疡病菌为弱寄生茵,主要从植株伤口和衰弱组织侵入。在防治上应采取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以减少创伤,提高植株抗病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即(1)选用健壮无病苗木;(2)选择土壤肥沃、湿润、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的林地造林;(3)避免植株机械损伤和日光灼伤;(4)在子囊孢子释放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40%多茵灵10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等量式波尔多液等药剂保护;植株发病后和整枝伤口处,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40%多茵灵1000倍液等药剂。  相似文献   
998.
掌握科学合理的防治时机,是害虫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笔者在对落叶松红腹叶蜂防治技术的研究中,根据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创新采用拟自然态研究方法、自然产卵小群统计方法,对幼虫每虫和分龄期食叶量(率)、卵和幼虫发育历期、幼虫自然死亡率、越冬幼虫化蛹发育进度及化蛹历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防治适期应为幼虫发育高峰后第7~10d,在此时间内林间可见卵及幼虫约占当年种群数量的76%~90%,是卵和幼虫出现最多的时段,是最大限度地消灭叶蜂幼虫、压低种群数量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999.
油桐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守常  肖育贵 《林业科学》1989,25(2):113-119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研究表明,致病菌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将该菌与国内供试8个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比较可看出,菌落生长较快,大型分生孢子短而粗,是一种短粗类型。其次,人工接种试验得知,此菌不侵染6科7属7种供试的专化型寄主植物;又经8个专化型菌株接种油桐试验,也不发生侵染关系。此菌仅侵害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是一种专化性病菌。再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此菌与供试菌株的脂酶同工酶的谱带特征和相对迁移率均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将油桐根腐病鉴定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抱(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1000.
Summar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resistance of beech foliage(Fagus sylvatica)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was affected by soil quality, nitrogen or CO2 fertilisation, or lachnid infestation(Phyllaphis fagi). For this purpose young beech trees were grown for four years in reconstructed calcareous or acidic forest soils in open top chambers under ambient o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s with two levels of nitrogen fertilisation. At harvest lachnid colonisation was observed, preferentially on leaves from trees in calcareous soil and on leaves from trees fertilised with the high nitrogen level. General lea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igment concentrations, dry mass, and leaf mass ber area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soil type, nitrogen fertilisation or CO2 regime. Leaves colonised with lachnids displayed slightly increased leaf mass per area. When the stress resistance was challenged by exposure to paraquat — a herbicide inducing oxidative stress — leaves from trees grown on calcareous soil maintained significantly longer membrane integrity and, thus, were better protected against stress than leaves from trees on acidic soil. Other experimental variables had negligible or no effects on the resistance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