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篇
  70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9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藏山羊乳主要营养成分及乳酶、乳清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分布于西藏和四川地区的藏山羊乳蛋白、乳糖和乳脂含量,并对乳中4种酶活力及乳清蛋白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乳中3种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脱脂乳中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81.9±37.8、7.7±3.5、437.4±93.0、532.7±202.6单位。乳过氧化物酶在体外可被10~(-5)M的硫氰酸根或乳酸根活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将乳LDH分出LDH_1、LDH_2和LDH_3三带,各带所占百分比例分别为50.6±4.5、31.6±4.2和17.8±3.3,提示乳LDH不是来源于血液。用SDS—PAGE可将乳清蛋白分出5条区带。  相似文献   
62.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草地沙漠化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1:3.5×10^4假彩色红外航空像片室内判读与野外调查,本区沙漠化草地可分为中度及轻度两种,面积12.823万hm^2,导致草地沙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超载过牧,樵柴,放牧制度不合理等,草地沙漠化防治可采取生物,管理及工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63.
采用人乙型肝炎ELISA试剂盒,检测青海地区藏羊及马鹿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藏羊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为10%,马鹿血清中未查出。  相似文献   
64.
青海牦牛和藏羊泡球蚴的感染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高原地区牦牛和藏羊体内多房棘球蚴的感染进行调查,感染率分别为4.7%和5.4%;用病理组织学技术对牦牛和藏羊体内寄生的泡球蚴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证实大部分泡球蚴结构受损或退化,虽然部分结构高度分化,但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原头蚴,并对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藏绵羊和藏山羊在高寒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结构的适应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藏绵羊和4只藏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黏膜结构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藏山羊小肠绒毛长度和V/C值均显著高于藏绵羊(P0.05),而藏绵羊小肠黏膜的厚度大于藏山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藏绵羊小肠肌层的厚度显著大于藏山羊的(P0.05)。[结论]藏山羊的消化吸收功能强于藏绵羊。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含量的影响,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科学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09在拉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造林地,选择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措施下种植的藏川杨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未采用任何措施的造林地为对照,对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造林措施下,林地不同土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其中增幅最高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增加24.4%,45.1%,226.3%和181.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分别较对照增加34.4%,194%,1 655%和658.5%,但在不同土层中未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增幅最高处理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79.8%,375.3%和111.5%,各处理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结论】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进行藏川杨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微生物数量增加及酶含量增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拉萨半干旱河谷采取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藏鸡NDV的毒力和F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从采集的藏鸡病料中分离鉴定NDV,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来确定分离株的毒力。采用RTPCR方法克隆藏鸡NDV分离株F基因,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F5、FX10、F20、F74、F75、F17、F72、FH2等8株NDV,其中F17、F72、FH2为强毒株,其余5株为弱毒株。8株病毒F基因ORF均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强毒株ORF编码产物含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弱毒株有13个半胱氨酸残基,比强毒株在27位(强毒株C27变为R27)多了1个半胱氨酸残基;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离的8株NDV与GenBank中发表的20株NDV参考毒株比较结果表明,F蛋白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较多,主要集中在8-30,97-124,45,385-386,402-403,479-494,509-520位氨基酸处,强毒株AA替代较集中,而弱毒株保守区较多且AA替代较分散。分离NDV株之间F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5%~99.9%,其中强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5.2%~99.4%,弱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9.4%~99.9%。分离NDV株之间F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7.5%~99.5%,其中强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5.3%~98.2%,弱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8.6%~99.5%。进化分析显示,3株强毒株均为基因Ⅶ型,5株弱毒株均为基因Ⅱ型。【结论】分离了8株藏鸡NDV,其中3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Ⅶ型;5株为弱毒株,属于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68.
藏猪肺组织与高原低氧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了6月龄藏猪和三元杂交(长白×约克×杜洛克)生长肥育猪(简称白猪)的肺组织结构和肺动脉血管结构特性,并就藏猪的肺组织结构特点与高原低氧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藏猪与白猪单位面积肺泡数(MAN)差异不显著(P>0.05),但藏猪肺泡膈厚度(MAST)明显大于白猪,差异显著(P<0.05),肺泡膈内毛细血管丰富;(2)藏猪的肺动脉大多为肌性动脉和弹性动脉,白猪的大多为部分肌性动脉,弹性动脉仅占23.1%;(3)藏猪肺动脉管径小、管壁厚,肺动脉中膜基层占血管外径的百分率(MT)高。由此可见,藏猪的肺动脉平滑肌含量丰富,该结果可为藏猪和引进外来猪种对高原低氧适应性结构机理和解决平原地区的动物引进高原并适应高海拔的低氧环境及保持正常的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进行青藏高原干旱地区毛苕子最佳播量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对毛苕子的株高、主枝结荚层数、结荚部位、单株分蘖数、每荚粒数及产量均有影响,毛苕子进行种子田生产时,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感染皮蝇蛆状况及感染种类,本研究在3个地区调查了476只藏羊,对2株感染藏羊皮蝇蛆和4株感染牦牛皮蝇蛆的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只羊感染了皮蝇蛆,感染率为2.9%,总瘤胞数为2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1.9个;并扩增其长度为688 bp的序列,克隆后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牛皮蝇、纹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感染藏羊的皮蝇蛆与感染牦牛的果洛株、民和和黄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牛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牛皮蝇;感染牦牛的海晏株和贵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中华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中华皮蝇。几个皮蝇蛆分离株种内变异率小于1%,种间变异率大于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