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14篇
基础科学   134篇
  165篇
综合类   1377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997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试验采用密闭箱技术对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苜蓿人工草地进行碳通量研究,采用反硝化-分解作用模型(DNDC)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苜蓿人工草地CO2通量24h连续观测发现,CO2通量全天变化的平均值(238.15mg/(m2·h)与11∶00(245.32mg/(m2·h)的通量变化值接近,试验从早上9∶00~11∶00进行温室气体的采集方法合理、可行;在整个生长季变化表明,7、8月CO2通量变化较显著(P0.05),且受到降水的影响较大,伴随降水的发生,CO2通量会发生不同幅度的变化,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CO2通量有一定的影响(r0.45,P0.05);通过DNDC模型的模拟,能较好的反映苜蓿人工草地CO2通量的变化情况,但模拟结果数值普遍有些偏高。  相似文献   
112.
互动     
《甘肃畜牧兽医》2015,45(4):77-79
<正>问网友咨询:现在要种苜蓿了,听说种苜蓿还要接菌,请问新种的苜蓿怎么接菌?答草原技术专家程文定:苜蓿能与根瘤菌共同固氮,但是苜蓿根瘤形成与土壤的根瘤菌数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新垦土地上首次种植苜蓿,或在同一地块上再次种植同一种苜蓿或者在过分干旱而酸度又高的地块上种植苜蓿,都要通过接种根瘤菌增加根瘤数量,以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根瘤能固定大气和土壤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日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可达  相似文献   
113.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特性。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24、48、72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采样。结果显示:茬次、生长年限对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茬次对苜蓿体外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茬次与生长在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苜蓿的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及挥发性脂肪酸(VFA)、NH3-N和MCP浓度在第3茬最高。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NH3-N浓度在1和4年龄较高,3年龄较低。综上,以1年龄第3茬和4年龄第3茬苜蓿营养价值较高,3年龄第2茬较低。  相似文献   
114.
贾毅 《畜禽业》2011,(8):17-18
<正>高档肉牛即生产高档牛肉的牛,高档牛肉是指能做牛排、烤肉等高档食品的优质牛肉,要求肉质鲜嫩、肌纤维间交杂适量脂肪,形成大理石花纹或雪花  相似文献   
115.
多叶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形态特征与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建立多叶苜蓿自交系进一步研究评估苜蓿多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规律,为多叶苜蓿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多叶苜蓿自交亲本,进行亲本选配,田间试验观察测量多叶苜蓿自交S2代的多叶率、株高等农艺性状,与亲本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多叶苜蓿自交S2代农艺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达19.54%~55.66%,分离出单株多叶率达100%的单株,S2群体生长速率变缓,多叶性状的表达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6.
<正>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亩产干草467~1 670 kg,草质佳,蛋白质含量16%~20%,被誉为"牧草之王"。土地准备苜蓿忌酸、强碱、重盐、黏重和积水的土壤。苜蓿种子小,对整地要求比较严格。宜深耕、细耙、耱平和压实,翻深为30~35 cm。水肥管理1.灌溉(1)灌水定额。即全年灌溉量,苜蓿的最大灌水定额通常为40立方米/亩~60立方米/亩。(2)灌水时期。北方春旱普遍,第1茬为重点灌溉期。寒冷地区土壤水分对苜蓿越冬十分重要,结冻之前须进行冬  相似文献   
117.
渗灌是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本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杨柳青公司紫花苜蓿‘艾迪娜’(M.sativa L.‘Aidina’)试验地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渗灌次数(0次、1次、2次、3次)对苜蓿出苗期不同土层深度及管距位置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深度,pH最高值均出现在管上,较CK升高了8.21%和8.68%,最低值都出现在管中,较CK降低了2.70%和3.37%;2水和3水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土层深度及不同管距位置的pH值(P0.05)。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溶性盐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且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较CK分别增加了83.26%和96.34%;不同土层深度,2水的水溶性盐含量平均值都低于1水和3水;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管中。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解性氮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管中,较CK分别增加了112.68%和34.48%。随着渗灌次数的增多,0~10cm土层深度不同管距的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不同土层深度及管位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水显著提高了各位置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综上所述,渗灌2次比较好,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较低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利于苜蓿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在三黄雏鸡日粮中添加高硒、高硒钴、高硒钴锌以及高硒钴锌铁4种紫花苜蓿草粉的试验,研究其对雏鸡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鸡饲料中添加5%~15%的4种高微牧草均可提高饲料报酬,提高雏鸡对饲料的利用和转化.其中,在鸡饲料中添加10%的高硒钴锌的苜蓿草粉,应用效果最好,添加后雏鸡的体重增加了150%,比对照提高了93....  相似文献   
119.
《山西农业科学》2017,(6):1024-1027
通过对岢岚县主要经济作物的更替演变历史、当前岢岚发展红芸豆面临的技术瓶颈与市场问题的分析研究,认为继续发展红芸豆生产存在严重的困难与制约,红芸豆较低的附加值与产业关联度也难以满足和支撑该县发展现代农业和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更高更大的目标要求。在岢岚县交通区位、信息等条件极大改善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结合岢岚资源禀赋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需要,尽快发展更高效的冷凉蔬菜等经济作物和苜蓿草、燕麦草或青贮玉米等优质粗饲料产业以替代红芸豆种植与加工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0.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PAT)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催化TAG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为多种脂质合成提供了底物,会直接参与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作为豆科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遗传转化效率高等特点。为了解GPAT基因在苜蓿抗逆尤其是在耐盐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蒺藜苜蓿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采用Blastp和Hmm结构域搜索方法,共鉴定出24个mtGPAT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结构域差异将其分成3个亚家族。同时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24个mtGPAT基因不均匀分布在7条苜蓿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分布有2~5个基因。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蒺藜苜蓿GPAT基因具有器官特异性,并且会参与盐胁迫反应。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蒺藜苜蓿GPAT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