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掌握白芷根结线虫发生及危害规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4年,对南川白芷种植地进行根结线虫病调查;不同时期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白芷根结线虫病病株和病土,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结线虫。结果表明,白芷根结线虫在粘土中发病较壤土、砂土、砂壤土轻;连作地发病较间作和轮作严重;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密度由1月的71条/1000 g干土增加到10月的1615条/1000 g干土;根结线虫的土层分布调查发现,3月为根结线虫发病高峰期,水平分布根结线虫种群数量向白芷根部集中,而垂直分布根结线虫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2.
在前期筛选东当归地适宜化学除草剂扑草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扑草净的安全性,采用GC-MS法检测了东当归根中的扑草净残留量.结果表明:GC-MS法检测的扑草净添加回收率为83.5%-90.8%,相对标准差为0.55%-2.60%.残留测定结果显示,春季1年生东当归移栽地分别处理扑草净(40%)2和4 kg.hm-2,秋季收获(施药后152 d)后烘干的东当归根中扑草净残留量分别为0.0368和0.0464 mg.kg-1.  相似文献   
73.
当归病原根结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的当归[Angelica Sinensis(Qliv.)Diels]田中发现有植株感染根结线虫病。感病植株地上部叶片发黄,叶尖表现出焦枯症状,植株矮小。地下部根畸形,部分肿大,有根结。根据各虫态形态观察,雌虫会阴花纹及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电泳,病原线虫鉴定为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在当归上发现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74.
为筛选和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固态发酵当归培养基,以当归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当归固态发酵培养基成分筛选,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所筛选成分中,最适宜菌株发酵的固态培养基成分为当归、黄豆粉、碳酸钙和水。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各组分含量分别为:当归320.914 g/L、黄豆粉109.918 g/L、碳酸钙1.532 g/L、水544.159 mL/L,37℃发酵培养72 h,固态发酵物中的多糖质量分数达24.91 mg/g。结果表明,优化的当归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宜解淀粉芽胞杆菌生长,易于多糖的释放,所筛选的发酵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75.
当归多糖对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归多糖(AP)对动物机体具有明显的免疫作用。研究表明,AP通过活化巨噬细胞作用于各种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从而实现其免疫作用。AP对淋巴细胞也有较强的活化作用,能提高IL-2和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5的水平。  相似文献   
76.
覆膜栽培对土壤温度及当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覆膜栽培当归,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归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覆膜栽培与露地栽培,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不同观测时刻、不同土层的露地温度(CK)、膜上温度(A)、膜侧温度(B)、膜间温度(C)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当归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定位置和不同土层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膜上温度高于露地温度;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月变化为:膜上土壤温度(A)膜侧土壤温度(B)膜间土壤温度(C)露地土壤温度(CK)。膜上、膜侧、膜间和露地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膜上温度最高,膜上土层温度下降最快。覆膜栽培能增加当归的产量,覆膜栽培产量为2975.80 kg/hm2,平均高于露地栽培16.53%。当归覆膜栽培对土壤地温有显著的影响,膜间土层温度适宜当归的增产。  相似文献   
77.
当归栽培新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近年来当归栽培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分析,并展望了当归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中草药添加剂对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下,采用口灌法研究当归、鱼腥草及自制中草药复方(方四)的水煎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血清中酶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将施氏鲟饲养在循环水族箱中,每组两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按照当归、鱼腥草及方四分别为0.3g/kg、0.54g/kg、0.8g/kg体质量的给药剂量每日口灌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以口灌蒸馏水为对照组。停药24h后,每组取半数鲟在高温30℃下热刺激2h,然后与常温组同时尾动(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甘油三酯含量及谷丙转氨酶等酶的活性及鱼的体质量。结果表明:当归及鱼腥草不能有效促进鲟生长;高温热刺激加重了鲟肝肾的负担,损伤了肝功能;而方四显著提高了鲟的生长性能,在高温热刺激下,仍能显著降低鲟血液中尿素、肌酐等物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肾功能,可作为鲟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的备选方剂。  相似文献   
79.
生物肥料对当归生长及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归专用生物肥料对当归的促生和增产效果以及对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当归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岷归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对照、载体、生物肥料3个处理,在当归收获时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中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并采用Boilog-MicroPlate和平板稀释计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归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结果】生物肥料对当归芦头直径、根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生物肥料处理芦头直径、根干重增幅分别为31.39%、100.5%,与载体处理相比分别增加19.2%、56.1%。与对照相比,生物肥料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增幅分别达154%、21.6%、34.7%,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46.9%、19.9%、43.0%。通过Boilog-MicroPlate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现,施用生物肥料后,AWCD值、Shannon-Wiener指数(H’)、McIntosh指数(U)显著提高,单一碳源D-木糖、葡萄糖-1-磷酸盐、L-苯基丙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D,L-α-甘油、I-赤藻糖醇、N-乙酰基-D-葡萄胺的利用率显著提高,L-丝氨酸、丙酮酸甲酯、腐胺、4-羟基苯甲酸、D-半乳糖醛酸、衣康酸、D-苹果酸7种碳源的利用率降低。【结论】当归专用生物肥料能够显著促进当归根生长,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80.
利用高寒草甸生荒地进行当归育苗的传统方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探讨农茬口调控土壤特性继而影响后茬当归育苗的效应,在道地产区甘肃省卓尼县熟地培育农作物茬口后进行当归育苗,测定育苗期土壤特性、成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农茬口对后茬当归育苗田土壤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与休耕茬田比较,马铃薯、油菜、蚕豆茬田土壤电导率极显著降低, pH显著提高,青稞茬田土壤pH和电导率均降低,农茬口极显著提高了后茬土壤阳离子含量,降低了阴离子含量。各茬口土壤K~+含量依次为青稞蚕豆油菜马铃薯休耕, Na~+含量为马铃薯青稞蚕豆油菜和休耕, Cl~-含量为休耕马铃薯青稞油菜蚕豆。随土层加深,紧实度增加,孔隙度减少,含水量随土层和茬口而异。0~15 cm土层的土质疏松且含水量高则有利于保苗。当归成苗数和苗产量与土壤电导率、Cl~-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苗产量与pH、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5~10 cm土层容重呈显著负相关;苗数与0~5 cm土层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各茬口育成苗产量排序与综合评价指数顺序一致,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蚕豆(0.986)油菜(0.682)青稞(0.668)马铃薯(0.297)休耕(0.159)。因此,优异的茬口特性可优化当归幼苗赖以生存的农田土壤环境,改善土壤性质,富集营养,促生保苗,蚕豆茬口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