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内蒙古绒山羊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臀肌的蛋白差异表达谱。【方法】以3只在相同背景下饲养的绒山羊成年母羊为研究对象,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臀肌3个部位骨骼肌,采用差异双向电泳方法建立蛋白质谱,找出1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并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鉴定并匹配到15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9个与山羊肌肉发育相关。背最长肌中发现的位于FGF2反义链的蛋白的功能主要是独立控制FGF2的表达,同时具有激素调节和抗增殖的作用;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中发现的轻链肌球蛋白(MyLC)家族成员,其类型在2种肌肉组织中不同,功能是控制肌肉收缩。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中的MyLC蛋白分子质量存在差异。【结论】建立了绒山羊骨骼肌差异蛋白谱,挖掘到了与肉质相关的蛋白,其主要为控制肌肉收缩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62.
试验旨在了解角蛋白5(keratin 5, K5)可能的调控序列。本研究根据UCSC公布的牛K5基因5'侧翼区设计PCR引物,扩增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部分启动子序列。通过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得到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452 bp(GenBank登录号为:JQ277735),与牛和人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5%和74%。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01 bp位置;含有两个TATA 盒,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29—-124 bp(ATAAAA)和-178—-174 bp(TTAAT)位置;通过在线分析软件预测发现(按5'→3')SRY,MZF1,v-Myb,SRY,AP-1,CDP CR,HNF-4,AML-1a,HSF2,AP-4,AP2,AP2,Sp1,Nkx-2,Sp1和GATA-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转录因子SRY(TGTGTTT),和CDP CR(GATTGATGGC)是绒山羊特有的;转录因子HNF-4,AML-1a,HSF2,AP-4,AP2,Sp1,Nkx-2和GATA-1(AGCCATCATG)在绒山羊、牛和人K5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高度保守。两个最小增强子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ATG上游-140—-91 bp和-114—-67 bp位置,含有24 bp(GCGGCTCCCAGGTAACAGAGCCGC)重叠区,预测其与绒山羊K5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试验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最小增强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绒山羊K5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绒山羊USP9Y基因的BAC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P9Y是与精子生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在动物繁殖育种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在绒山羊精子生成中的作用机理,提高育种率,本研究依据牛的USP9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对绒山羊BAC文库进行USP9Y基因的筛选、克隆、测序鉴定。并将测序所得的部分序列与不同物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目的片段与牛的同源性为98%,与家猫的同源性为95%,与人、恒河猴、黑猩猩等的同源性为89%,表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USP9Y基因的BAC筛选,为后续BAC测序,进一步获得USP9Y全序列及功能研究,充分开发绒山羊的经济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研究日粮铜(Cu)钼(Mo)添加水平对快速长绒期绒山羊产绒性能和血液相关激素的影响。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36只1.5周岁辽宁绒山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个水平的Cu(0、19和38mg/kg,DM)和2个水平的Mo(0和5mg/kg,DM)进行饲喂。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Cu19mg/kg绒山羊绒毛长度和绒生长速率明显增加(P<0.05),而对绒纤维细度没有影响(P>0.05);添加38mg/kg的Cu有抑制羊绒生长的趋势(P>0.05),且显著降低了羊绒细度(P<0.05)。Cu与Mo的互作对细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日粮Cu、Mo水平对血液褪黑激素(MT)、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均无影响(P>0.05);在日粮不加Mo和添加5mg/kg的条件下,添加Cu19mg/kg均明显提高血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水平(P<0.05);低Mo水平下,添加19mg/kg的Cu,提高血液MT的水平(P>0.05)。高Mo则抑制IGF-Ⅰ的分泌(P>0.05),且显著降低了催乳素(PRL)(P<0.05)。未观测到Cu、Mo的互作对血液相关激素的影响(P>...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调控绒山羊毛囊发生发育阶段关键circRNA及其功能,基于课题组前期得到的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期(45、55、65和75 d)皮肤组织circRNA表达谱以及各比对组中差异表达circRNA的基础,根据不同时期毛囊形态发生发育情况筛选了毛囊发生发育相关的circRNA,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毛囊发生发育关键circRNA...  相似文献   
66.
试验旨在建立绒山羊毛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利用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毛囊干细胞,对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率,采用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法对第5代毛囊干细胞向成脂和成骨分化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毛囊干细胞形态均一,体积小,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生长,生长曲线呈S型,克隆形成能力强。成脂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增多,胞内出现小脂滴,诱导12 d后,脂滴逐渐增多,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骨诱导后,细胞边缘模糊,出现颗粒状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呈阳性。表明获得的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7.
