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肉鸡组织中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肉鸡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组织中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S)的残留。检测条件为:采用HP-StableBond C18分析柱(5 μm,250 mm×4.6 mm),以15 m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溶液-乙腈(体积比94∶6)为流动相(用乙酸钠缓冲液调pH3.6),流速1.0 ml/min,柱温30℃;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60 nm。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FQS的最低检测限为0.92 μg/kg,在5.00~100.00 μg/mg的线性范围内,溶液含量与峰面积的相关系数达0.9998以上。在高、中、低3种含量水平下对所测肉鸡组织中4种FQS进行回收率测定,结果为74%~99%,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5%,该方法能同时测定4种FQS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具有简便、准确、灵敏度较高的特点,符合痕量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2.
<正> 我县宣庄村獭兔场存栏獭兔200余只,2006年4月9日,两个月龄以上的獭兔(除怀孕母兔外)接种了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从未接种过魏氏梭菌苗。4月11日,部分青壮年兔(尤其母兔)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有2只獭兔出现急性死亡,死前主要表现为急性黑色水样腹泻,呼吸急促,短时间兴奋、挣扎,最后抽搐、尖叫而死。曾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效果不明显。4月12日前来就诊。1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患兔精神沉郁,不吃食,体温不升高,排出大量黑色水样粪便,有特殊臭味。在水泻的当天或次日即死亡,死前抽搐,陷入昏迷状态,绝大多数为最急性,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2 剖检病变由于重剧腹泻,尸体消瘦严重脱水。气管黏膜出血,内充满大量泡沫状液体;肺严重瘀血、水肿、色红,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出血:肝肿大瘀血,有数个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灶;脾肿大,深褐色;胃内食物充盈,从浆膜即可见胃黏膜的黑色溃疡,胃底黏膜潮红,有黑色的溃疡,凸出表面;肠黏膜潮红,盲肠内含有褐色或黑色水液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大肠内充满气体,肠壁薄而透明:肾肿大,色呈红、紫红或黑紫,被膜下可见出血点;膀胱积尿,尿色黄、浑浊,内含白色沉淀物。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诊断为兔瘟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3 病因分析4月中上旬,我县天气尚寒,缺乏干青饲料;泌乳獭兔产仔过多,哺乳负担重,母  相似文献   
83.
氧氟沙星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菌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高度靶向性和严格选择性的新型抗感染药物,本文采用操作简单的二次乳化法实验制备了氧氟沙星(OFL)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OFL含量及包裹率,并观察了OFL脂质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实验和OFL脂质体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小鼠的体内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脂质体包裹率平均为20.8%,粒径平均为3-5μm;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相比,对耐OFL大肠杆菌和敏感大鼠杆菌的MIC值均有所提高,是游离药物的2倍。OFL脂质体对实验感染小鼠的体内抑菌作用明显优于同等剂量的游离OFL。  相似文献   
84.
氧氟沙星滴耳剂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 ,笔者用 0 .3%氧氟沙星滴耳剂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8例 ,并与 0 .2 5 %氯霉素滴耳剂治疗的同类患者 38例作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氧氟沙星组 :随机选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8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 19~ 6 2岁。氯霉素组 :随机选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8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2 0~ 6 6岁。全部病人均经耳分泌物细菌学检查阳性 ,病原菌确定后未用过其他抗生素 ,无喹诺酮类药物和氯霉素过敏史。胆脂瘤、真菌感染或颅内外症并发者 ,18岁以下儿童或妊娠及哺乳…  相似文献   
85.
研制了复方氧氟沙星滴耳剂,紫外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于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0例,并与氧氟沙星滴耳剂治疗56例比较。结果,急性中耳炎治疗有效率96.2%,慢性中耳炎有效率95.8%,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86.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197-1200
将20只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剂量灌胃给予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LX)10mg/kg;试验组左氧氟沙星10mg/kg与甘草提取物0.3g/kg合用。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质量浓度,并以DAS2.0软件计算并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左氧氟沙星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1.415±0.116)、(1.321±0.165)mg/L,t_(max)分别为(1.983±0.172)、(2.365±0.325)h,AUC_(0~36h)分别为(8.659±0.852)、(9.415±1.176)mg·L~(-1)·h~(-1),t_(1/2)分别为(3.714±0.674)、(8.341±0.853)h,MRT_(0~36h)分别为(4.116±0.238)、(6.648±0.676)h,Vz/F分别为(3.154±0.296)、(3.315±0.436)L/kg。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药动学参数C_(max)降低,AUC_(0~36h)、Vz/F增大,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t_(max)、t_(1/2)、MRT_(0~36h)均极显著增大(P0.01)。结果表明:合用甘草提取物和左氧氟沙星,甘草提取物能减慢左氧氟沙星在体内的吸收和消除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87.
1试验药品1.1抗生素的选择采用巧克力琼脂平皿试纸片法,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氨苄青霉素、罗红霉素、阿米卡星、林可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12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结  相似文献   
88.
<正>2015年3月中旬,淮安区一养鹅户梁某饲养的22日龄、4580只雏鹅突然发生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咳嗽、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梁某曾使用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未见明显效果。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雏鹅曲霉菌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鹅前期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闭眼缩颈,呆立一边或  相似文献   
89.
氧氟沙星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氧氟沙星在典型热带土壤中的环境行为,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是一个先快后慢、最后达到平衡的过程,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砖红壤和燥红土吸附氧氟沙星的动力学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水稻土吸附氧氟沙星的动力学过程;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对氧氟沙星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68,P0.01),且吸附过程存在差异,其lg KF值为水稻土3.106、砖红壤3.086、燥红土2.854;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存在明显的吸附-解吸滞后效应,且在同一热带土壤中滞后系数随着平衡溶液中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此外,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过程,热带土壤对氧氟沙星的吸附作用主要是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随着平衡溶液中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此后3种热带土壤对氧氟沙星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0.
1发病情况吉林省大安市某新建种鹅场,饲养20万只霍尔多巴吉种鹅,7月下旬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一栋鹅舍每天死亡几只,随后逐渐增加,最多1天死亡20多只,先后采用土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痢菌净等进行治疗3~5 d,病死率有所降低,均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停药3~4 d后又重复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