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篇
  26篇
综合类   65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143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测量5批次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黑龙江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共644尾)的体长、体质量,观察其生长、个体繁殖力、卵巢发育、卵径、卵质量和卵色等。结果表明:3种鲟雌亲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差异显著,施氏鲟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杂交鲟与达氏鳇(P0.05),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质量则显著小于达氏鳇(P0.05)。施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雌亲鱼的成熟系数(GSI)和繁殖力差异显著,杂交鲟的GSI和平均绝对繁殖力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达氏鳇(P0.05),而施氏鲟与达氏鳇的G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鲟的相对繁殖力(Fw)显著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3种鲟雌亲鱼产卵质量与体质量比值以10%~15%为主,该比值范围内雌性施氏鲟个体数约占同龄雌性个体的42.66%,杂交鲟为42.91%,达氏鳇为41.93%。施氏鲟和杂交鲟的卵多为棕色,而达氏鳇的卵为棕灰色。达氏鳇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与杂交鲟。杂交鲟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及成熟系数均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982.
在养猪生产中,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猪人工授精技术在现代养猪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养猪生产中,影响生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很多,人工授精的质量直接影响母猪繁殖力。人工授精质量好,母猪情期受孕率高,产仔多,养猪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反之则情期受孕率低,复配率高,产仔少,母猪空怀期长,饲养母猪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在实际生产中,要认真分析影响授精效果的原因,避免不利因素,以提高生猪人工授精效果,增加养猪效益。影响生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83.
采用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25℃)的方法,测定传入中国温室的相似穿孔线虫6个种群单条雌虫的繁殖力,并比较这些种群经长期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培养保存和在寄主红掌上接种复壮保存的单雌繁殖力.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供试相似穿孔线虫种群经长期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培养保存和在寄主植物上复壮后的单条雌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均能完成生活史并进行繁殖,同一种群经不同保存处理的后代单雌繁殖力以及不同种群经同种保存处理的后代单雌繁殖力均存在差异;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保存和在寄主植物上接种复壮保存都会对相似穿孔线虫的单雌繁殖力产生影响,但不同种群单雌繁殖力所受影响的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984.
胡成波  栾华东 《新农业》2010,(12):15-15
新丹黑猪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饲等特性,其繁殖性能和肉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专家赞誉为“中国东北第一猪”。  相似文献   
985.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研究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FecXG位点在多浪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试验结果表明:多浪羊中BMP15基因的FecXG位点并不存在多态性,推断FecXG位点与多浪羊多胎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986.
肉羊繁殖力的影响因素及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响肉羊繁殖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肉羊繁殖力的几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87.
桑白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白蚧别名桑盾蚧,又叫桑介壳虫、黄点介壳虫、树虱,属同翅目,盾蚧科.桑白蚧是桑树的重要害虫,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危害严重,常寄生在桑树基干上部、枝条下部、拳周围,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盖满介壳,层层叠叠,密密连在一起,不见树皮.桑白蚧繁殖力强,蔓延快,大密度为害时其分泌物易引起桑膏药病.也为害茶、桃、李、苹果等多种经济林木,我国和世界各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笔者近3年来针对盐城地区桑园桑白蚧发生和传播情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观察,初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并对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88.
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控制Romney Inverdale绵羊和Romney 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BMP15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道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MP15基因在小尾寒羊、湖羊、道赛特和萨福克绵羊中既没有发生与Inverdale绵羊相同的V31D突变,也没有发生与Hanna 绵羊相同的Q23Ter突变.还表明BMP15基因中影响Inverdale绵羊和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89.
小尾寒羊BM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高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基因外显子2、3和4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绵羊、考力代绵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显子2和4在4个绵羊品种中都不存在多态性,外显子3则都存在多态性。对于外显子3的引物,在4个绵羊品种中都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绵羊、考力代绵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7、0.216、0.115、0.429,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2、0.317、0.269、0.500,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81、0.467、0.616、0.071;测序结果表明:BB型和AA型相比在BMP4基因外显子3第305位碱基处发生C→A的突变,该突变导致氨基酸由丙氨酸改变为天冬氨酸;BB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分别比AB型和AA型多0.61只(P<0.05)和1.01只(P<0.05)。  相似文献   
990.
GnRH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8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R)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和外显子3在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南非肉用美利奴、考力代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物P4和P7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余6对引物的扩增片段都不存在多态性。对于P4扩增片段,在湖羊中检测到AA和BB基因型,在其余4个绵羊品种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BB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1有5个突变(+692G→A、+706T→A、+747T→C、+748A→T和+802T→A),并引起氨基酸改变(Gly→Ser、Asp→Glu和Leu→Pro)。对于P7扩增片段,在小尾寒羊和湖羊中都检测到CC和DD基因型,在低繁殖力的3个绵羊品种中均只检测到CC基因型,DD型与CC型相比在外显子2有+50A→G和+101A→C两个突变,并引起氨基酸改变(Glu→Gly和Gln→Pro);小尾寒羊CC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和0.13,突变纯合型(DD)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野生型(CC)多0.81只(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