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8篇
  149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试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对孔隙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82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2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微观非均质性所导致的绕流是影响水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研究区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隙、溶蚀孔一剩余粒间孔隙和致密孔隙,建议相应地针对上述孔隙类型制定不同的注水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92.
投球分层酸化技术属于机械封堵逐层压裂,适应于层间间隔小、不能用封隔器分层的已射孔的多个油气层进行分层酸化。塔里木盆地的塔中4油田CI油组砂岩地层,3小层渗透率差异较大,层间距离短,采用普通酸化很难实现对全井段各层均匀处理,因而选择了适合该地层情况的投球分层酸化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适用于层间距离短、隔层薄的油井。具体介绍了该工艺技术在塔中4油田的首次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开展砒砂岩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为发掘本土微生物资源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奠定基础。[方法] 以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取样,测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理化性质以及植被相关指标,分析坡面环境梯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土壤生态功能、植被多样差异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 ①砒砂岩区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为优势类群,放线菌次之,真菌很少。坡位环境梯度间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②不同坡位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异但含量极低。真菌数量与酸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脲酶显著负相关,放线菌数量与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显著或极其显著正相关。③研究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多集中于0.25~0.5 mm;阴坡0.25~0.5 mm土壤粒径比例大,0.106~0.25 mm粒径比例小,而阳坡和沟底与之相反;土壤含水率呈现:阴坡 > 沟底 > 阳坡;土壤的pH值、铵态氮、有效磷、全碳、全钙含量均为阳坡顶大于其他坡位。细菌数量与含水率、钙含量,放线菌数量与酸碱度均极显著负相关。④环境因子可解释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的90%,其中坡位和土层影响最大(37.31%),植被次之(29.83%),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最小(22.86%)。在土壤理化性质中,团聚体粒径、含水率及pH值影响较大。[结论] 砒砂岩区坡位加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类群的分化,微生物的生存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下降而下降;生存环境适中的沟底孕育着该区生态修复关键的本土植被及土壤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4.
塔里木盆地西达里亚油田三叠系主要含油层位为阿克库勒组一段、三段(T2a1、T2a3),油层埋藏较深,约在4400~5000m,储层物性好,属于中孔-高渗砂岩储层。通过分析T2a1、T2a3砂岩储层中的黏土矿物特征及样品物性,讨论了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研究认为:T2a1、T2a3储层中高岭石对储集空间起破坏性作用,绿泥石对储集空间起建设性作用,伊-蒙混层主要起阻塞、减小喉道空间,降低渗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超深层储层埋藏深,地层条件复杂,网状缝-垂向缝发育,为裂缝-溶蚀孔型储层。在裂缝型储层中,裂缝不仅是油气的储存空间,更是油气的渗流通道,因此裂缝识别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从裂缝形成机理出发,结合高压岩心试验,研究了一套针对克深地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方法,即利用岩心试验方法得到视裂缝孔隙度和视裂缝渗透率,并与常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拟合,得到视裂缝孔隙度和视裂缝渗透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结果符合率为75%,说明该方法在评价致密砂岩裂缝型储层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6.
毛乌素沙地复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家增加可利用土地、降低水土流失的需求,利用复配土壤对风沙土进行改良,是实现毛乌素沙地治理、区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测定不同复配比例土壤的水力学性质,并进一步筛选出合适复配土壤使用的水分特征曲线模型,运用高速离心机法测定对复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环刀法测定复配土饱和导水率,并对比不同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对于不同比例复配土壤的模拟效果。研究表明:相同土壤水吸力下,添加砒砂岩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均高于纯风沙土处理;复配比例中砒砂岩含量越高,土壤保水性越高;当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比例高于5:1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纯砒砂岩差异不大;低吸力阶段,砒砂岩的添加减少了土壤中大孔隙的比例,而在中高吸力阶段,砒砂岩的添加增大了土壤中小孔隙的比例,进而提高土体的持水能力。模型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能够适配各处理的非饱和导水率模式最优模型为van Genuchten模型;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高于1:5后,Gardner模型的相关系数从0.9473上升至0.9929,残差平方和0.041降低至0.010,模拟效果逐渐超越van Genuchten模型,间接推求公式Arya-Paris模型物理概念明确,但影响因素过多,相较经验公式拟合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7.
南海东部油田以海相砂岩为主,在上市储量评估中遇到类比油田难以选取、新投产井初产难以确定等难题,因此提出流动系数折算单井可采储量的创新类比法。结果表明,创新类比法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储量评估的质量,顺利完成储量评估工作的同时丰富了上市储量评估的技术和方法,为今后上市储量自评估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8.
储层质量分析是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资料,从储层岩石组构、岩石组分的角度对陕北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致密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区内长8油层组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粒度细,填隙物含量高;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之,为微孔-微细喉孔喉结构;储层物性较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岩石组构、岩石组分及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质量。利用储层岩石组构估算了其原始物性,孔隙度为38%~42%,渗透率为5~10mD,原始物性一般。岩石组分中塑性碎屑含量高,抗压实作用弱,填隙物以碳酸盐胶结、绿泥石填隙为主,水云母、硅质次之,填隙物类型及较高含量影响了成岩作用及其强度,继而最终造成了长8油层组储层致密。  相似文献   
99.
"农业科学通讯"1957年第2期112页中有张泽溥同志写的为什么不能用信石拌麦种一文,我们看了后有些不同意见,信石拌麦种已经在甘肃省广大地区推广了,因此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影响今后的白砒拌麦种的推广,兹提出我们意见如下:1.白砒拌小麦在甘肃省是1953年开始推广,用量为  相似文献   
100.
沙棘人工林对砒砂岩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荒地为对照地,对砒砂岩地区8年生人工沙棘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林地的团聚体特性较对照地都有很好的改善。沙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地反映了沙棘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