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19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不同处理对刺梨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刺梨花药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预处理、附加物对刺梨花药愈伤组织形成及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3 d,刺梨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褐化率最低;以100 mg/L维生素C浸泡处理2 h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50.63%,而褐化率最低,为10.63%;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或硝酸银可以促进刺梨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降低花药的褐化,其中在添加有100 mg/L的维生素C或50 mg/L的硝酸银的培养基中,花药褐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312.
刘航  邵丽 《现代园艺》2013,(23):121-121
<正>刺梨系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因其果形似梨且表面密生小肉刺,故称刺梨,原产我国西南部。刺梨株高1.5m左右,树冠多为丛生或披展,小枝常有成对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15片。花着生在小枝顶端,4~6月开花,花瓣为粉红色﹑红或深红色。8~9月果实  相似文献   
313.
刺梨为试材,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Mg^2+、TaqDNA聚合酶、dNTPs、引物、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刺梨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分别为:10×buffer 2.0μL,Mgz+1.875mInoI/L。TaqDNA聚合酶1.0U,dNTPs0.1mmol/L,引物2.0μmol/L,模板DNA20ng。PCR扩增程序:94。c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48℃退火温度45S,72℃延伸1min,34个循环,72℃后延伸6min。利用优化体系对3个刺梨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优化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14.
杨琴 《吉林农业》2010,(1):76-7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仁怀市刺梨产业在农业综合多经项目资金扶持下发展起来,1992年至2007年,刺梨产业龙头企业——炎黄圣果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培植,原料基地、产品研发及销售市场已初具规模,有了进一步扩大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15.
胡琴 《中国林业》2012,(20):12-18
每到秋季,贵州龙里十里刺梨沟总会被葱茏的草木涂抹上底色。沿着蜿蜒的公路前行,您会发现两旁绿色的沟坡布满金色果实,与绿色一起形成的连绵十余公匿的“刺梨走廊”,煞是壮观。这在绿色映衬之下分外醒同的金色果实便是刺梨了。  相似文献   
316.
目前,刺梨生产采摘环节还没有刺梨采摘机。为此,围绕刺梨采摘机构设计问题,利用TRIZ理论的屏幕分析法对刺梨采摘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竹耙方案原型,并对竹耙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进行衍生迭代设计,提出了耙型结构采摘机的初步方案。应用AD公理设计理论对初步方案的采摘机制和保护机制进行分析,建立了设计方程,判断设计方程的耦合性。最后,利用TRIZ理论的物场模型进行解耦,让设计方程符合公理设计的独立性原则,从而保证了刺梨采摘机械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17.
刺梨中维生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梨的维生素C(V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不同条件下保存,然后测定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刺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 Vc含量直线上升, 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刺梨采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Vc和SOD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在25~12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果汁中的Vc损失明显增加.刺梨原果汁中Vc在40℃的条件下保存,在最初的50d内,Vc的降解显著,60d以后降解减缓并趋于稳定.刺梨中的SOD活性在40~60℃下比较稳定,酶活力至少保存60%;SOD活性在pH值为6~8时相对稳定;高浓度的Cu2+和Zn2+对SOD活性有抑制作用,2~6mmol·L-1的Zn2+对SOD活性有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318.
刺梨(Rosa roxbunghii Tratt.)果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刺梨蔷薇酸的碱提酸沉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液pH 12,提取120 min,液固比17∶1(mL∶g),提取温度73℃,提取2次,蔷薇酸得率可达0.257%,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在酸沉条件pH 2、乙酸乙酯1.0倍体积萃取2次后,蔷薇酸纯化得率可达3.77%。该方法简单、高效、节能、环保,为刺梨果渣中蔷薇酸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19.
刺梨、牛乳、豆乳、双蛋白(酪蛋白与全大豆蛋白复合物)和茶水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新型复合刺梨双蛋白奶茶饮料.根据奶茶的色泽、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感官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刺梨双蛋白奶茶饮料进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刺梨双蛋白奶茶饮料最佳配方为:白砂糖0.8%,刺梨汁3%,双蛋白6%,牛乳25%,豆乳10%,安赛蜜0.06%,茶水56%;以该配方制备的刺梨双蛋白奶茶饮料还原糖含量为0.175%,粗蛋白含量为2.3%,粗脂肪含量为0.58%,菌落总数29 CFU/mL,未检测到致病菌;饮料有刺梨果味,无异味,色泽鲜亮.  相似文献   
320.
刺梨是一种野生落叶小灌木,别名茨梨、木梨子,为蔷薇科蔷薇属的植物,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路边或灌木林旁。主产以贵州为主,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分布。刺梨植物的药用价值很高,其花、叶、果、根均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刺梨根酸涩,平,无毒。功用:健胃,消食,止泻,涩精。用于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近年来,笔者根据刺梨根健胃消食、酸涩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