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19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龚芳芳  樊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1):2164-2177
【目的】解析外源柠檬酸活化石灰性黄壤养分的作用,探究外源柠檬酸促进石灰性黄壤上的刺梨实生苗对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为贵州喀斯特石灰性黄壤地区刺梨栽培的养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石灰性黄壤和‘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每kg石灰性黄壤(干土)施入柠檬酸40、80和120 mg 3个处理,探究外源柠檬酸的不同施用量对石灰性黄壤养分的活化和促进刺梨实生苗养分吸收及生长的作用。【结果】外源柠檬酸施入石灰性黄壤后,土壤pH明显降低,有效氮、磷、钾、钙、铁、锌、硼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有效磷、钾、钙和硼含量增加得最多。12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土壤有效氮、铁、锌含量提高的百分率最大,而有效锰、铜的含量明显降低,对土壤交换性镁的含量无明显作用。土壤中的细菌总数和解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随柠檬酸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多,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随之减少,其中,以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解磷菌和解钾菌的数量为最多。刺梨实生苗的石灰性黄壤培养土施入外源柠檬酸后,明显增强了多种土壤酶的活性,随柠檬酸施入量的增加,土壤的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铁还原酶的活性随之增强,淀粉酶活性随之降低,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最高。外源柠檬酸施入石灰性黄壤后,土壤中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乙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酒石酸、苹果酸含量和有机酸总量最高,3个处理的草酸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外源柠檬酸施入石灰性黄壤后,刺梨实生苗对N、P、K、Ca、Mg、Fe、Zn、B元素的吸收量明显增加,其中,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刺梨实生苗对上述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刺梨实生苗对Cu的吸收量随柠檬酸施入量的增加无明显改变。外源柠檬酸的施入明显降低了刺梨实生苗根系中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增加了根系中苹果酸、酒石酸、乙酸和琥珀酸的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碱性磷酸酶、分泌性碱性磷酸酶、铁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其中80 mg<0.05)·kg-1处理的根系活力、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根系分泌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最强,硝酸还原酶和铁还原酶的活性随柠檬酸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强。在施入柠檬酸的石灰性黄壤上,刺梨实生苗的生长、根系发育和根系形态明显改善,其中,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植株生物量、高度、基径、根冠比值、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总根尖数都最大,3个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外源柠檬酸施入pH>8的石灰性黄壤后,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活化土壤养分的作用,增强多种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乙酸的含量,增加细菌总数、解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促进刺梨实生苗生长。  相似文献   
362.
以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75%酒精+升汞4min40s的消毒组合,可获得63.63%无菌株得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4.0mg/L+NAA0.01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1.0mg/L+NAA0.1mg/L,增殖系数2.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1/2MS+IBA0.2mg/L,生根率87.5%;采用80%腐殖土+15%珍珠岩+5%河沙的炼苗基质,前期注意保持85%的炼苗湿度,无籽刺梨组培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63.
刺梨是产自贵州省的原生植物,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课题组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探析了贵州省龙里县刺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指出了龙里县刺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刺梨种植标准化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刺梨采收储存加工工业化水平低、刺梨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方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做强一产特色产业、做优二产刺梨加工业、做活三产旅游融合业等促进刺梨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从而深入推进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全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64.
在贵州省刺梨种植园区开展施药防治刺梨白粉病试验,以25%腈菌唑乳油和清水为对照,评价5种绿色或生物源杀菌剂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效,对刺梨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效均达90%以上,处理后刺梨果实品质明显提高,增产率也达150%以上;1%多抗霉素水剂、1...  相似文献   
365.
我国刺梨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又名缫丝花,系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1],广泛分布于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2-3].我国野生刺梨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其中以贵州品种最多[4].刺梨原是一种野生水果,为落叶丛生野生果树[5-6].刺梨果实含有18种氨基酸、10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活性物质,100 g刺梨鲜果含维生素C2000 mg以上[7-8]有人称刺梨果为"维生素C大王"[9-10].  相似文献   
366.
