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1.
落羽杉中山杉系列新品种选育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道了落羽杉属(Taxodium)中山杉系列‘Zhongshansha’杂交新品种选育结果。以经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中山杉302‘Zhongshansha302’为母本,与父本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回交,获得回交代杂种200个以上。通过苗期实生初选和无性系复选以及不同立地的栽植试验,初选出优于或相似于亲本中山杉302的系列新品种中山杉1号、9号、24号、27号、46号、86号、91号、102号、118号、136号、146号、149号等12个。其中中山杉1号、24号、27号、86号、102号、118号、136号、146号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在池杉(T.ascen-dens)、落羽杉(T.distichum)不宜栽植的盐碱地上绿化造林。  相似文献   
12.
杜晓惠  朱庆  杨志勤 《畜禽业》2002,(7):X002-X003
通过对川南常羽乌骨鸡3种羽色系的纯繁、杂交以及与3个浅肤品种的杂交,初步揭示了川南常羽乌骨鸡肤色的遗传现象。结果表明,所用乌骨鸡的肤色主要受遗传控制,存在杂合类型,黑羽系和麻羽系的肤色遗传较为稳定。乌肤性状终生不变,且与趾色、肉骨及内膜色高度相关。乌肤公鸡与不同浅肤母鸡的杂交后代可表现出较高的不同的乌肤比例,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尚可保持乌骨鸡的乌色性状。  相似文献   
13.
邱莫寒  朱庆 《畜禽业》2006,(11):6-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编码免疫球蛋白样受体(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的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其表达产物分布于各种细胞的表面,称为MHC分子。MHC是Snell等(1956)在研究小鼠的移植排斥反应时发现的,家禽中的MHC分子首先是有一种血型被识别的,随之被命名为B复合体(B complex),Schierman和Nordskog(1961)定义家禽的B基因座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exual performance of 10-month-old, ram lambs of different breed groups. Eight ram lambs each of Awassi (A), F1 Charollais × Awassi (CA) and F1 Romanov × Awassi (RA) breed types were subjected to sexual performance tests by being individually exposed to two oestrous Awassi ewe lambs for four 20-min periods. Bouts of leg kicking and anogenital sniffing were similar among breed groups. Mounting frequency was greater (p < 0.05) in RA than in A and CA ram lambs. Tail-raising was greater (p < 0.05) and mating rate tended to be greater (p < 0.10) in A than in RA and CA ram lambs. The number of mounts per tail-raising (efficiency) was influenced by breed group and test day (p < 0.05). Awassi ram lambs maintained the best efficiency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Efficiency in RA and CA ram lambs improved with each test day.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 that RA ram lambs have greater mounting frequency than A and CA, while Awassi are more capable of mating with fat-tailed females than the CA and RA ram lambs.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杂种F_1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 10个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杂交组合的子一代 (F1)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在这 10个杂交组合中 ,虽然只各有 4个杂交组合的 F1的 PS 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 (Yield)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q P)有超亲现象 ,但绝大多数组合的 F1光合功能都与母本十分相近 ,正反交组合的结果进一步证明这种相关性。可见 ,母系遗传对于 F1光合功能的优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得的实验结果 ,认为在配置冬小麦杂交组合时 ,选择具有优良光合功能的品种作母本 ,可为进一步筛选光合功能好的稳定品种创造条件 ,是加速小麦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银糯一号”是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系于2000年是以XN-5自交系为母本,BN51自交系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经2000~2001年的测交试验,2002~2003年的产比试验,2004-2005年的北京市区域试验,皆比对照“中糯一号”增产30.8%(鲜穗)和20.7%(鲜粒)以上,大面积生产鲜穗产量达10800kg/公顷以上。在2006年3月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京审玉2006008)。  相似文献   
17.
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南德温牛和德国黄牛(细管冻精)授配西黄F1母牛,母牛和犊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其后代体尺、体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德温×西黄组合犊牛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尺、体重明显高于德×西黄组合。南德温作为父本杂交改良西黄牛,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作为本县及类似生态环境条件下肉牛三元杂交的优选父本品种而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川南常羽乌骨鸡三种羽色系的纯繁、杂交以及与三个浅肤品种的杂交,初步揭示了川南常羽乌骨鸡肤色的遗传现象。结果表明,所用乌骨鸡的肤色主要受遗传控制,存在杂合类型,黑羽系和麻羽系的肤色遗传较为稳定。乌肤性状终生不变,且与趾色、肉骨及肉膜色高度相关。乌肤公鸡与不同浅肤母鸡的杂交后代可表现出较高的不同的乌肤比例,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尚可保持乌骨鸡的乌色性状。  相似文献   
19.
用BLUE法评定猪繁殖性能的杂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LUE法分析了青海省养猪繁育体系中母本互助猪,父本杜洛克、长白、汉普夏、大约克、巴克夏、苏白猪和二、三元杂交猪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杂交组合的繁殖性状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三元杂交组合的多数繁殖性状极显著的优于纯种亲本,显著优于二元杂交组合,而二元杂交组合也显著优于纯亲本;互助猪产仔数显著高于瘦肉型父本,而瘦肉型父本在改良仔猪生长发育方面则有明显优势。说明我省以三元杂交为主建立养猪繁育体系是适当的,但应注意提高互助猪早期生长发育性能,才能表现出更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石竹属的种质资源于1997-2006年进行香石竹杂交育种试验,对部分杂交组合的亲和力、子代部分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内杂交组合亲和力较强,3个种间杂交亲和力较弱,但授粉均能成功;杂交后代的花色、株高性状分离广泛,较偏母本性状.试验筛选出的3个新品种‘林隆2号’、‘林隆3号’和‘四季红,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具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