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报道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Pb(2,2’-bipy)(CH3COO)2]n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5361(7)nm,b=0.9505(4)nm,c=0.8198(4)nm,β=92.854(7)°,V=1.1955(9)(3)nm3,Z=1,T=293(2)K,Dc=2.374 mg/m3,μ=14.111 mm^-1,R1=0.1394,wR2=0.2353.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在紫外光照射下,Keggin型杂多化合物β2-(NH4)6SiW11Co(H2O)O39·nH2O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结晶紫的效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和紫外光可分别使结晶紫溶液不同程度地提高降解效率,但均低于催化剂/紫外光体系的脱色效果。催化剂最佳加入量为6mg/L;溶液初始浓度为7mg/L时,降解效果最佳;溶液最适宜的初始酸度为pH值=1。β2-(NH4)6SiW11Co(H2O)O39·nH2O光催化降解结晶紫为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53.
白腐真菌裂褐菌F7对甲基橙和结晶紫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裂褐菌F7为我国本土生长分离的白腐真菌菌种.用限氮培养基培养裂褐菌F7,研究培养物和粗酶液对不同浓度甲基橙和结晶紫的脱色情况并比较其中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粗酶液在12 h内对浓度为10 mg/L的甲基橙和结晶紫降解效果较佳,最高降解率可分别达到33.97%和44.77%.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甲基橙也有明显的脱色效果,培养12 d后,10 mg/L的脱色效率在95%左右,30 mg/L的脱色效率接近90%,50 mg/L的脱色效率在85%左右,而结晶紫则能明显抑制菌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
以5-氯水杨醛与氨基硫脲为原料通过Schiffe碱缩合反应合成了5-氯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 = 0.58370(8) nm, b = 2.3701 (3) nm, c = 0.75640(10) nm,β= 04.031 (2)°,V =1.0152(2) nm3,Dc =1.503g/cm3,Z = 4,μ=0.551 mm-1,F(000) = 472,R = 0.0959, wR = 0.2146.  相似文献   
55.
以‘改良蒜’品种带蒜瓣基部的茎盘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的MS培养基上采取分步筛选法筛选大蒜抗病变异系,并诱导形成小鳞茎;对小鳞茎繁殖的幼苗叶面喷施病菌粗毒素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对‘改良蒜’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抑制作用,粗毒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抗病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病菌粗毒素浓度为30%;在粗毒素浓度10%、20%和30%的培养基上依次分步培养筛选获得了抗紫斑病变异系。粗毒素接种抗性鉴定表明,抗性系幼苗的抗病性比对照增强。  相似文献   
56.
基于晶体蛋白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杀虫晶体蛋白对小菜蛾杀虫活性的预测模型,用于晶体蛋白对小菜蛾有杀虫活性预测的正确率为76%,用于晶体蛋白对小菜蛾无杀虫活性预测的正确率为80%。该模型可作为一种实验开始前的预测方法,为筛选对小菜蛾有效的杀虫晶体蛋白提供参考,以提高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57.
刘桂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95-10596
[目的]研究了非洲紫罗兰试管苗移栽前后的配套技术。[方法]非洲紫罗兰试管生根苗经壮苗、炼苗后移栽到由珍珠岩、蛭石、腐殖土不同配比的基质中,观察其成活率。[结果]以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的腐殖土∶蛭石(2∶1)混合的基质,成活率高达90%。[结论]该技术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植物Bt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88  
本文概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类,杀虫蛋白的特性,杀虫蛋白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Bt杀虫蛋白基因在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讨论了它在植物Bt抗虫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并提出了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9.
朱万燕  刘玉芳  刘冰  杨娟  张丽  吴淑秀 《水产科学》2011,30(12):781-784
建立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无色结晶紫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以氘代孔雀石绿、氘代结晶紫、氘代无色孔雀石绿、氘代无色结晶紫分别为孔雀石绿、结晶紫、无色孔雀石绿、无色结晶紫的同位素内标进行定量,4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0.5~10.0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在0.5、0.75、1.0μg/kg 3个质量浓度水平添加,平均回收率为101.4%~114.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0%。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不同大麦品种(系)表皮蜡质组分及结构的差异,以7个大麦品种(系)开花期的倒二叶、穗下节及穗为材料,利用GC-MS和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不同器官表皮蜡质组分,观察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大麦不同器官表皮蜡质均是由烷烃、初级醇、醛、脂肪酸、二酮等20种物质组成,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表皮蜡质组分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系),表面有白霜覆盖器官蜡质总量明显高于无白霜覆盖器官。穗下节表皮蜡质及穗部白霜型品种(系)表皮蜡质的二酮含量最高,穗部无白霜品种(系)(QS、FR、SYR01)表皮蜡质以烷烃和初级醇为主,二酮含量显著低于白霜型品种;叶片表皮蜡质则以初级醇为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分,且品种(系)间差异显著。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倒二叶近轴面和远轴面表皮蜡质晶体均呈片状结构;穗下节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均呈棒状,SYR01穗下节蜡质晶体附着密度远小于其余6个穗下节有白霜覆盖品种(系)。白霜型大麦品种(系)穗部表皮蜡质完全为棒状,非白霜型品种(系)穗部表面仅有少量片状蜡质晶体或无蜡质晶体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