刺梨果渣中的木质纤维是由木质素与纤维素形成相互交联的致密结构,自然降解周期长、难度大。而通过平菇和红平菇的生物降解作用,不仅能处理这一难题,还能形成循环的生态产业链。分别以外标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菇与红平菇在生长过程中酶活性值的变化,以范式洗涤纤维法测定不同阶段的底物含量变化,初步探究2种食用菌对刺梨果渣木质纤维的降解规律。结果显示,平菇胞外纤维素酶在出菇蕾时达到峰值,红平菇胞外木质素降解酶在菌丝长满时达到峰值,2种食用菌对刺梨果渣木质纤维中不同成分的降解强度均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平菇与红平菇可初步降解刺梨果渣,故可利用刺梨果渣的部分有机质作为其生长原料,同时改变了降解前刺梨果渣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67.
以“无刺2号”当年生营养枝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组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激素浓度对外植体消毒效果、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较为成熟的无刺刺梨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经清水冲洗后用75%的酒精消毒15 s,以0.1%的升汞消毒8 min,存活率为85.28%;受污染后的植株在超声洗涤液中洗涤,洗涤液中添加多菌灵60 mg·L-1和青霉素40 mg·L-1,同时配置培养基时添加多菌灵60 mg·L-1和青霉素40 mg·L-1是最佳处理;适合“无刺2号”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1 mg·L-1 NAA,萌芽率达92.04%;增殖培养基为MS+0.2 mg·L-1 6-BA+0.1 mg·L-1 NAA,增殖系数为3.9;在1/2MS+0.1 mg·L-1 IBA+20 g·L-1蔗糖+0.5...  相似文献   
368.
设置玉米-刺梨间作、辣椒-刺梨间作、刺梨单作3种种植模式,对比不同种植模式下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贡献率,揭示间作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可有效提高刺梨园0~2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粒径≥0.25 mm)的养分含量,玉米-刺梨间作对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提升效果优于辣椒-刺梨,但辣椒-刺梨间作对不同粒级团聚体全氮和速效养分的提升效果优于玉米-刺梨间作。在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的碳氮比整体表现为间作>单作,但氮磷比表现为间作<单作,说明长期间作可增加土壤氮素对刺梨生长的限制作用,而长期单作易导致土壤磷素对刺梨生长产生限制。间作模式下,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贡献率分别为41.2%~56.8%、44.8%~58.2%、46.3%~60.0%、51.9%~62.3%、52.4%~66.3%和43.5%~58.9%,而刺梨单作的贡献率分别为31.1%~31.6%、30.6%~38.7%、30.6%~46.4%、37.9%~52.8%、30.8%~38.9%和27...  相似文献   
369.
为进一步优化刺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条件,本试验以‘贵农1号’、‘贵农2号’、‘贵农5号’、‘贵农7号’4个不同基因型刺梨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预处理、取样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抗褐化剂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降低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Vc浸泡12 h后,可显著提高4个基因型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其褐化率,其中‘贵农1号’诱导率最高为97.44 %;春季是不同基因型叶片最佳取材时间,3月份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到最高值且褐化率最低;适合‘贵农1号’和‘贵农2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 mg/L6-BA+0.5 mg/LNAA,而‘贵农5号’和‘贵农7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 mg/L6-BA+1.0 mg/LNAA+1.0 mg/LTDZ;3种抗褐化剂对4种基因型刺梨叶片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效果大小为AgNO3>柠檬酸>PVP;添加柠檬酸或AgNO3可明显降低刺梨叶片愈伤组织褐化率,其中以2.0 g/L柠檬酸或0.4 g/LAgNO3最为适宜,4个基因型叶片愈伤组织褐化率均达到最低值。该试验获得了4种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宜生长调节剂组合,降低了褐化率,为后续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0.
【目的】探明盘州市刺梨主产区耕地质量与刺梨生态效应,为盘州刺梨产业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盘州市刺梨主产区为研究区,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耕地土壤养分质量评价等方法,采集土壤和刺梨样品,测定其pH、有机质、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并对研究区土壤耕地质量及刺梨生态效应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与中国A层土壤背景值比,除K、Tl含量偏低外,其余元素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土壤整体偏酸性,酸性土壤面积为4 700 hm2,占种植园区耕地面积的83.21%;耕地养分以较丰富级耕地为主,占园区耕地面积的74.85%,在PG镇均有分布;耕地土壤环境以安全利用类为主,占园区耕地面积的80.56%,主要分布在PG镇中部至东部。刺梨样品中仅1个刺梨样品富Se,刺梨对土壤中Se的富集作用较强,Hg和Cd次之,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结论】PG镇耕地养分、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情况较好,可根据实际规模化种植刺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