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9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4篇
  111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65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扁蓿豆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年的种植观察发现,种植第1年扁蓿豆和苜蓿生长都较缓慢,扁蓿豆的越冬率在l~4年内随着生育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而苜蓿的越冬率比扁蓿豆稍低.返青都在4月末,从返青到成熟期的生育天数扁蓿豆为120d,苜蓿为103d.生活第2年的扁蓿豆草层最大鲜量出现在30~40cm处,其中叶量占52.4%;生活第2年和生活第3年的苜蓿草层结构最大鲜量都出现在40~50cm处,分别为50.6g和55.2g,比扁蓿豆分别少了12.4g和7.2g.种子产量第3年最高,扁蓿豆为188.4kg/hm2,苜蓿为211.95kg/hm2.扁蓿豆的生育期较长,第1年为150d,第2年为125d,第3年为120d;而生活第2年的苜蓿生育期为120d,第3、4年都为103d.  相似文献   
32.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kg/hm^2,磷肥218.75-262.0kg/hm^2,钾肥96.0-138.0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33.
沙伟  师帅  罗新义  荣姝 《北方园艺》2007,(11):59-60
以东方山羊豆及敖汉苜蓿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东方山羊豆和敖汉苜蓿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东方山羊豆及敖汉苜蓿脯氨酸含量、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经对几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认为东方山羊豆比敖汉苜蓿具较强的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于1992年在甘肃河西半荒漠地区杂花苜蓿型人工草地进行,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衣载牧量分轻牧、中牧、重牧3个处理6个重分区轮牧。结果表明,试验当年,草地类型未发生演变,披碱草随放牧加强而衰退,无芒雀麦和红豆草在中牧下得到促进,紫羊茅在重牧下受抑。由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分析表明,在西北干旱地区,苜蓿型草地可于6月初刈草后,连续放牧3次,且载牧量以中等为宜。  相似文献   
35.
In the Canary Islands, water scarcity is one of the constraints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y. Non-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generally represent more water volume than conventional on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resources frequently permits the possibility of a conjunctive use of desalinated (DW) water and 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 (RW). Field testing with both water qualities and different irrigation systems is necessary for optimal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soil salinity and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and alfalfa yield in a 20 month field experiment carried out in the island of Gran Canaria, using municipal RW and freshwater (FW) unde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SDI). Phosphorus speciation was performed both in irrigation waters and in soils (Olsen's inorganic, organic, and microbial). RW had large EC values (2.4 dS m−1) with a remarkable nutrient load contribution and an average total P around 3 mg L−1, predominantly hydrolysable forms, while FW had very low salinity and negligible amounts of P. For the RW treatment a salt gradient was established, causing plant mortality between the irrigation lines. The study of P speciation allows describing P distribution and plant uptake in terms of P forms. Large values of microbial P were produced for the two irrigation waters around the emitters, especially for FW.A faster P-cycling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ly larger inorganic P contents observed in FW irrigated soils, in spite no external sources were added by the irrigation water.  相似文献   
36.
对呼伦贝尔黄花苜蓿进行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黄花苜蓿在各试验点种植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鲜草和千草产量与对照品种肇东苜蓿接近,3个试验点3年平均鲜草产量为33865.6kg/hm^2,干草产量为9146.2kg/hm^2,分别比对照的肇东苜蓿低0.6%和3.2%。方差分析表明二者无显著差异,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持久性,对呼伦贝尔高寒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适宜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7.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及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石河子绿洲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群落生物量、茎叶比、种间竞争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花苜蓿7.5kg/hm2、无芒雀麦15kg/hm2的比例混播并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为最佳组合,干物质产量为23.4t/hm2.两种牧草种间竞争力和竞争率分析表明,不同的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两种牧草的竞争力有一定影响,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无芒雀麦,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38.
CPA(cation proton antiporter)超家族通过转运质子和一价金属离子调节细胞内离子和pH稳定。阳离子质子转运体(cation/H+ exchanger,CHX)基因家族属于CPA2(cation proton antiporter 2)超家族,其N端有一个Na+/H+ exchanger结构域,对植物维持细胞离子平衡、花器官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系统地分析了蒺藜苜蓿CHX家族基因,通过全基因组筛选共鉴定出47个MtCHXs;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蒺藜苜蓿CHX基因分布在8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同源性分析显示蒺藜苜蓿和拟南芥亲缘关系近,而与水稻亲缘关系远;进一步进化关系分析将47个MtCHXs基因分为5组,并且各组内成员在基因结构和基序上比较保守;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MtCHXs基因启动子包含大量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以及干旱、低温、创伤响应元件;表达特性分析发现MtCHXs在生殖器官中高表达,并且响应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39.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抗病品种,连续2年2次调查了2018年建植于新疆昌吉市呼图壁县的32个紫花苜蓿品种上各种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了各品种次年的越冬率和5次刈割期的草产量,评价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地发生了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白粉病、黄斑病、匍柄霉叶斑病和尾孢叶斑病5种病害,且以前3种为主,前3种病害的发病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7.08%、100.00%及57.14%。供试品种仅有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旱地与WL343HQ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皇冠、WL168HQ与阿迪娜等品种,而其他病害品种间未表现出差异(P>0.05)。根据抗性级别的频率分布,对于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53.13%的苜蓿品种为高抗品种,25.00%的苜蓿品种为抗性品种,12.50%的苜蓿品种为中抗品种,3.13%的苜蓿品种为低抗品种,6.25%的苜蓿品种为感病品种;对于苜蓿白粉病,32个品种的抗性分布频率为抗性品种占3.13%,中抗品种占25.00%,低抗品种占15.63%,感病品种占56.25%,无高抗品种;供试品种对苜蓿黄斑病抗性分布频率为高抗品种29个,占90.63%,抗性品种占9.38%,无中抗、低抗及感病品种。32个品种的5次草产量总和为22.48~29.52 t·hm^(-2),其中,5茬总产量最高的苜蓿品种为龙威3010,总产量最低的苜蓿品种为陇东苜蓿。供试的所有品种未出现明显冻害,越冬良好,越冬率均在80%以上,其中有22个品种大于90%。综合特性较好的5个品种为皇冠、WL363HQ、中苜3号、敖汉苜蓿和旱地(综合得分0.850~0.942),较差的品种为耐盐之星、WL343HQ、冲击波、雷霆与陇东苜蓿(综合得分0.650~0.721)。  相似文献   
40.
何龙  师尚礼  康文娟  刘旵旵  王文娟  武蓓 《草地学报》2022,30(11):2892-2898
为探寻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有效灭菌方法,试验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9’)种子为材料,设置DF(碘伏浸泡6min),DS(碘伏浸泡5min→无菌水冲洗→ST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和0.5%吐温80浸1min),SH3(3%次氯酸钠浸泡6min)和SH10(10%次氯酸钠浸泡6min)4种灭菌方法,分别以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种皮、子叶、胚、子叶+胚、子叶-胚连接处、幼苗为研究材料,以无菌水浸泡相应时间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灭菌方法对供试材料内生根瘤菌的灭菌情况以及对种子萌发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紫花苜蓿种子的子叶+胚(52.7个·粒-1)中,种皮有少量分布(16个·粒-1),而在子叶+胚组织中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子叶-胚连接处(38.33个·粒-1),其余分布数量依次为子叶(9.67个·粒-1)、胚(4.17个·粒-1);DS处理可对种子完全灭菌,且DS处理下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长与CK差异不显著。综上,子叶-胚连接处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主要存在部位,DS处理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最佳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