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6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61.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采用IBDV弱毒感染DT40细胞和强毒感染SPF鸡,以荧光定量RT-PCR(q RT-PCR)检测感染细胞和法氏囊组织中PRRs(TLR2、TLR3、TLR4、TLR7、MDA5和LGP2)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IPS-1、IRF3、PKR、OAS、Mx)的m RNA转录变化。在IBDV感染DT40细胞的2 h到24 h内,ch MDA5、ch TLR3、ch LGP2、IRF3、PKR、OAS、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分别为324、22、61、29、16、225 000和18 700倍。当采用si RNA分别敲除DT40细胞中ch MDA5、ch TLR3和ch LGP2时,IPS-1、IRF3、PKR、OAS和Mx在IBDV感染后的2 h到24 h差异变化不显著。在IBDV感染SPF鸡法氏囊组织细胞中,ch MDA5和ch TLR3的表达显著降低,而ch LGP2表达无显著差异,IRF3、PKR、OAS和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TLR4和TLR7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未检测到,而IPS-1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ch MDA5、ch TLR3和ch LGP2在识别IBDV的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IBDV感染严重抑制了PRRS ch MDA5和ch TLR3的转录,并且提示其抑制作用在体内与体外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2.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是细胞质内识别病毒双链RNA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诱导宿主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进而产生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目前对人、小鼠、猪等哺乳动物细胞中RIG-Ⅰ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较为深入,对家禽RIG-Ⅰ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鸭和鹅的RIG-Ⅰ相继被研究。鸭和鹅RIG-Ⅰ的发现、结构特点、组织表达及其抗流感病毒和其他禽类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新的进展,将为禽类抗病毒和免疫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鸭产蛋量严重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自从2010年首次暴发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天然免疫应答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对DTMUV进行综述,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猪δ冠状病毒(PDCoV)是引起猪腹泻性疾病的猪肠道主要病毒之一。PDCoV致病机制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入侵细胞、逃逸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诱导宿主细胞凋亡,以及影响该病毒复制的其他分子机制。目前对其致病机制的了解较少,尚无有效防治该病毒的疫苗和药物。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剖析PDCoV编码蛋白结构及其影响PDCoV复制的多种途径,探索影响PDCoV复制的miRNA及相关分子机制,或可为深入认识PDCoV致病机制及研制有效防治该病毒的疫苗和药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此外,对不同冠状病毒之间致病机制的共性与特性进行比较研究,也将对冠状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及白细胞吞噬活性五方面,比较了患病鳖和健康鳖在免疫功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及白细胞吞噬活性方面,患病鳖极显著地低于健康鳖(t<0.01);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花环率上,患病鳖显著低于健康鳖(t<0.05);而在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方面,患病鳖极显著地高于健康鳖(t<0.01)。综上可知,由于受到病原的侵袭,患病鳖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6.
Toll样受体是天然免疫中最早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是生物界最古老的免疫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在识别病原和影响免疫应答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Toll样受体8(TLR8)属于Toll样受体中的TLR7/8/9亚家族,通过识别配体激活信号级联反应,导致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作用。论文就TLR8的结构与活化、配体识别、细胞分布、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产生和疾病相关性等进行简要综述,可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TLR8,对于动物免疫系统的研究以及动物疫病的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7.
68.
用流式细胞术可检测出SPF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阳性细胞,在一些感染、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及阴性猪中也可检测到γ-干扰素阳性细胞。γ-干扰素阳性细胞分为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有无α-干扰素的表达;通过免疫沉淀反应可在健康SPF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大小为32和55~57ku的α-干扰素条带;样品中同样可检测到γ-干扰素,细胞因子呈大小为24、37、54ku的条带。细胞内干扰素的巨大作用可能是由于齐聚反应形成的,与之前对人α-干扰素的描述相像。猪细胞内α-干扰素在牛肾细胞系细胞上表现出预期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干扰素以其独特的分子特性在猪白细胞中呈组成型表达。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增强鱼、虾类体质和抗病促生长能力。我国科学家致力于水产动物免疫生长剂的研究及开发,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纯天然产物-Efficaious Zenith O(EZO)系列免疫促长剂.并在江苏、湖北、福建及广东等一些特种水产场中应用。结果表明,本剂对特种水产品具有良好的免疫抗病促  相似文献   
70.
开发蜂胶兽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胶是蜜蜂从树芽、树皮等部位采集的树脂 ,再混以蜜蜂舌腺、蜡腺的分泌物 ,经加工转化而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蜂胶是植物药用成分的高度浓缩物 ,具有许多生物学效应 ,被誉为“天然广谱抗生素”和“天然免疫增强剂”。蜜蜂把这种胶状物涂布在蜂巢表面 ,用来防腐和抗氧化 ,还能粘合蜂巢 ,堵塞缝隙。可惜在上世纪 80年代 ,养蜂人员视它为赘物而被丢弃。然而 ,国外如火如荼的研究和大批量生产又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关注 ,近年来蜂胶研究与加工 ,已应用到医学临床 ,畜牧兽医也广泛用到养殖业与防治牲畜疾病 ,并取得许多实验资料。亲型剂蜂胶兽药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