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结核变态反应阳性牛的非典型性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试验从69头结核变态反应阳性牛中采取病料202份进行分枝杆菌,特别是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共获26株分枝杆菌,除5株分枝杆菌外,其它全是非典型分枝杆菌。在这些非典型分杆杆菌中,5株偶发分枝杆菌,6株瘰疠分枝杆菌,5株鸟-胞内分枝杆菌,2株副结核分枝杆菌和1株RunyonⅡ群。从病料看,有病变的分离率为41.2%,无病变的为7.1%。在三种淋巴结病料中,以肠系膜淋巴结的分离率为最高,颌下淋巴  相似文献   
102.
于技 《齐鲁渔业》2003,20(6):37-38
1 水产动物药物残留的危害1.1 耐药性反应 在水生动物饲料中长期添加促生长抗菌素或生产中滥用药物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细菌中耐药菌株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这些细菌的耐药性可以通过耐药因子(R-质粒)在人群中细菌、动物群中细菌和生态系统中细菌间互相传递,导致致病菌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03.
犬急性出血性胃肠炎一般称其为急性胃肠炎综合症,目前对其病因尚未搞清楚,但多与细菌、内毒素引起的中毒性休克和变态反应等有关,在临床上与一般胃肠炎的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有很多的困难.现将两例犬急性出血性胃肠炎的治疗过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中采用常规皮内变态反应(TST)对广西南宁、柳州共计2 818头黑白花奶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采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方法对PPD检测结果为阳性、可疑的牛以及部分阴性牛进行复检。将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与TST检测结果相比,其敏感性为53.33%,特异性为70.49%,符合率为67.11%。本研究证实单独使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在牛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存在非特异性强等缺点,易造成假阳性牛的误杀;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对TST试验阳性和可疑牛进行复检可以提高特异性,该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索布鲁菌在豚鼠和奶牛体内所引起的抗体水平和变态反应强度的相关性,分别用1×104,3×104CFU牛种布鲁菌强毒2308株各感染12只豚鼠,30 d后测定抗体滴度和变态反应强度。感染后35 d,扑杀豚鼠,取脾脏测定每克脾脏含菌量。用布鲁菌A19疫苗,以5×1010CFU皮下注射布病阴性荷斯坦奶牛50头,分别于免疫后15,30,60 d测定抗体滴度,并于免疫后45 d测定变态反应强度。运用SPSS 17.0-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 Corre-lations程序分析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布鲁菌2308感染豚鼠后30 d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变态反应强度和克脾脏含菌量三者之间均无相关性。A19疫苗免疫奶牛后60 d的抗体水平与免疫45 d的变态反应强度呈正相关,免疫15 d和30 d的抗体水平和变态反应强度无相关性。豚鼠试验结果表明,抗体水平、变态反应强度与个体对布病的抵抗力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1概述 奶牛结核病是一种病程长,病状逐步加重,生产能力不断下降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常见的有肺结核、淋巴结核、乳房结核及肠结核等,偶尔可见牛卵巢结核.结核病的病理学特点是在器官组织上发生增生性炎症或渗出性炎症,也有混合型炎症表现.  相似文献   
108.
按国标方法,采用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被检奶牛2700头,检出结核病阳性奶牛72头,阳性率2.67%。  相似文献   
109.
天然产物中抗变态反应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天然产物中抗变态反应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天然产物中抗变态反应活性物质能够抗Ⅰ型~Ⅳ型变态反应,抗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呈现多环节特性,它们有望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为新型抗变态反应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食物依赖运动诱发过敏反应疾病的诊治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用回顾法分析1例食物依赖性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病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接诊1例患者反复出现全身皮疹、呼吸困难、可自闻喘鸣音,经休息半小时左右可缓解,曾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之前因病因不明一直未能确诊,到多家医院就诊均出现误诊、漏诊,致此病反复发作3年,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后经医生宣教注意到食物与运动的关系,避免进食小麦类食物后运动,随访1年未再发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可确诊此病人为食物依赖性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FDEIA)。结论:通过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病原因、机理等,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利于医务人员对此类病人早日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