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在广泛检索文献基础上,对水晶与玻璃的鉴别技术进行了综述,为准确快速鉴别水晶与玻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开发用于现场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试纸条。[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利用不同的样品垫及反应模式进行试验,研制出适合于现场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该试纸条对孔雀石绿、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隐性结晶紫的检测限均为2μg/L,检测所需时间约10 min。[结论]该试纸条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灵敏度高,试验结果一目了然,可作为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在水产品中残留检测的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3.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聚磷酸铵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鉴别Ⅰ-型和Ⅱ-型聚磷酸铵产品结构的有效方法,测定了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为Ⅰ-型和Ⅱ-型的聚磷酸铵的红外光谱,结果发现Ⅰ-型和Ⅱ-型聚磷酸铵晶体在红外光谱中存在明显的区别:Ⅰ-型聚磷酸铵在760、680、600cm^-1附近出现吸收峰,而Ⅱ-型聚磷酸铵在这三处不出现吸收峰。从而确定了使用红外光谱法测定Ⅰ-型和Ⅱ-型聚磷酸铵晶体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细胞中的晶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细胞中大量存在的晶体性质,了解晶体形成与病害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化学分析多种方法,对病叶细胞中的晶体形态、化学组成以及含量与病害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叶细胞中存在的晶体为草酸钙晶体,其分子式为CaC2O4·H2O,整个晶体并非仅由纯晶体物质所构成,在晶体内部还含有细胞中的其它物质,病叶细胞含有簇晶、棱晶、板晶和砂晶多种晶体形态;茶树叶片草酸钙晶体含量随病害程度加重而增加,两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5.
本文用HMO法得到超离域度指标以确定毛铬紫B试剂的配位活性,从而判断稀土-毛铬紫B铬合物的可能的构型,并且求得给合物的原子自极化率与极谱还原半波电位具有平行关系。为极谱分析中选用有机试剂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6.
不同结构丝素蛋白对羟基磷灰石结晶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不同结构丝素蛋白对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影响,可为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提供依据。用中性盐水解的方法获得以无规卷曲结构为主的丝素蛋白(SF),再经乙醇处理得到具有β-折叠结构的丝素蛋白(ALSF)。以两种不同结构的丝素蛋白作为羟基磷灰石(HA)沉积的有机模板,通过共沉淀的方法获得HA/SF和HA/ALSF复合粉末。利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复合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表明,2种丝素蛋白均对HA晶体的形核和生长产生影响,但不同结构丝素蛋白调控生成的复合材料其形貌和结晶尺寸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7.
在光照培养室内种植大豆幼苗,用紫光作试验组,用自然光作对照,研究了大豆[Giycine max(Linn.)Merrill]幼苗光性弯曲度、株高、生物量等生长形态指标以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在单侧紫光照射下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侧紫光引起的大豆向光性弯曲极显著高于单侧自然光(P0.01);单侧紫光处理的大豆幼苗株高显著高于单侧自然光处理(P0.05);2个处理的幼苗鲜重和干重无显著差异;3项生理指标在2个处理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单侧自然光处理的大豆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单侧紫光处理,前者是后者的2.3倍,单侧紫光处理的大豆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单侧自然光处理(P0.01),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13、1.20、1.15和1.19倍。单侧自然光照射下的大豆幼苗植株茎秆生有明显的被毛,茎秆有明显的紫红色,而经单侧紫光照射的大豆幼苗植株茎秆无明显的被毛且无紫红色。  相似文献   
98.
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基因的分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通用硅胶片法培养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经充分洗涤后对生物被膜进行银染定性判断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通过生物被膜菌落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被膜结构,对葡萄球菌bap、icaAD、icaBC、sar、agr、sigB、clfaA、clfaB、fnbpA和fnbpB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 银染法定性结果显示137株葡萄球菌中有120株形成肉眼可见的生物被膜,生物被膜形成率为87.6%;结晶紫染色定量检测与硅胶粘附的有132株,不粘附的有5株。试验所用的137株葡萄球菌中,57株能扩增出bap基因;有43株和54株分别能扩增出icaAD和icaBC;有73株、49株和38株分别扩增出sigB、sar和agr;分别有76株和50株染色体中存在clfaA和clfaB;fnbpA和fnbpB分别在52株和26株菌株中扩增出。【结论】推测bap、sigB、sar、icaAD和icaBC基因是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相关基因;agr及粘附素基因clfaA、clfaB、fnbpA和fnbpB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
磷含量法与甲基紫法测定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时采用甲基紫法和磷含量法测定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结果表明:甲基紫法和磷含量法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75%和4.237%,差异不显著(P>0.05);而磷含量法测定的变异系数的变异系数显著低于甲基紫法(P<0.05)。  相似文献   
100.
分别对自制可逆热致变色结晶紫内酯微胶囊和市售蓝色微胶囊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粒径分析,测定未处理的微胶囊的变色温度与变色时间,对其进行加热、浸泡有机溶剂、浸泡化学试剂、升降温处理,再测定其变色温度与变色时间。结果表明,和市售蓝色微胶囊相比,自制结晶紫内酯微胶囊粒径较小,变色较灵敏,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但变色温度范围较小。自制结晶紫内酯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耐有机溶剂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两者均有优良的耐热老化性能和耐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