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61篇
  314篇
综合类   2550篇
农作物   149篇
水产渔业   705篇
畜牧兽医   2966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4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5.84×1015 Bq60Co放射源研究了放射源单层排列与3层排列对剂量不均匀度及射线利用率的影响.放射源单层排列时,垂直方向剂量分布不均匀度为5.32,复方甘草片产品箱内剂量不均匀度为1.46,需进行人工换层操作,射线利用率达28.4%.放射源3层排列时,垂直方向剂量不均匀度为1.15,复方甘草片产品箱内剂量不均匀度为1.48,射线利用率达29.0%.两种排源方式的射线利用率相差0.6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但3层排源较单层排源省时省力,产品辐照质量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992.
以土壤纤毛虫中的膨胀肾形虫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i 2+、Cu2+和Zn2+三种金属离子对土壤纤毛虫的毒性效应。单一离子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作用下,膨胀肾形虫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三种重金属离子对膨胀肾形虫的毒性大小顺序为Ni 2+﹥Cu2+﹥Zn2+,且三种重金属的LC50值大致是随着时间延长而变小的。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比下,联合作用类型和强度有一定的差异;同一配比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联合作用结果也存在差异。总体来说,Ni 2+-Cu2+在浓度1∶1时,为拮抗作用,毒性1∶1时,先协同后拮抗;Cu2+-Zn2+在浓度1∶1时,为拮抗作用,毒性1∶1时,先协同再拮抗;Ni 2+-Zn2+在浓度1∶1时,均为拮抗作用,毒性1∶1时,先协同后拮抗;Zn2+-Ni 2+-Cu2+在浓度1∶1和毒性1∶1时,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用醋炙最佳工艺对狼毒进行炮制,研究狼毒炮制品毒性作用。方法:给小鼠分别灌服适量浓度的狼毒生品及醋制品,一日灌服给药2次,间隔时间为4h,连续观察7d,分别统计小鼠死亡率,计算小鼠最大耐受量。结果:狼毒生品最大耐受量为19.90g(生药)·kg-1,狼毒醋制品最大耐受量为28.98g(生药)·kg-1。结论:狼毒使用醋炙最佳工艺炮制后,其毒性较生品狼毒有所降低,可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CdSe/ZnS量子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NaCl对照组和Cd2+对照组以及浓度分别为20、200、2 000和4 000 nmol/L 4个量子点处理组,以腹腔注射方式对雄性尼罗罗非鱼体进行暴露,暴露后1、4、7、14及28 d进行静脉取血制作血涂片,通过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总核异常率检测其遗传毒性。[结果]各NaCl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暴露1 d后各量子点处理组产生的微核率达到峰值后总体呈下降趋势。Cd2+对照组的微核率在整个试验期间均与NaCl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微核率14 d达到峰值。核质外凸和核质内凹是核异常的主要类型,核固缩及不均等缢裂细胞类型在前期易被诱导。[结论]量子点外壳及表面修饰基团的综合作用对鱼体有诱导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增加的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非鱼能逐步解除该负面效应,由此推测鱼体最终能解除由QDs诱导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不同磷浓度条件下,三氯生对斜生栅藻的毒性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磷浓度条件(0、2.5、50.0 mg/L)不同浓度三氯生(50、200μg/L)对斜生栅藻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从3个方面研究不同磷浓度条件下三氯生对斜生栅藻的毒性影响。[结果]在3种磷浓度条件(0、2.5、50.0 mg/L)下,三氯生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斜生栅藻叶绿素荧光特性指标Yield、Fv/F0、NPQ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斜生栅藻抗氧化系统酶(SOD、CAT)及磷代谢相关酶(ACP、AKP)活性亦发生相应变化。[结论]三氯生对斜生栅藻的毒性影响与环境中磷浓度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球磨生物炭的微生物毒性效应,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立叶红外(FTIR)表征等手段研究了500℃裂解小麦秸秆生物炭(BC)和球磨生物炭(BM)的性质,采用毒性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mg·L~(-1))下两种生物炭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BC的比表面积为98 m~2·g~(-1),而BM的比表面积提升到309 m~2·g~(-1),球磨可以增加生物炭中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在0.9%NaCl溶液中,添加10 mg·L~(-1)的BM时,S.aureus存活率为90.1%,E.coli存活率为98.2%。当浓度增大到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降低为23.5%,E.coli的存活率仍可达91.8%;而在LB培养基中,BM浓度为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增加到58.1%;相同条件下,BM对微生物的毒性显著强于BC,这可能与粒子大小差异相关。而BM对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的毒性显著强于革兰氏阴性菌E.coli,这可能与E.coli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有关;添加活性氧自由基(ROS)消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发现,氧化损伤是造成S.aureus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纳米颗粒对细胞的机械碰撞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是BM产生毒性的原因。研究表明BM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效应,因此在BM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三氯生(triclosan,TCS)低浓度长期暴露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本文以典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为研究对象,利用HPLC-MS、UV-VIS等分析技术,研究了0.05~0.5 mg·kg~(-1)TCS底泥暴露28 d后轮叶黑藻体内TCS的残留浓度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处理组中轮叶黑藻叶片中TCS的含量在暴露初期(14 d)呈下降趋势,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叶片中TCS含量逐渐升高,暴露28 d时,0.5 mg·kg~(-1)TCS处理组中轮叶黑藻叶片中TCS浓度高达2.16 mg·kg~(-1)。TCS暴露周期内,轮叶黑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而其茎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始终呈抑制状态。此外,TCS胁迫可显著影响轮叶黑藻叶片和茎部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对轮叶黑藻的抗氧化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研究结果为评估水体环境中TCS的生态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异构体降解产物的毒性效应,选取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为目标化合物,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结合藻类生理指标探讨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斜生栅藻藻液中,金霉素主要的异构体降解产物为异金霉素及异差向金霉素。暴露72 h后,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处理组的藻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且细胞通透性均显著增大。但是,金霉素母体药物与不同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金霉素母体药物处理组的斜生栅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a浓度降低得更为显著,且氧化损伤更为严重。金霉素母体药物与其异构体降解产物虽然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但取代基空间构象的不同会导致药物与藻细胞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结合位点不同,因而对藻细胞产生不同的毒性效应。探究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水生环境产生的毒性效应,有望为全面认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法研究了四环素(1、10、100、1 000、10 000和100 000 μg/L)对人肝细胞L-02的毒性作用,并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和细胞内生化指标,明确了四环素诱导L-02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四环素对L-02细胞有毒性作用,且随着四环素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下降。同时,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增加,并随着四环素处理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四环素对人体外肝细胞L-02具有毒害作用,四环素诱导L-02细胞的损伤机制与破坏肝细胞膜的完整性、影响肝功能和诱导氧化应激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7种常规药物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水温为21~25℃的静水试验条件下,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硫酸铜、二氧化氯、敌百虫、强氯精、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渔经杀虫精,对3~7日龄鳜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安全浓度分别为0.20mg/L、0.37 mg/L、0.26 mg/L、0.10 mg/L、0.18 mg/L、0.48 mg/L和0.002 mg/L。表明鳜鱼对药物的敏感性比一般鱼类高,渔经杀虫精不能用于鳜鱼的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