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6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0篇
  39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董双全 《农学学报》2015,5(10):18-21
通过探讨‘晋大麦(啤)2 号’在当地生态环境下的最佳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推广种植本品种获得高产高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该品种进行了不同播期、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以明确产量与播期、播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量从60.00~120.00 kg/hm2范围内,随播量增加产量随之提高,变幅在6186.98~6573.66 kg/hm2,反之,播量再高时,产量降低。播期以9 月30 日至10 月5 日产量较高,变幅为6600.33~6693.67 kg/hm2,随之播期推迟产量变低。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量,对‘晋大麦(啤)2 号’品种获得高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2.
<正>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一类对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能够与悬浮颗粒物结合沉降到水底沉积物中,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又可通过再悬浮作用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污染生态学学科组硕士研究生员晓燕在王俊研究员指导下,以中国最大的城市内湖东湖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氯农药在东湖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3.
北京西山三种典型游憩林春季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北京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生态保健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需求.北京西山是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进行徒步旅行、登高、健身、摄影等各种游憩活动的重要区域.据调查,森林保健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呼吸新鲜空气(黄晓鸾等,1998),游憩林空气质量的好坏是判断游憩区森林旅游适宜性的决定性因素.而空气悬浮颗粒物是北京的首要污染物,空气颗粒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Kan et al.,2004),而且粒径越小危害越大,春季又是北京空气颗粒物污染的多发季节,对北京西山游憩林春季空气颗粒物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空气颗粒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来源分析(Holmes et al., 2005;Yue et al.,2006;杨复沫等,2003)、成分解析(Chan et al.,1997;Sergio et al.,2004)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评价(Schwartz,1994;Neil et al.,2004;Doekery,1993;Pope et al.,1995)上,对春季空气颗粒物的昼夜变化规律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百望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北京西山3种典型游憩林春季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旨在为空气质量预报、市民和游客外出活动时间的安排和公园的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本文阐述了绿化在防治各类大气环境问题中的综合作用,如吸收温室气体、吸收污染气体、防治沙尘、调节气候等,并对其综合作用进行详细探讨,提出加强绿化的重点在农村.  相似文献   
55.
四川成都东郊大气颗粒物水溶性酸性离子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磊  程温莹  陈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343-9344
[目的]分析测定成都东郊大气颗粒物水溶性酸性离子含量。[方法]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与分析了成都东郊区域2007年下半年及2008年上半年不同粒径(分级)可吸入颗粒物及其主要酸性离子的含量和特征,同时分别比对了2006年同期样品的结果,从而得出成都市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前后的大气颗粒物及其主要酸性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分级样品中,直径在0.65~2.10 μm的样品中阴离子总浓度和各种阴离子浓度都明显高于其他级别。颗粒物中水溶性酸性阴离子的富集量最大,这个特征与2006年的相同。[结论]成都东郊区域的细粒子对人体的危害性最大。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南疆沙尘天气多发地区的桑树、石榴、红枣、杏、苹果、榅桲和梨8种果树叶片吸附物成分进行对比研究,阐明不同果树叶片对大气颗粒物吸附物的吸收特性.[方法]选取上述8种果树,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石墨炉原子吸收仪测定叶片及其吸附颗粒物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分析叶片与吸附颗粒物中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和相关性,对叶片吸收化学元素的选择特性进行探讨.[结果]元素间差异是造成果树叶片及吸附颗粒物中元素含量差异的关键因子,不同类型的果树叶片及颗粒物中元素含量的没有显著差异;当吸附颗粒物中的Ca、Mg、Fe、Pb、Ni元素含量增加时,叶片中的这几种元素含量会降低;而当颗粒物中的Cu、Mn元素含量增加时,叶片中的Cu、Mn元素含量会增加;Cd和Zn元素在颗粒物和叶片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太小,可以忽略;在南疆8种果树种,榅桲树叶片对颗粒物中化学元素的吸收能力最高,其次是梨树和苹果树,而其他几个树种叶片中化学元素受颗粒物影响不显著.[结论]8种果树对吸附在其表面的颗粒物成分有一定的选择性吸收,对叶片营养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奥运前期北京市一次典型过程中细颗粒物的生消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环科院站点的颗粒物在线监测数据、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网上探空资料和数值预报图等,对2008年8月3~11日北京市一次典型颗粒物生消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颗粒物累积过程中,颗粒物呈现逐步老化现象;此次过程主要受大尺度的天气背景影响,且近地面的小风静风、高湿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持续偏南气流将河北省、天津市及山东的污染物带入北京;混合层高度与温度层结等对污染有重要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空气污染过程中影响颗粒物生消过程的因素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掌握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污染物的影响,在成都驿都大道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开展了TSP(空气总悬浮颗粒物)、PM10(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PM2.5(粒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和PM1(粒径在1μm以下的颗粒物)4种空气颗粒物浓度观测.【方法】根据实时监测数据,采用浓度和净化百分率评价法分析了道路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结果】林带带宽10m处,仅PM10和TSP 2种空气颗粒物的日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类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的,分别为(132.0±1.2)μg/m3和(289.2±0.7)μg/m3;30 m林带带宽处的PM2.5,PM10和TSP 3种空气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分别为(72.3±0.5)μg/m3,(120.9±0.4)μg/m3和(268.9±0.4)μg/m3,均达到了国家二类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标准;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PM1和PM2.5的净化率峰谷时间出现在15∶00~17∶00,PM10出现在13∶00~15∶00,TSP出现在11∶00~13∶00.【结论】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物有消减作用;净化率随着绿化林带带宽的增加而加大;林带相同带宽处,林带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率随颗粒物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四平市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方法]于2016年3月1日—4月20日对四平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采样期间3次污染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比较颗粒物与相关气体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在3次污染事件中,PM10的平均浓度为339.9μg/m3,是采样期间的3.0倍,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2.0倍;在污染事件1(3月28日)和2(3月31日)发生时,PM2.5浓度也相应升高,分别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1.2倍和1.4倍。污染事件1和污染事件2中,在粒径0.56~1.00μm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出现峰值,而污染事件3(4月8日)并无相应的峰值出现。[结论]该研究为四平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双极荷电凝并降低柴油机颗粒排放数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粒径小、数量浓度高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共轨柴油机排气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荷电凝并试验台,研究了在1 600和2 600 r/min转速下,荷电电压(0、5、10、15、20 k V)对排气颗粒数量浓度分布、质量密度分布、质量中位径、总数量浓度和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捕集效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极荷电凝并能够降低柴油机排气颗粒的总数量浓度,核模态颗粒(5~50 nm)和小于93.1 nm积聚态颗粒(50~500 nm)数量浓度降低,大于93.1 nm的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略有升高。随着荷电电压的升高,2种转速下(最大扭矩转速1 600 r/min和额定转速2 600 r/min),25%负荷、50%负荷和75%负荷时,45.3~80.6 nm峰值处颗粒数量浓度随荷电电压的升高降幅明显,100%负荷时,8.06~12.4 nm峰值处颗粒数量浓度降幅明显高于45.3~80.6 nm峰值处;颗粒质量浓度峰值向大粒径方向偏移,质量中位径范围由96~101 nm增大至102~110 nm。双极荷电凝并能够提高DPF的捕集效率,降低柴油机排气颗粒的数量和质量排放,50%负荷时,10 k V下的DPF的捕集效率较0 k V提高了9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双极荷电凝并技术的车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