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短链脂肪酸(SCFA)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41(G PR41)表达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用5、10、20和40 mmol/L的SCFA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G PR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条件下,G PR41表达量显著高于添加5 mmol/L SCFA (P 0.05);与添加5和10 mmol/L SCFA相比,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量(P0.05);与添加5 mmol/L SCFA相比,添加10、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P 0. 05);此外,添加5、10和20 mmol/L SCFA之间的趋化因子20(CCL20)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添加40 mmol/L SCFA条件下,CCL20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添加5和10 mmol/L SCFA相比,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趋化因子2(CXCL2)和趋化因子8(CXCL8)表达量(P0.05);随着SCFA浓度逐渐上升,趋化因子3(CXCL3)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SCFA诱导GPR41表达,从而介导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表达上调,介导瘤胃上皮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2.
利用同源序列克隆原理设计1对克隆引物,从绵羊结肠黏膜组织提取mRNA,通过RT-PCR获得CCL28基因,将PCR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再根据克隆的序列设计1对表达引物,用PCR法从重组克隆载体中扩增出含BamHⅠ/XhoⅠ酶切位点的CCL28片段,双酶切后亚克隆至pGEX-4T-1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CCL28,转化宿主菌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SDS-PAGE鉴定。克隆的绵羊CCL28基因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克隆片段长444 bp,ORF为387 bp,编码129个氨基酸,与人、小鼠、猪、牛该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76.4%、61.4%、84.3%和92.9%,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小鼠、猪、牛的同源性分别为76%、63%、84%和93%,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9 ku,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下一步研究绵羊CCL28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CC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动物体内炎症部位的各种白细胞的补充、激活和黏附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是鱼类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从草鱼肠道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CC趋化因子基因CCL24,并克隆了阅读框区域内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CCL24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CCL24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5个氨基酸,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此外,还发现草鱼CCL24基因存在可变剪接现象,第1内含子没有被剪切掉的非正常转录本翻译后可能产生没有CC趋化因子活性的24个氨基酸的短肽,而且这种转录本在精巢、头肾、皮肤、肝胰脏、肠道、肌肉、肾脏等组织均检测到;而正常剪接的CCL24转录本,仅在肾脏和肠道中检测到,且其表达量要明显低于非正常剪接的转录本。  相似文献   
44.
CC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动物体内炎症部位的各种白细胞的补充、激活和黏附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是鱼类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从草鱼肠道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CC趋化因子基因CCL24,并克隆了阅读框区域内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CCL24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CCL24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5个氨基酸,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此外,还发现草鱼CCL24基因存在可变剪接现象,第1内含子没有被剪切掉的非正常转录本翻译后可能产生没有CC趋化因子活性的24个氨基酸的短肽,而且这种转录本在精巢、头肾、皮肤、肝胰脏、肠道、肌肉、肾脏等组织均检测到;而正常剪接的CCL24转录本,仅在肾脏和肠道中检测到,且其表达量要明显低于非正常剪接的转录本。  相似文献   
45.
46.
为研究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而蓄积的PGE2与感染组织表达趋化因子的相关性,本试验采用浓度为1×10^-6和1×10^-5 mol/L的COX-2和mPGES-1抑制剂处置体外培养的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12 h,用RT-qPCR法检测组织中CXCL1、CXCL2、CXCL3和CXCL5 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感染后12 h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COX-2和mPGES-1抑制剂处置显著降低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病理性蓄积的PGE2也许是大肠杆菌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反应过程中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表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7.
趋化因子配体3是趋化因子亚家族中一个重要成员,对红系祖细胞、巨核细胞集落的形成和炎症细胞的趋化募集有重要作用;与多发性骨髓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趋化因子配体3与奶牛热应激存在一定关系,趋化因子配体3基因的发现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也为动物的抗逆育种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趋化因子配体3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8.
筛选BAC基因组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后,利用引物步移法测定斑点叉尾鮰SCYA107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由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6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两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和两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其上游调控序列有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斑点叉尾鲴SCYA107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与小鼠趋化因子CCL20比较接近,而蓝叉尾鲴则更接近人CCL8,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差别是由于斑点叉尾鲴SCYA107基因序列中多了ACAAA这5个核苷酸,导致读码框移位提前出现终止子TGA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蛴螬提取物口服、滴眼两种给药途径对实验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组织的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 receptor 3,CCR3)及其配体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activated chemotactic factor,Eotax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8周龄雄性BN大鼠32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口服组、滴眼组,予以不同干预措施。采用YAG激光建立CNV大鼠模型,于造模后7、28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造模后28 d行免疫组化CCR3及其配体Eotaxin染色及其结果观察分析。结果 FFA检查显示:造模后7 d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造模成功;造模后28 d口服组与滴眼液荧光渗漏减少。CCR3及Eotaxin免疫组化结果示:口服组与滴眼组CCR3及Eotaxin含量较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与滴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蛴螬提取物两种给药途径均可抑制实验性CNV模型中CCR3及其配体Eotaxin的表达,从而抑制实验性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测定先天性免疫效应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体外对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调节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PBS(CT组,对照组)、Escherichia coli K88(EC组)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组)处理12 h,以及先用Lactobacillus rhamnosus预处理1 h,再用Escherichia coli K88处理12 h(LR-EC组)。试验结束时,收集各组的细胞培养液,用ELISA检测TNF-α、IFN-γ、IL-1β、IL-6、IL-12、IL-8、IL-10,以及PGE2和 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CT组(对照组)可产生TNF-α、IFN-γ、IL-8和IL-10,几乎不产生IL-1β、IL-6和IL-12。与对照组相比,EC组TNF-α、IFN-γ、IL-8、IL-10及PGE2和 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且可大量产生IL-1β、IL-6和IL-12;LR组TNF-α、IFN-γ、IL-10及PGE2和 也极显著提高(P<0.01),IL-8显著增加(P<0.05),同样不产生IL-1β和IL-6,但可产生微量的IL-12(P<0.01);LR-EC组所有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6、IL-12)、趋化因子IL-8和PGE2均极显著高于EC组(P<0.01),但IL-10和 含量都显著低于EC组(P<0.01)。【结论】在体外试验条件下,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对生理状态下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刺激作用远低于病原菌,不会产生炎症反应,但可极大增强受感染巨噬细胞的促炎免疫应答水平,且可能具有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