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1801篇
农学   103篇
基础科学   54篇
  422篇
综合类   1813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357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韶关翁源县的东南部,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历史标本的基础上,对本区进行全面踏查、标本采集并鉴定,从而进行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33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32种,隶属于62属24科,裸子植物6种,隶属于4属4科,被子植物1198种,隶属于588属148科;本区的表征科主要以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等为主。植物区系地理组成复杂,主要以热带、亚热带为主,且热带、亚热带的过渡性质明显。从中国特有种的分布情况来看,该地区与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江西西南部联系较为紧密,体现了南岭山脉植物区系的一致性与整体性;珍稀濒危植物共计48种;植被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类型多样,建议将园洞、青山口等珍稀濒危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列为优先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32.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3.
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对pH值与金属离子浓度的敏感度不同,所受影响也不同。主要选取黄皮果皮色素、赤豆皮色素、柑桔皮色素、勾儿茶果、红雪茶色素,来测定pH值对它们的影响。选取,黄皮果皮色素、赤豆皮色素、勾儿茶果色素、红雪茶色素来测定金属离子浓度对他们的影响,从而探讨这些色素对pH值与金属离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大豆蚜种群数量与其天敌昆虫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a(Pallas)]及花蝽(Orius sp.)的田间发生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借助直接观察法,对哈尔滨地区大豆蚜及上述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2008-2014年)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各年份大豆蚜种群数量峰值及峰值日后第6天各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并对大豆蚜与天敌昆虫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月为大豆蚜的田间始发期,7-8月为其田间猖獗期,9月为其消亡期。在大豆蚜的始发期和猖獗期,田间均有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幼虫)及花蝽(成虫和若虫)的发生。龟纹瓢虫幼虫和异色瓢虫成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与大豆蚜的种群数量间均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论述2016年香港花卉展览中部分艺术园圃,结合本届花展“花荟艺萃”的主题,依据各地域的民俗风情、风貌习惯、居住环境,采集富有乡土气息的特产、动物、农具、瓜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元素,建造千姿百态的造园样式,形成山、水、屋宇的田园农趣风格。以此突出崇尚自然,脱俗简洁的庭园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36.
Activators of sesquiterpene synthase (STS) gene expression and sesquiterpene production in Piper betle L. were examined using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s, and the allelopathic activity of untreated and Fusarium solani-treated betel extracts was tested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on the shoot and root growth of Thai rice variety PSL2 (Oryza sativa cv. Phitsanulok 2) and three dominant paddy weeds (Eclipta prostrata, Echinochloa crus-galli and Chloris barbat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 solani dramatically upregulated STS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s of β-cubebene, β-caryophyllene and germacrene D sesquiterpen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control, and that betel extracts had a greater inhibitory effect on weeds than on rice. The effects were more clearly detected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root growth than on shoot growth, and they were found to be dose-dependent. It is also noted that F. solani-treated extract had stronger effects than the untreated extract. The species most sensitive to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was C. barbata, germination of which was completely inhibited even at a dose of 0.1 mg/mL untreated extract. With regards to rice, although betel extract at 1.0 mg/mL showed no inhibition on germination, it affected the elongation of rice roots, in addition to those of the tested weeds. The obtained data suggested that F. solani has potential as an activator of sesquiterpene allelochemical production via STS expression, the latter leading to the treated betel extract having a stronger phytotoxic effect. These results were beneficial in the promotion of natural herbicide production using bi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37.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芳香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共计26科106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11种,被子植物22科95种。论述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芳香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精油提取部位,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8.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对中药资源化学教育教学活动及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果表明:在有63名学生的班级中,积极参与阅读文献、学习化学画图软件、自主学习统计分析方法及参加野外标本采集的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较大优势。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开展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蚜虫在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藏青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叶片上的危害特征及其产生虫瘿的分布特点,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法对该区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青杨叶片左上虫瘿出现率为25.36%、左下为24.30%、右上为24.98%、右下为25.36%,叶片左边为49.66%、右边为50.34%;藏青杨不同方向叶片上虫瘿出现的比率均在25%左右。藏青杨叶片上虫瘿主要以3~7个聚集的形式存在。虫瘿出现频次(y)与虫瘿数量级别(x)的拟合曲线为y=-2.150 3x~2+23.159x-7.309 1(R~2=0.818 4)。6级虫瘿数量最多,占总虫瘿数的22.15%。由虫瘿空间分布参数可知,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虫瘿聚集强度不大。总体上虫瘿个体群大小随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个体群指数L值平均大小为7.20。经拟合,虫瘿空间分布格局Iwao M*-M回归模型为M*=1.059 9m+0.523 4(R~2=0.993 9),Taylor模型为log S2=1.043 4logm+0.043 7(R~2=0.996 4),两模型均判定为聚集分布。综上,虫瘿在藏青杨不同方位的出现率相近,但在叶片上均呈聚集分布,虫瘿的聚集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也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40.
分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特点以及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介绍基于WebGIS技术开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和该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介绍WebGIS技术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该系统构建实现面向旅游爱好者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交流和面向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