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31.
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豆状囊尾蚴病是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或其它啮齿类动物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本病发生广泛,感染率高,对不同年龄和品种的兔均易感染。肉兔轻微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不仅使肉兔生长受阻.肉质变味,偶尔还能引起死亡.给养兔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2.
西宁市4种猪病血清学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宁市从1999年~2004年在4个区29个养殖场(户)采集猪血样1359份,应用ELISA法对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猪囊尾蚴病进行了血清学监测,共检测出猪瘟阳性71头,阳性率10.11%;猪伪狂犬病阳性71头,阳性率8.96%;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阳性45头,阳性率5.6%;猪囊尾蚴病阳性13头,阳性率2.08%.监测结果表明上述疾病已成为西宁市流行的重要疫病.  相似文献   
33.
<正>家兔囊虫病是犬豆状囊尾蚴或犬连续多头蚴寄生于家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本病是家兔较平常的寄生虫病,发病广泛,感染率高,但对家兔很少致死。临床剖检中经常发现。轻微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可使家兔生长受阻,还可能引起死亡,给养兔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007年2月济南某公司引进一批成年家兔,部分兔腹部膨胀,用消炎药不见效来我处就诊,确诊为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云南省猪囊尾蚴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局部地区于2002年-2004年间散发猪囊尾蚴病约800余例,经采取综合防治对策及宰前后的检疫与执行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化技术,以控制当地猪病情。  相似文献   
35.
2005年7月21日,笔者在盐城肉联厂实施生猪屠宰检疫时发现,32号、34号、35号、36号4头屠宰猪腹腔内有大量猪细颈囊尾蚴寄生,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上述屠宰生猪系代宰户(来肉联厂参加集中屠宰的屠户)收购自本市某地,体重均在85公斤左右,体膘中等。宰前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打开腹腔时,发现有大量水泡从腹腔逸出。经检查,逸出的水泡呈乳白色,泡内充满液体,大小不一,大的如鸡蛋,小的从黄豆大到鸽蛋大不等。进一步观察时可见到囊壁呈一层薄囊膜,壁上有一不透明的黍粒大小的乳白色结节,其内有一个内翻的头节,肉眼观察,头节在囊腔体液内游离。小…  相似文献   
36.
通过SDS-PAGE方法对猪囊尾蚴囊液抗原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分别分离纯化了其中的16 000和10 000特异性蛋白质成分;将16 000和10 000纯化蛋白质成分分别做成佛氏佐剂苗,分组免疫BALB/c小鼠,超免后,无菌取脾脏制备脾细胞,分别与NS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阳性筛选和特异性鉴定获得2株分泌猪囊尾蚴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TSCF-1611H12B8和TSCF-1012G5B5。免疫学鉴定结果表明,单抗TSCF-1611H12B8和TSCF-1012G5B5与猪细颈囊尾蚴、旋毛虫、住肉孢子虫和蛔虫抗原间不存在交叉反应;单抗TSCF-1611H12B8识别囊液中16 000和10 000蛋白质抗原条带,而单抗TSCF-1012G5B5识别囊液中的10 000蛋白质条带。  相似文献   
37.
本试验采用SephadexG-200层析技术纯化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的囊液粗抗原。共获得两种(CF1、CF2)层析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定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以及抗体的最适稀释倍数,各阶段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证明CF1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免疫诊断囊尾蚴病猪IgG。  相似文献   
38.
我国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39.
测定了在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作用下体外培养猪囊尾蚴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延胡索酸还原酶(FR)、苹果酸酶(ME)活性的变化及葡萄糖(GLC)、乳酸(LA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药物作用均可在体外作用条件下显著改变未成熟期及成熟期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提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干扰虫体能量代谢,阻断能量的产生,导致虫体死亡。  相似文献   
40.
猪囊尾蚴循环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尾蚴病是由带科(Taeniidae)带属(Taenia)的猪带绦虫(有钩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俗称囊虫病。该病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