 研究控制光照对陕北白绒山羊体重和绒毛长度的影响研究,以期为陕北白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基础参数和理论依据。将52只适繁陕北白绒山羊母羊按照体况、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组通过采用专门的光控羊舍将光照控制为7 h;对照组和试验组母羊均自由采食、饮水,常规管理。结果表明:(1)控制光照的试验组母羊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稍高于对照组,但光照时间对母羊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2)试验组母羊绒纤维长度较对照组提高了67.2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8.
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基于年龄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陕北白绒山羊母羊主要体尺、体重、绒产量和绒纤维长度随年龄变化规律,以期为合理组织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提供基础参数和理论依据。从陕西省陕北白绒山羊种羊场2009年~2011年原始生产记录中共采集1 103只(次)母羊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岁以前为4项体尺快速增长期 ,3岁~5岁为缓慢增长期,至5岁时4项体尺已基本达到成年标准;5岁以后4项体尺均基本停止生长,保持稳定状态;(2)3岁以前为体重快速增长阶段,该阶段体重年均增长达40%左右,至3岁时体重已基本达到成年体重(29.32±4.73)kg;4岁以后为体重缓慢增长阶段,母羊体重羁绊保持在(29.32±4.73) kg~(31.63±6.38) kg之间,其年均增长率仅为2.5%左右;(3)3岁以前,随着年龄增长产绒量和绒长度均快速增加,至3岁时均达到其一生中的生长峰值,4岁及其以后二者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绒量随年龄增加呈缓慢下降,而4岁~8岁母羊的绒长度较3岁时略有下降后,不同年龄母羊绒长度呈不规则的波浪式变化。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GPx5在内蒙古绒山羊附睾中的表达模式,对初情期、体成熟期、老龄期3个生殖生理阶段绒山羊附睾及睾丸中的GPx5从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各生殖生理阶段绒山羊睾丸中均未见GPx5表达,附睾中均有GPx5表达。各生殖生理阶段附睾表达区域及表达量存在差异:初情期,GPx5 mRNA和蛋白主要表达于附睾头部;体成熟期,附睾各区域GPx5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阶段,附睾起始部和附睾头部为主要表达区;老龄期,GPx5 mRNA和蛋白主要表达于附睾头部,但较体成熟期明显减少。免疫组化定位显示GPx5蛋白主要分布于附睾上皮细胞,而且各年龄阶段绒山羊附睾腔内精子上都有明显的GPx5阳性信号。研究表明绒山羊附睾GPx5的表达区域及表达量变化与动物生殖生理阶段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日粮中桑叶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对绒山羊血脂代谢及组织中脂蛋白酯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N)、瘦素(Lepti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体况良好(平均体质量(28±1.05)kg/只)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6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干桑叶组Ⅰ、干桑叶组Ⅱ、青贮桑叶组Ⅰ、青贮桑叶组Ⅱ、青贮桑叶组Ⅲ6组,其中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桑叶;干桑叶组Ⅰ、Ⅱ日粮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10%,15%的自然风干桑叶,青贮桑叶组Ⅰ、Ⅱ、Ⅲ组日粮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10%,15%,20%的青贮桑叶。饲养试验持续70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挑选3只羊进行屠宰,宰前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宰后采集腹部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尾部脂肪、肝脏、背最长肌组织样。测定血清中血脂代谢相关指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织中LPL、FASN、Leptin基因表达量。【结果】干桑叶组Ⅱ和青贮桑叶组Ⅱ的血清LDL-C浓度分别显著降低36.4%和30%(P0.05);饲喂干桑叶组羊血清Lepti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干桑叶组Ⅱ和青贮桑叶组Ⅲ中血清FASN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LPL、FASN、Leptin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且日粮中添加桑叶对绒山羊各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肝脏中,干桑叶组Ⅱ和青贮桑叶组Ⅱ中FASN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腹部皮下脂肪中,青贮桑叶组Ⅲ的LPL、Leptin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肾周脂肪中,LPL基因表达量在青贮桑叶组Ⅱ中显著上升(P0.05);尾部脂肪中,干桑叶组Ⅱ和青贮桑叶组Ⅱ的LPL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干桑叶组Ⅱ和青贮桑叶组Ⅲ的Leptin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背最长肌中,青贮桑叶组Ⅱ的LPL、Leptin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干桑叶和青贮桑叶对绒山羊脂肪代谢均有调控作用,但整体上饲喂青贮桑叶效果更显著;在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5%的青贮桑叶有更好的降血脂效果,降低血液中TC、TG、LDL-C浓度,促进脂肪组织中LPL、Leptin基因表达,抑制肝脏中FASN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