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244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81篇
  298篇
综合类   950篇
农作物   173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380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 study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resence of Xylella fastidiosa in imported ornamental plants, among them Olea europaea, Coffea arabica and Nerium oleander. Positive results were only obtained from C. arabica, where 15 plant samples tested positive for X. fastidiosa by PCR, nine from Costa Rica and six from Hondura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rod‐shaped bacterial cells exhibi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 fastidiosa cells were present in the xylem vessels of leaf petioles obtained from the infected C. arabica plants. Diversity of X. fastidiosa in C. arabica plants was assessed through a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analysis of seven housekeeping genes (leuA, petC, lacF, cysG, holC, nuoL and gltT) and compared with X. fastidiosa infecting different host plants worldwide. Based on this MLST analysis, the prevalence of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STs) of X. fastidiosa in the C. arabica ornamental plants was demonstrated and related to different X. fastidiosa subspecies, underlining the risk of introducing additional genetic diversity for X. fastidiosa to Europe. ST53, related to X. fastidiosa subsp. pauca, was frequently found in these C. arabica samples. A second ST related to X. fastidiosa subsp. pauca, ST73, has been assessed in coinfection with ST53 in one individual plant. Additionally, ST72 and ST76, related to X. fastidiosa subsp. fastidiosa, have been recorded. Next to these previously described STs, a novel ST, namely ST77 has been revealed, related to X. fastidiosa subsp. fastidiosa. Isolation of X. fastidiosa from leaf petioles and midribs of infected C. arabica plants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on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an additional ultrasonication step during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Based on this approach, a number of X. fastidiosa isolates were obtained and further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992.
雷达昆虫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昆虫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本文系统介绍了各类昆虫雷达的体制和功能,总结了相似体制天气雷达与昆虫雷达的主要区别,回顾了各相关国家雷达昆虫学的实践情况,归纳了昆虫雷达建制技术取得的进步,并展望了雷达应用的前景及其今后昆虫雷达建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我国昆虫雷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GbWRKY32基因的抗旱及耐盐功能。【方法】以转GbWRKY32基因烟草以及本生烟草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浓度PEG-6000(0%、5%、10%、15%)以及不同浓度NaCl(0 mm、100 mm、150 mm、200 mm)处理下,对转GbWRKY32基因烟草种子萌发、全苗长、根系以及干重、鲜重的影响。【结果】(1)随着PEG-6000浓度的不断增加转GbWRKY32基因烟草种子与本生烟草种子萌发率全苗长、根系以及干重、鲜重不断降低;(2)在PEG-6000浓度达到15%处理14 d后,三个转GbWRKY32基因烟草株系的种子萌发率、全苗长、根系以及干重、鲜重明显高于本生烟草种子;(3)随着NaCl浓度的不断上升,其整体趋势与PEG胁迫相同;在NaCl浓度达到150 mm时,处理14 d以后三个转GbWRKY32基因烟草株系的种子萌发率、全苗长、根系以及干重、鲜重明显高于本生烟草种子;【结论】GbWRKY32基因转入烟草中可以明显提高烟草对干旱以及盐胁迫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994.
李媛  韩迎儒  赵冰  马笑  张哲 《草地学报》2018,26(6):1392-1399
本研究选取7种草本地被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套盆法,研究7种植物在污水胁迫下的耐污性。通过观测植株胁迫期间形态表现,并测定植物叶片中的细胞膜透性变化、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7种草本地被植物的耐污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7种植物的外部形态存在明显差异性,马蔺(Iris lactea)胁迫前后形态变化最大,基本整株褐化,耐污性最弱。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和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形态变化很小,其耐污性较强。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马蔺的耐污性最弱,并得出7种草本地被植物耐污性顺序为: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 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 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 > 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 玉簪(Hosta plantaginea) > 马蔺(Iris lactea),与形态观测记录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园林绿地设计和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速食粥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对速食粥类产品物理品质的改善将是研究的重点。本实验以小米为原材料,采用高压蒸煮与冷冻干燥的方法研制速食小米粥,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加工过程中料液比、煮粥时间与冻干温度对速食小米粥的复水性质与复水小米粥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速食小米粥的吸水性指数与水溶性指数与复水后小米粥的弹性、胶粘性与咀嚼性能用多元二次模型进行拟合。其中,料液比对复水小米粥的弹性没有显著影响,煮粥时间对复水小米粥的质构特性有显著影响, 冻干温度对水溶性指数与胶粘性有显著影响。速食小米粥的复水时间与煮粥时水分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6.
