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79篇
  免费   1062篇
  国内免费   1579篇
林业   2283篇
农学   2085篇
基础科学   1443篇
  2443篇
综合类   16639篇
农作物   1711篇
水产渔业   771篇
畜牧兽医   13975篇
园艺   1528篇
植物保护   942篇
  2024年   269篇
  2023年   989篇
  2022年   967篇
  2021年   1142篇
  2020年   1116篇
  2019年   1372篇
  2018年   567篇
  2017年   1086篇
  2016年   1255篇
  2015年   1292篇
  2014年   2124篇
  2013年   1841篇
  2012年   2192篇
  2011年   2201篇
  2010年   2166篇
  2009年   2143篇
  2008年   2196篇
  2007年   1950篇
  2006年   1686篇
  2005年   1744篇
  2004年   1490篇
  2003年   1427篇
  2002年   1179篇
  2001年   1120篇
  2000年   869篇
  1999年   721篇
  1998年   727篇
  1997年   821篇
  1996年   751篇
  1995年   724篇
  1994年   711篇
  1993年   648篇
  1992年   510篇
  1991年   562篇
  1990年   518篇
  1989年   511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本研究旨在探讨鱼油对高脂日粮饲喂小鼠发情周期和机体代谢产热的影响。试验选用36只4周龄C57BL/6 J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n=12):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脂+鱼油组。对照组饲喂标准啮齿动物饲料(AIN-93G),高脂组和高脂+鱼油组分别饲喂高脂日粮(脂肪提供60%能量)和添加5%鱼油(等能替代猪油)的高脂日粮。试验期间,对小鼠体组成(12周龄)、整体代谢(16周龄)、褐色脂肪温度(18周龄)、体核温度(直肠温度,18周龄)和发情周期(20周龄)等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检测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的水平。此外,采集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和肩胛间褐色脂肪,称重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产热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UCP1、Cyto C),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褐色脂肪组织中产热基因的mRNA表达(UCP1, PRDM16,PGC1α,Cidea,Elovl3)。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日粮显著增加了小鼠的体脂含量(12周龄)及皮下和腹部脂肪的沉积量(21周龄)(P<0.05),而添加鱼油显著降低了高脂饮食引起的体脂含量增加(P<0.05)。另外,高脂日粮导致小鼠的发情周期紊乱,伴随着周期延长、发情期缩短,以及血清中FSH和E2的水平降低(P<0.05),而添加鱼油可缓解高脂日粮导致的小鼠发情周期紊乱,提高血清中FSH和E2的水平(P<0.05)。同时,添加鱼油可增加高脂饲喂小鼠肩胛间褐色脂肪(interscapular brown adipose tissue,iBAT)和腹股沟白色脂肪(ingu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iWAT)中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进而促进iBAT激活/产热和iWAT褐色化。结果提示,日粮鱼油可缓解高脂日粮导致的发情周期紊乱,可能与BAT激活和WAT褐色化造成的机体代谢产热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武新娟 《饲料研究》2021,(2):135-137
马铃薯淀粉渣富含养分、成本低、产量高,是良好的饲料来源。文章分析马铃薯的饲用价值,从青贮和发酵两方面综述马铃薯渣的饲用化研究现状,并提出马铃薯渣饲用潜力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展望其饲用化的应用前景,为马铃薯渣的饲用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杨阳  高润  玉柱 《中国饲料》2021,1(10):9-12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环境温度下日粮添加小苏打对小尾寒羊羔羊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为(23.44±0.23)kg的小尾寒羊羔羊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2个环境温度和2种日粮),T1组在20℃下饲喂基础日粮,T2组在20℃下饲喂基础日粮+3?kg/t小苏打,T3组在30℃下饲喂基础日粮,T4组在30℃下饲喂基础日粮+3?kg/t小苏打。结果:高温组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较低温组显著降低2.01%(P<0.05)。与基础日粮组相比,日粮添加3?g/kg小苏打使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1.43%(P<0.05),而料重比显著降低1%(P<0.05)。环境温度和日粮对羔羊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低温组羔羊眼肌面积较高温组显著提高5.68%(P<0.05),而日粮添加3?g/kg小苏打较基础日粮组羔羊眼肌面积及脂肪深度分别显著提高2.72%和10.42%(P<0.05)。低温组羔羊肌肉剪切力较高温组显著提高15.58%(P<0.05),而pH24?h显著减低2.15%(P<0.05)。基础日粮添加3?g/kg小苏打组羔羊肌肉pH24?h显著降低1.62%(P<0.05)。环境温度和日粮对肌肉剪切力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3?g/kg小苏打可以改善高温饲养条件下小尾寒羊羔羊的生长性能,提高眼肌面积和脂肪深度,降低屠宰后肌肉的pH。 [关键词]环境温度|日粮|羔羊|生长性能|肉品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补饲水平对放牧沂蒙黑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沂蒙黑山羊健康饲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100只6月龄沂蒙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公∶母=2∶3)。试验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喂模式,各组试验羊分别补饲0(对照组)、0.10、0.15、0.20 kg/(d·只)精料补充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的终末体重、体重增加、终末体长、终末体高、管围增加和终末腰角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饲0.20 kg/(d·只)组的体长增加、体高增加、终末管围和腰角宽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补饲0.20 kg/(d·只)组显著高于补饲0.10 kg/(d·只)组(P0.05)。2)各试验组的宰前活体重、胴体重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饲0.20 kg/(d·只)组的后腿比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补饲0.10 kg/(d·只)组(P0.05)。3)补饲0.20 kg/(d·只)组的肌肉pH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饲0.15和0.20 kg/(d·只)组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试验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各试验组的复胃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饲0.20 kg/(d·只)组的瘤胃液pH、瘤胃相对重量和小肠总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补饲0.10 kg/(d·只)组(P 0.05)。补饲0.15 kg/(d·只)组的瘤胃乳头长度、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空肠隐窝深度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补饲精料补充料能够提高沂蒙黑山羊的生长性能,改善肌肉品质和胃肠道发育。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等各项指标,育成期沂蒙黑山羔羊补饲0.15~0.20 kg/(d·只)精料补充料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究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 L.)对禾本科牧草的化感作用,以天仙子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材料,通过5个不同浓度天仙子种子浸提液(0,0.025,0.05,0.075,0.1 g·mL-1),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处理,测定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天仙子种子浸提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浸提液浓度增加,黑麦草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P<0.05);浸提液对黑麦草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株高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的天仙子种子浸提液处理下,黑麦草幼苗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均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则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综上所述,天仙子种子浸提液对黑麦草幼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黑麦草植株通过细胞膜的变化而影响内部生理生化过程,以适应不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996.
