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63篇
  45篇
综合类   1077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3904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6 毫秒
991.
陈海军 《农村科技》2008,(11):49-49
170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采用母羊发情调控、高效繁殖和管理等先进技术,提高养羊生产效益。 一、药物使用 复合孕酮制剂;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CIDR;土霉素粉;促排卵3号(LRH-A3)。  相似文献   
992.
蒋平 《农村科技》2008,(6):82-82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伊犁河谷多发于春、秋季节。本病主要以飞沫进行传染,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感染率极高,但一般死亡率较低。该病仅发生于马、驴、骡,不分年龄均可感染,主要呈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993.
黄土高原森林林隙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马栏林区林隙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 m2和40~60 m2居多,其中40~60 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最大.林隙的年龄结构是中前期和中后期数量较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2.31%和38.46%.林隙形成方式以砍伐树桩占的比重最大,说明该地区现有的林隙大多是人为干扰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中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株数相对较多,且主要是由中小径级的树木构成.不同大小林隙的植物多样性变化表现为:乔木层面积为40~60 m2时其多样性较高,灌木层和草本层面积均为20~40m2时其生物多样性较高.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在林隙发育的中前期最高,而乔木层和灌木层均在林隙发育到中后期时最高.  相似文献   
994.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两种黄芪属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微量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纯度99%)为内标,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SW进样质量浓度对SW和me-Gal峰面积的比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并进行单点校正因子测定和加样回收试验。【结果】单点校正因子为1.067 8,在0.047~6mg/mL SW进样质量浓度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7.33%,变异黄芪地上部分SW含量为(39.2±0.16)mg/kg,茎直黄芪地上部分SW含量为(43.6±0.13)mg/kg。【结论】气相色谱内标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苦马豆素的微量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对狗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eCG)对狗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切割法收集卵巢表面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并且随机分为4组,在添加不同浓度的PMSG的基础培养液(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中,5%CO2,38.5℃培养箱内培养48 h。在含有0.1%透明质酸酶的D-PBS中用细小玻璃管剥离卵丘细胞从而获得裸卵,为了鉴别核成熟期,用4%甲醛溶液固定裸卵15 min,然后用10μg/ml Hoechst33342染色、压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核形态。[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添加PMSG处理组卵丘扩散明显,但发育到MⅠ-MⅡ的比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100 IU/ml PMSG处理组GVBD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添加PMSG改善了卵丘扩散的效果,但是没有提高核成熟率,需进一步改进狗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96.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中国不同地区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抗原性的差异,为猪链球菌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指导。【方法】取从国内10省市分离的10株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分别制备灭活疫苗,免疫12周龄ICR小鼠,用同源菌株和ATCC35246株攻击。【结果】以同源菌株攻击免疫小鼠,除CG-74-63株外,其余菌株的保护率均在90%以上;而以异源菌株ATCC35246进行攻击,免疫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为80%~100%。【结论】中国不同地区的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的抗原性差异不大,单一菌株制备的疫苗具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998.
参照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的方法对金龟子绿僵茵发酵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在pH值≥10的条件下,采用萃取技术、T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代谢产物中的总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的特征显色反应明显;TLC、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发现升华后的产物中以苦马豆素为主要成分,为苦马豆素获取途径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9.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化疗骨髓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60只均分为6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CTX模型对照组)、Ⅲ组(苦马豆素(SW)低剂量组)、Ⅳ组(SW中剂量组)、Ⅴ组(SW高剂量组)、Ⅵ组(SW16 mg/kg)。Ⅰ、Ⅱ组灌胃生理盐水,Ⅲ、Ⅳ、Ⅴ、Ⅵ组分别灌胃浓度为8,16,32,16 mg/kg的SW液,剂量皆为0.4 mL/d,共10次;末次灌胃6 h后,Ⅱ、Ⅲ、Ⅳ、Ⅴ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80 mg/kg,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注射后24 h,眼眶采血并处死小鼠,测定血常规、脾脏指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骨髓有核细胞(BMC)数及骨髓细胞增殖试验,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CTX80 mg/kg连续3次,可致小鼠骨髓抑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SW剂量为16mg/kg)可较好抑制CTX引起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骨髓有核细胞数(BMC)减少;各剂量的SW能明显增加CFU-S数,其中以SW16 mg/kg效果最佳。当SW为8 mg/kg时,能很好地刺激骨髓细胞增殖。【结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骨髓细胞增殖,增加BMC数和髓外造血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制备抗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表面抗原(Marek’s disease tumor-associated surface antigen,MATSA)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为马立克氏病的相关研究及研制以MATSA单克隆抗体为载体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材料。【方法】用纯化的MATSA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将阳性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制备McAb腹水,采用硫酸铵盐析法粗提McAb,并鉴定其所属亚类。【结果】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MATSA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B3、H6和D6,其培养上清液抗体效价为26~27,Balb/c小鼠接种细胞制得的腹水效价为210~211。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3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52±2对。3株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McAb均为IgG 2b亚类,可与MSB1细胞反应。【结论】获得了MATSA的Mc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