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0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林业   1472篇
农学   1227篇
基础科学   429篇
  883篇
综合类   8103篇
农作物   884篇
水产渔业   434篇
畜牧兽医   2301篇
园艺   1202篇
植物保护   72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521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999篇
  2011年   1014篇
  2010年   927篇
  2009年   996篇
  2008年   961篇
  2007年   909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918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514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下复垦耕地总有机碳 (SOC) 及其各组分的固碳效率变化,为煤矿区复垦土壤肥力快速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山西煤矿塌陷区复垦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F)、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LMF)和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HMF) 4个处理。2019年玉米收获前,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测定土壤总有机碳(SOC)及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分析碳投入与土壤总有机碳及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复垦11年后,与CK相比,F、LMF和HMF处理S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3.8%、39.6%和82.1% (P<0.05),固碳速率分别达到 0.57、0.83和1.28 t/(hm2·a)。复垦土壤的固碳效率为20.9%,游离态颗粒有机碳组分的固碳效率最大(9.0%),是土壤固碳的主要形式。与CK相比,F处理的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化学保护粘粒组有机碳和生物化学保护粘粒组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37.1%、52.3%和93.5%,而LMF和HMF处理提高了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组分、物理保护有机碳、化学保护粉粒组和粘粒组有机碳及生物化学保护粘粒组有机碳储量。与CK相比,HMF处理对上述各组分的提升幅度分别为66.1%、179.6%、59.7%、48.6%及63.0%;与LMF处理相比,HMF处理对各组分的提升幅度分别为19.6%、32.1%、28.5%、5.3%和7.3%。与CK和F处理相比, LMF和HM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物理保护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复垦土壤有机碳年均固定量均与年均碳投入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复垦土壤各组分有机碳年均固定量与年均碳投入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复垦土壤有机碳年均固定量与碳投入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在复垦11年后,复垦土壤仍有很大的固碳潜力,固存的有机碳主要以游离态颗粒有机碳为主。施用高量有机肥是快速恢复煤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2.
研究高寒草甸微尺度海拔和坡向下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对于探讨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7个海拔(2 800,3 000,3 200,3 400,3 600,3 800,4 000 m)和2个坡向(阴坡、阳坡)高寒草甸的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拔和坡向的交互效应对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葡萄糖苷酶(BG)、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lnBG/ln (NAG+LAP)、lnBG/lnAP和ln (NAG+LAP)/lnAP有显著影响;LAP、AP、BG、POD、lnBG/ln (NAG+LAP)、lnBG/ln (NAG+LAP)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β—1,4—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PPO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一海拔,阳坡土壤AP、BG、POD、PPO酶活性低于阴坡,阳坡土壤NAG酶活性高于阴坡,海拔3 800 m以下阳坡LAP酶活性低于阴坡,除海拔3 000 m和4 000 m外的其他海拔阳坡的土壤lnBG/ln (NAG+LAP)高于阴坡,海拔3 000~3 400 m的土壤lnBG/lnAP和海拔3 000~3 600 m的土壤ln (NAG+LAP)/lnAP在阳坡低于阴坡。相关分析发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不同程度受土壤C、N、P资源及土壤水分条件等的调控,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综上,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在微尺度海拔和坡向上具有差异性,且受土壤C、N、P资源及土壤水分条件的综合影响,以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3.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对照地表环境,研究了溪流和间歇性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累积损失特征。结果表明:(1)3种生境中凋落叶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在分解过程中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溪流中降低程度最大,损失率达92.18%;水溶性氮含量在溪流和间歇性溪流释放时间提前,其变化程度相对较小;相比于地表和间歇性溪流,溪流中的凋落叶水溶性磷含量在分解过程中持续降低,损失率达86.75%。(2)相对于地表,溪流和间歇性溪流显著促进了凋落叶中的水溶性有机碳、氮、磷的释放速率,表明源头溪流持续流动的水体促进凋落叶水溶性组分的释放。(3)尽管3种生境中凋落叶水溶性有机碳、氮、磷元素的损失率共同受到温度、降水、环境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但源头溪流持续流动的水流和间歇性溪流频繁的干湿交替促进凋落叶水溶性组分的释放。研究结果为揭示亚热带山地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碳氮磷在不同生境中的释放动态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4.
针对不同专业,对基础化学课程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思维的转化、教学班级的整合及期末的考评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5.
从甘南藏族自治州"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目前"三品一标"农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6.
新闻集萃     
<正>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9月19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和国家粮食局任正晓局长共同主持会议,来自亚太经合组织20个经济体的农业与粮食部长和有关国际组织约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加强区域合作保障粮食安  相似文献   
997.
该文从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和感官质量4个方面对风选除杂烟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B2F烟叶相比,风选除杂烟叶色泽暗淡,轻质,油分少,身份薄;大片率、大中片率、中片率、叶中含梗率相对较低,而小片率、碎片率正好相反;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相对较低,而总氮、钾含量正好相反,氯含量两者接近;香气量不足,劲头、浓度小,杂气、刺激性大,余味较苦涩,燃烧性好,呈灰白色,总体使用价值较差。  相似文献   
998.
不同药剂对黄瓜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在南通市通州区开展了黄瓜苗期猝倒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WG和18.7%唑醚·烯酰吗啉WG对黄瓜苗期猝倒病防效较好,且对黄瓜幼苗期安全。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索永安地区桉树速生丰产的营林抚育技术,通过采用随机组合,对2010年造林的巨桉桉树林设计了控草和施肥量不同的抚育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对桉树林实行控草和施放肥料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同时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永安地区桉树林的最佳施肥量为底肥施放0.5kg桉树专用肥+0.5kg钙镁磷(永安地区土壤缺磷元素),当年追施一次0.25kg桉树专用肥,次年追施一次0.25kg桉树专用肥;控草方式以人工控草为主,有条件的林地实行化学除草,特别是五节芒等恶性杂草较多的山场优先考虑进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000.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是我国政府推出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要使认证农产品健康有序发展,就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从源头上更好地保障认证农产品安全。为保证“三品”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认证农产品安全,就山西省建立“三品”认证与管理规范性制度及相关内容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