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4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783篇
林业   922篇
农学   911篇
基础科学   319篇
  1688篇
综合类   3347篇
农作物   574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912篇
园艺   370篇
植物保护   79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灌草立体配置对退化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灌草立体配置模式下3种不同生境的土壤水分、养分和植物根系相关参数的差异,探究灌草立体配置30年对退化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以及植物根系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云雾山国家草原自然保护区种植30年的人工柠条和野山桃搭配灌丛带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不同土层的土样和植物根系,比较3种位置下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和植物根系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了根长与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0~80 cm土层,灌丛带内部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在0~8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丛带3个位置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同一土层,灌丛带内部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均明显高于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在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3个位置,植物根系生物量呈减小的趋势。从垂直分布来看,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0~15 cm土层的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别占0~40 cm土层植物根系生物量的90.86%,90.79%,92.91%,说明植物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0~15 cm土层。3个取样位置中,灌丛带内部植物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灌丛带植物根长与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0~80 cm土层碱解氮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黄土高原退化草地上进行灌草立体配置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沙棘内生菌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素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于沙棘内生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中提取了生物刺激素PVE(Paecilomyces variotii extracts),并经液相色谱对PVE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富集纯化。通过水稻液培试验,设无盐(CK)、添加NaCl(NS)、添加PVE和NaCl(PN1)、添加PVE纯化物和NaCl(PN2)4个处理,研究生物刺激素对水稻的耐盐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刺激素能够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生长造成的严重抑制。PN1、PN2处理较NS处理提高了叶片与根系的干质量,减少了植株体内的水分流失,增加了根系的直径和吸收面积,但根长相较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N2处理叶片鲜质量、叶片含水量、根系含水量较PN1处理分别增加了12.44%、1.13%和0.42%。与NS处理相比,PN1和PN2处理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34.08%和40.82%,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23.90%和18.86%,PN1和PN2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使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8.36%和20.97%。PN2处理叶片和根系中的Na+含量较NS处理分别降低了36.31%和10.85%,从而降低了Na+/K+,保证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研究表明,PVE及PVE纯化物在极低的浓度下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并通过减少水分流失、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合速率来减轻氧化损伤,同时以降低Na+流入的方式缓解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黑胡椒、胡椒根、市售胡椒粉和用不同浸泡液浸泡脱皮的白胡椒粉中的胡椒碱含量。结果表明:黑胡椒粉、2种市售胡椒粉和白胡椒粉中胡椒碱含量不同;果>根、白胡椒>黑胡椒、盐水浸泡>河水浸泡>醋浸泡、西安胡椒粉>海南胡椒粉。说明不同的胡椒粉胡椒碱的含量不同,这可以为胡椒的质量控制提供比较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0 kg hm~(–2), N0; 60 kg hm~(–2), N1; 120 kg hm~(–2), N2), 3个种植密度(7.93万株hm~(–2), D1; 15.86万株hm~(–2),D2; 23.79万株hm~(–2), D3),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根系形态、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氮肥对花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密度的影响显著。单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1显著高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1显著低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和密度互作对2019年收获期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的影响显著,与D1相比, N1处理下D3的增幅显著高于N0和N2处理。氮肥及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植株性状的影响存在年度和时期间的差异,主茎叶片数、侧枝数和主茎第一节间粗随密度增加有降低趋势。氮肥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荚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产量与根体积、根干重、主茎叶片数、主茎高及侧枝长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N)水平为60 kg hm~(-2),种植密度为18.8万株hm~(-2)。  相似文献   
55.
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分离能力是土壤侵蚀机理模型的重要参数.受土壤性质、植被根系等因素影响,土壤分离能力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为研究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建植一年的柳枝稷、无芒雀麦草地及对照裸地为研究对象,以20 d为周期,测定土壤密度、黏结力和根系密度,并采集原状土样进行水槽实验(τ=6.5-23.4Pa),测量土壤分离能力,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性质及植被根系对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柳枝稷和无芒雀麦草地具有类似的季节变化特征,而裸地与二者差异明显.4月中旬至6月下旬,草地土壤分离能力较大,此后土壤分离能力迅速下降;7月中旬直至10月上旬,草地土壤分离能力较低;10月下旬,土壤分离能力小幅回升;裸地土壤分离能力7、8月份较低,其余时间较高.裸地土壤分离能力试验期均值为柳枝稷草地的10.6倍,无芒雀麦草地的23.7倍.草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受根系密度和土壤黏结力的影响,随着根系密度与土壤黏结力增大,土壤分离能力呈指数形式降低,而土壤密度对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试验区内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可用水流剪切力、根系密度、根径和土壤黏结力等参数进行模拟(R2=0.636).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侵蚀机理模型的推广应用,以及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以蒙古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F. acuminatum)为互作体系,测定苯丙烷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黄芪抗根腐病菌侵染机制的信息,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幼苗浸根法接种病菌,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F. solani侵染黄芪后,PAL和C4H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并在7、21天出现2个酶活高峰;4CL活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7、21天时也显著高于对照。F. acuminatum侵染黄芪后,PAL、C4H和4CL的活性均在21天显著高于对照。可见2种病原菌在侵染黄芪过程中,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被不同程度地激活,但2种病菌激活各酶的时间和规律有所差异,表明黄芪对这2种病菌的抗性机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7.
为改善挂面制品的营养保健功能,研发谷物加工副产物的深加工产品,将经过超声波-酸解法改性处理后的麦麸粉添加到面粉中用于制作酸改性麦麸挂面。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酸改性麦麸挂面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在面粉100 g的基础上,酸改性麦麸粉添加量为6%(相当于面粉质量的百分比)、水添加量为56%、食盐添加量为3.5%、食碱添加量为0.4%、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0.4%,此条件下制得的挂面品质良好,且外观、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58.
为探明不同调控技术对板栗根系构型的影响和对板栗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以期为培育高质量板栗苗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板栗苗木为对象进行切根(切根深度分别为12、8、4 cm、CK)及不同形态氮素(尿素、硝酸钠、CK)追肥试验。结果表明:苗高生长量最大的处理为X2N2,地径生长量最大的处理为X4N1,不同处理苗木地径生长量差异性不显著;在同样切根深度的处理下,施用尿素的苗木在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上均大于施用硝酸钠的苗木,也即NH^+4较NO^-3对板栗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X1N1、X2N1、X2N3处理在不同径级侧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上分别达到最高,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考虑苗木根系指标和形态指标,X2N1即切根深度8 cm结合施用尿素为板栗苗木根系的最佳调控处理。  相似文献   
59.
植物提取物大都是脂溶性成分,因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故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文章综述了有关能增强植物提取物水溶性的超临界流体技术、高压均质技术、液相可控沉淀技术、喷雾干燥技术、乳化溶剂扩散技术、机械研磨技术等超微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Breeders have seldom considered the selection for root traits during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in soybean.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grain yield would be increased by the root function improvement, especially for the current cultiv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grafting experiment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ecord‐yield cultivars L14 or Z35 as rootstocks on agronomic traits of cultivars released in different decades. A total of 11 cultivars, released in different decades, were used to graft onto L14 or Z35 rootstocks. The agronomic traits were measured in the pot‐culture experiments. Grafting cultivars released in different decades onto L14 or Z35 rootstocks resulted in higher yield, 100‐seed mass and apparent harvest index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n‐grafted or self‐grafted plants. Grain yield gain of cultivars grafted onto record‐yield cultivar rootstocks was 0.40 g/plant/year from 1966 to 2006, which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non‐grafts and self‐grafts (0.27 g/plant/year). The yield of current cultivars should increase more if their root functions were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