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69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7篇
  48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为了明确阿尔蚜茧蜂(Aphidius ervi Haliday)对寄主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龄期的寄生偏好及其后代适合度特征,在24℃下进行了阿尔蚜茧蜂对不同龄期豌豆蚜的寄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豌豆蚜被寄生时的龄期大小对阿尔蚜茧蜂的寄生和后代适合度有显著影响(P0.05)。阿尔蚜茧蜂能寄生各发育期豌豆蚜,但对2龄若蚜的寄生率最高(56.67%),其次为1龄若蚜(30.67%),而对4龄若蚜和成蚜的寄生率最低;寄生低龄蚜虫的后代蜂羽化率显著高于寄生高龄若蚜和成蚜。阿尔蚜茧蜂寄生1龄若蚜后,僵蚜出现历期最长(9.47 d),后代蜂羽化历期也最长(5.51 d),随着被寄生时寄主龄期的增大,僵蚜出现历期和后代蜂羽化历期都逐渐缩短;后代蜂发育历期在寄生1龄若蚜时最长(14.85 d),而寄生成蚜时最短(7.87 d)。后代蜂雌性比例在寄生1龄若蚜时最低(24.52%),而寄生成蚜时最高(57.33%),且后代蜂体型随寄主龄期(体型)增大而增大。寄主龄期(体型)与阿尔蚜茧蜂后代适合度呈正相关。因此,从后代适合度的角度,阿尔蚜茧蜂偏好选择龄期(体型)大的寄主寄生,但取得较高的后代适合度的代价是降低其寄生率。说明寄主龄期(体型)大小对阿尔蚜茧蜂的寄生选择及其后代适合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2.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棉纤维伸长相关基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回交近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群体中选取纤维长度差异较大的两个系NMGA-062 (33.03 mm)和 NMGA-140 (25.87 mm),利用Affymetrix棉花基因芯片,分析其开花后10 d (DPA, days post anthesis)棉纤维伸长相关基因表达谱。在24 029条转录本中,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转录本有7 282条,占总数的30.31%;其中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或2倍以上的转录本有3 993条,占筛选转录本总数的16.62%,功能分类表明这些转录本主要包括功能预测基因(15.57%)、翻译、核糖体结构相关基因(13.54%)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相关基因(9.29%)3大类。为了验证芯片数据的可信性,8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Ghi.10655.1.S1_s_at, ACO1, ARF1, SAHH, TUA6, TUA7, β-tub1, β-tub10)被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手段表现出一致性。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3个与棉纤维相关基因(ARF1, β-tub1, β-tub10)在纤维发育不同时期(5、10、15、20和25 DPA)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纤维伸长发育时期(10和15 DPA)大量表达,推测这3个基因可能与棉纤维伸长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3.
选用两个不同类型的豌豆品种,同时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豌豆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分枝量及发生部位与温度、日长密切相关。播期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株结英数的变化。早熟品种适期播种的范围宽,晚熟品种则对播期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34.
棉纤维是胚珠表皮细胞经分化起始、伸长、次生壁增厚和脱水成熟而形成的单细胞纤维,棉纤维细胞次生壁增厚决定棉纤维强度。利用生理或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次生壁增厚时期的生理基础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可以揭示棉纤维强度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改善纤维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和运用分子手段培育高强纤维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以2个钾营养高效基因型苎麻和2个低效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钾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苎麻根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苎麻生物量减少,植株显著矮化,根系生长受抑,根系吸收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减小。但高效基因型苎麻低钾胁迫下仍具有较强的生长势(相对根系干重、相对细根干重、相对根系总吸收面积、相对根系活跃吸收面积较大),其纤维产量所受影响程度小于低效基因型(相对产量较高),有效降低了低钾胁迫对纤维品质所引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6.
棉花品质育种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显 《河北农业科学》2003,7(Z1):115-119
从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的多层次需求,论述了棉花品质育种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美棉对我国育种的挑战及对我国所育品种遗传品质的分析,阐述了我国棉花育种的现状及面临的严峻形势;从育种遗传资源、高新技术领域研究、育种周期三个方面,剖析了限制我国棉花育种进展的问题所在,提出了棉花品质育种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37.
家兔虽属草食动物,但其粗纤维(CF)消化过程、粗纤维消化率(CFD)与其它草食动物不同。本文对家兔的CF消化特点、能力及影响CFD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8.
笔者以2003~2004年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棉花新杂交种冀H239主要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冀H239产量突出,抗病性强,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优于对照,马克隆值偏高;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叶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苗期抗性纯合度均高于抗虫对照品种中棉所41;蕾期和花铃期抗性纯合度与中棉所41差异不显著。提出了与该杂交种配套的栽培技术,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9.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大(贡献率分别为CRDE=47%、CRME=56%和CRME=33%),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却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贡献率为CRME= -83%);铃数对纤维强度、铃重对马克隆值分别有较大的显性与环境互作抑制作用(贡献率分别为CRDE= -40%和CRDE= -87%)。对纤维品质性状加性、母性效应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亲本3的铃重、亲本5的铃数对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的铃数、亲本5的铃重对其纤维强度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5的铃数对其马克隆值有负向最大的加性贡献;多数杂交组合马克隆值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重影响。【结论】陆地棉3个产量组分分别对3个品质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木材自由水在相变过程中的介电弛豫现象,就木材中水分的存在机构、冻结自由水的介电弛豫同吸附水的相似性、以及木材吸附水的介电弛豫机构和冰的类似性作了一些讨论。并且提出了一种利用木材中水分的介电特性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来确定木材纤维饱和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