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20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27篇
  30篇
综合类   1213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506篇
畜牧兽医   504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哺乳仔猪以下痢、排出白色或灰白色带腥臭味糊状稀粪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是哺乳仔猪主要传染病之一,轻者生长缓慢、重者严重脱水死亡.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新西兰兔细菌性腹泻引起的脏器损伤和肠道菌群变化,从山东省莒南县某兔场,45~50日龄腹泻兔肝、脾中分离鉴定其病原菌,并对病兔肠道菌群(主要是盲肠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16S rRNA检测,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免疫组化分析病兔肝、脾、胃以及肠道α毒素分布。结果显示,兔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动物的肝、胃和肾中有明显的α毒素信号分布;细菌丰富度结果显示,发病兔在科、属水平上梭菌丰富度升高,对照组菌群丰富度比例基本保持不变;Venn图结果显示,发病兔与正常兔的共同OTUs数为607,发病组特异OTUs为46,而正常组的特异OTUs为104,其原有的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被打破。自然条件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兔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盲肠菌群结构变化,造成感染动物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03.
104.
鱼肠炎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1.0~1.3mm×0.4~0.5mm,多数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动力,无芽孢,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一般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可由鱼体受损或环境条件而诱发。1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尤其乌黑,俗称“乌头瘟”。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病情较重的,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常红肿突出,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肠管呈红色或紫红色,后部尤甚。剖开肠道,内无食物,肠道粘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成血脓,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点状淤血。俗称“烂肠瘟”。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旨在探究马齿苋多糖(POP)对断奶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30只断奶SD大鼠[(21±1)日龄]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试验动物均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POP低剂量组(LD组)和POP高剂量组(HD组)分别补充100和200 mg/kg BW剂量的POP (溶于2mL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补充2 mL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8 d。试验结束后,对大鼠粪便菌群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扩增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QIIME分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RDP和NCBI-16S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结果表明:3组共有4 725个相同的操作分类单位(OTUs),Con组有140个特征OTUs,LD组有367个特征OTUs,HD组有174个特征OTUs。各组动物肠道菌群有相似的α多样性,组间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HD组的双歧杆菌属、LD组的乳酸杆菌目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Con组大鼠的未分类紫单胞菌属、阿洛-普雷沃氏菌属为优势菌群,且核苷酸代谢、维生素代谢、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和脂质代谢能力减弱。综上所述,POP可改变断奶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扶植益生菌如乳酸杆菌目、双歧杆菌属的定植及影响机体代谢功能,是一种潜在的幼龄动物膳食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6.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草药免疫活性物质对鱼类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开发绿色高效、营养全面的饲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探究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平均体重(1.468±0.222)g)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蛋白酶测定采用Folin-酚法,其中建立的酪氨酸回归方程为y=15.487x-0.092 3(决定系数R~2=0.999 2);淀粉酶测定采用淀粉-碘比色法,以0.08%的淀粉溶液为底物。脂肪酶测定采用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NaOH滴定法)。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幼体肠道蛋白酶活力、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分别为29.350±2.592、10.600±0.844、(5.266±0.224)U/mg prot。  相似文献   
108.
109.
《畜禽业》2015,(3):30
<正>自50年代起,人们就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脂肪以提高能量,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断奶后两周内,仔猪日粮添加脂肪不但无益反而可能有害。李德发研究表明,早期断奶20 d后11 d内仔猪日粮中添加豆油、椰子油等不同类型脂肪都没有提高仔猪日增重,有的组日增重反而下降;但在断奶后11~35 d内,添加豆油、椰子油均使日增重、耗料量明显上升,这说明只有在断奶两周后的仔猪日粮中添加脂肪才有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仔猪肠道脂肪酶的分泌不足。  相似文献   
110.
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后的肥胖仔猪,发病率30%~100%,致死率可达90%以上,针对本病预防难、治疗效果差等实际情况,我们在临床上探索出了以“改善饲养管理,调节肠道菌群,抗毒、抗菌对症治疗”为核心内容的防治新方法,取得了预防保护及治疗的满意效果,该项技术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适宜在猪水肿病流行区内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