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5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林业   693篇
农学   552篇
基础科学   70篇
  867篇
综合类   2010篇
农作物   466篇
水产渔业   286篇
畜牧兽医   1313篇
园艺   1204篇
植物保护   393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20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produced by microalgae, which are known to exhibit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may potentially serve as natural antioxidant sources. To date,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antioxidant bioactivity of red microalgal polysaccharides. In this research,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alts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wo red microalgal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Porphyridium sp. and Porphyridium aerugineum were studied in a soy bean-based infant milk formula. Salt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were both shown to affect the polysaccharides’ antioxidant activity. It can be postulated that the salt ions intefer with the polysaccharide chains’ interactions and alter their structure, leading to a new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that better exposes antiooxidant sites in comparison to the polysaccharide without salt supplement. Among the cations that were studied, Ca2+ had the strongest enhancement effect on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both polysaccharides.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salts on polysaccharides’ stucture, in addition to furthering knowledge on polysaccharide bioactivities, may also shed light on the posi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e sites.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在直播稻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设计了调环酸钙25%悬浮剂在直播稻武运粳8号上的田间试验,用来了解其对直播稻的抗倒伏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播稻武运粳8号的分蘖期使用调环酸钙25%悬浮剂12~15g/667m2均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的株高,缩短茎基部节间长度,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同时也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3.
草莓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东海县草莓品种单一及品种退化的问题,实现草莓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草莓品质及经济效益,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北京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引进了紫金久红、章姬、隋珠、脱毒红颜等9个草莓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红颜、妙香植株长势好、田间综合性状较好,具有果形端正、光泽度高、口感细腻、产量高等特点,比较适宜在东海县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4.
本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奶牛血钙浓度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于2018年7月20日—8月15日对北京地区36头围产期健康荷斯坦牛的血钙浓度进行测定,收集该牛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胎次、体况评分(BCS)、健康状况及血钙浓度变异度对血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血钙浓度与产后天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经产牛的血钙浓度(1.40 mmol/L)极显著高于初产牛(1.31 mmol/L);不同BCS分组奶牛血钙浓度差异不显著;健康组的血钙浓度(1.41 mmol/L)显著高于患病组(1.30 mmol/L);血钙浓度变异度的大小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初产奶牛低变异度组的产奶量(16.70 kg/d)显著高于中变异度组(9.75 kg/d)和高变异度组(5.63 kg/d)。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围产期荷斯坦牛血钙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奶牛产后低血钙症的发生以及制定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饲养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为发挥山东省牛蒡种植面积大、栽培历史久的天然优势,巩固其全省重要出口创汇蔬菜的独特地位,对牛蒡的产地环境、种子处理、播种时间和方法、田间肥水管理、排灌沟渠安排、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分级、生产记录等制定出规范与要求,标准化生产的牛蒡每667 m2产量在1 500 kg以上,收购价格保持在2.6~3.8元/kg,为指导蔬菜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产品出口和农民收入提供了技术和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6.
选择健康育成期水貂208只,其中200只为试验组,8只为对照组,采用二因子试验设计:一个因子为半胱胺的不同添加量,分别按每千克体质量添加10、40、70、100、130 mg半胱胺;另一因子为半胱胺的不同添加间隔时间,分别为1、3、5、7、9 d 5个时间间隔.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半胱胺对育成期水貂体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77.
78.
东台地区顺应市场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支持和推进瓜果蔬菜育苗产业化,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技术体系,但也存在企业运营水平差异、缺乏专业技术培训、产业经营淡旺不均等问题;因此,要探讨加快工厂化育苗产业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思路,尤其要构建质量与风险管控机制、创建个性化品牌、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旨在促进瓜果蔬菜育苗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79.
王维 《蔬菜》2020,(6):78-80
为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探索阳台蔬菜管理技术、种植品种和管理模式,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基层调研、专业方案设计、观摩培训等社区蔬菜技术服务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栽培设备及配套技术逐渐完善、社区氛围良好等;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将会向省空间、智能化、低碳化的多功能蔬菜种植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80.
为进一步分析活性氧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在番茄抗病信号调控机制中的作用,为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以4叶1心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比较番茄幼苗受灰霉菌侵染后叶片O_2~-·以及抗氧化酶、内源褪黑素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番茄幼苗接种灰霉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上病斑斑点逐渐增多,灰霉菌含量显著增多,叶色逐渐变浅,植株表现明显的发病症状;灰霉病菌侵染后番茄体内O_2~-·活性爆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上升,褪黑素含量增加;上述变化都是番茄幼苗为了抵御灰霉菌的生物胁迫而发生的应激反应。综上,植物在遭受病原菌等生物胁迫时不能简单地推断SOD、CAT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一定升高,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更多地依赖于抗性信号路径中信号物质的激活和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