花椒叶浸提液对紫云英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40 g/L)的花椒叶浸提液对供试植物紫云英的种子萌发、幼苗根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究花椒化感作用的可能机理,从而为全面了解花椒林草间作种间关系及为农林复合经营和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花椒叶浸提液对紫云英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P<0.05);2)随浸提液浓度升高,紫云英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升高,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综上,花椒叶浸提液主要通过抑制紫云英体内防御酶活性,并产生对其细胞结构和功能伤害而发挥其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997.
生物防治已经成为目前植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热点之一.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病原菌,促进植物生长.本文综述了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生防机制,及其解磷菌株、解钾菌株的应用现状和酚酸类物质对荧光假单胞菌的化感效应.荧光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水解酶和诱导系统抗性,提高植物抗病性;通过产生铁载体、解钾菌和解磷菌,促进寄主植物对环境中不溶性铁、钾、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这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利用生物技术筛选培育荧光假单胞菌高效菌株,优化其生物及化学调控技术和应用技术,利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开展该菌株与土壤病原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互作关系的理论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8.
解析草地生态系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特征,对于提升草地生产和生态屏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中国北方草地开展的38个放牧试验中关于放牧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表明:放牧对中国北方草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平均效应值为--0.18±0.04(95%置信区间:-0.27~-0.10),放牧极显著降低草地生态系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P<0.01).不同类型草地平均效应值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典型草原>高寒草地>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荒漠草原.放牧对典型草原与高寒草地、草甸草原平均效应值具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对荒漠草原与温性草原无显著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对放牧强度的响应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轻度和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极显著降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P<0.001),中度放牧可以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轻度放牧对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土壤C/N、海拔和年均气温分别可以解释60.88%、11.81%和6.45%效应值变异.基于优化放牧制度以及对重度退化草地恢复的治理,提高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将会提升草地生态系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9.
试验旨在通过新型莫西菌素(moxidectin,MOX)浇泼剂对羊的驱虫试验,评价MOX浇泼剂对羊蜱蝇和消化道线虫的临床药效。将150只阿勒泰羊经产母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25只,分别为不用药对照组、螨净药浴组、MOX注射组和MOX低(0.05 mL/(kg·BW))、中(0.1 mL/(kg·BW))和高(0.2 mL/(kg·BW))剂量浇泼组,试验期为1周。试验第1天按前述分组中方法和剂量驱虫1次。观察受试动物临床表现,测定给药前1天和给药后第7天体温、脉搏和呼吸(TPR),血液生理、生化和尿常规指标;测定羊蜱蝇减虫率、治愈率。采取粪样测定消化道线虫每克粪中虫卵个数(EPG)减少率及转阴率。结果显示,与不用药对照组相比,给药后第7天各驱虫组TPR、血液生理、生化及尿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螨净药浴组羊蜱蝇减虫率为43.7%,而MOX注射组及MOX低、中、高剂量浇泼组均为100%。螨净药浴组治愈率为13.0%,而MOX注射组及MOX低、中、高剂量浇泼组均为100%;与不用药对照组相比,螨净药浴组消化道线虫卵减少率为0,而MOX注射组及MOX低、中、高剂量浇泼组分别为91.6%、93.1%、94.9%和97.8%。螨净药浴组虫卵转阴率为0,而MOX注射组及MOX低、中、高剂量浇泼组分别为77.0%、69.2%、69.2%和84.6%。本试验结果表明,新型MOX浇泼剂对体外寄生虫和消化道线虫均有显著疗效,且优于螨净药浴,与MOX注射剂等效。实践应用中最适MOX浇泼剂量推荐为0.05 mL/(kg·BW)(即0.25 mg/(kg·BW))。  相似文献   
1000.
试验旨在探讨哈萨克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对231只哈萨克羊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参考GenBank中绵羊iNOS基因序列,针对其第6、7、8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片段设计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231只哈萨克羊的iNOS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其SNPs与哈萨克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7只哈萨克羊为布鲁氏菌感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9.00%。在哈萨克羊iNOS基因的外显子6和8片段上未检测到多态位点,在外显子7片段上检测出F7-T18054C和F7-C18084T 2个多态位点,在F7-T18054C多态位点上检测到3种基因型(TC、TT、CC),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是C型和CT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660和0.446。在F7-C18084T多态位点上检测到2种基因型(CT、CC),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别是C和CC型,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46和0.892。F7-C18084T属于低度多态(PIC<0.25),F7-T18054C属于中度多态(0.25 < PIC < 0.5)。相关性分析表明,F7-T18054C和F7-C18084T多态位点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试验结果表明,哈萨克羊iNOS基因F7-T18054C和F7-C18084T多态位点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