正宁藜麦栽植的农业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013~2017年正宁县藜麦种植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得出正宁藜麦种植以温室育苗进行大田移栽,是获得全苗的最佳途径;其适宜育苗期为4月下旬,移栽期在5月下旬末,收获期以8月中旬末下旬初为宜;影响藜麦生长的气象因子主要是移栽至灌浆期温度,此时温度高,藜麦生长发育进程快;日照能满足藜麦全生育期生长需求;降水对藜麦全生育期生长起负作用,降水过多对藜麦生长不利。因此在正宁县川道地区和临近子午岭林区降水量较多的地方不适宜种植藜麦,而在降水较少的海拔1200米以上塬地和山区气候条件均能满足藜麦的生长。正宁县藜麦从播种到成熟全生育期大约120天左右,≥0℃积温2212~2354℃,日照时数879~970小时,降水量400~500mm。本文虽以正宁为例,但对半干旱半湿润的甘肃省陇东地区藜麦种植区均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了将解决农业废弃物油菜秸秆的去向问题和新型墙材的研发结合起来,(方法)本文对油菜秸秆进行碱处理后,以砂率和不同比例的秸秆掺量为变量,制成300mm×300mm×30mm的试件,通过稳态平板导热仪测试其导热系数,使用电镜(SEM)扫描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保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结果)不同秸秆掺量的各试验组及对照组,砂率为25%的混凝土相较于砂率取40%的混凝土导热系数均降低了约10%,(结论)即总体呈现砂率越高导热系数越大试件保温性能越差的趋势;(结果)不同砂率的各试验组及对照组,秸秆纤维掺量为2.5%的混凝土试件比秸秆纤维掺量为0%的混凝土试件的导热系数均降低了30%左右,(结论)即秸秆掺量越大,导热系数越小,试件保温性越好。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营养液水培技术,以晚花K326和南江3号烟草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施钼和缺钼2个处理条件下水培30 d后,研究其对烤烟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抗氧化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缺钼相比,晚花K326和南江3号品种的施钼烟株农艺性状明显增强,晚花K326和南江3号品种在根长、茎围和鲜重方面增幅分别为4.48%、26.52%、13.06%和7.13%、6.38%、5.52%。两个品种施钼烟叶的最大荧光产量Fm(maximal-fluorescence)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optimal/maximal quanturn yield of PSⅡ)较缺钼都有所增加,晚花K326和南江3号增幅分别为10.33%、13.70%和13.52%、7.01%。晚花K326的过氧化氢酶CAT(Cat from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较缺钼条件下显著增强,增幅为145.83%、90.72%和5.58%;南江3号的SOD活性较缺钼条件下增强,增幅5.76%。施钼烟草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较缺钼烟草有所增加,晚花K326和南江3号增幅分别为107.41%和16.00%,南江3号品种差异显著,晚花K326缺钼与南江3号缺钼差异显著。施钼烟草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提高,晚花K326增幅较大;施钼晚花K326与南江3号差异显著,南江3号品种差异显著。施钼烟草亚硝酸盐含量均比缺钼烟草低,晚花K326和南江3号品种均表现为差异显著。综上,施钼不同程度促进了2个品种的生长发育,光合能力、抗氧化性和氮代谢增强,对晚花K326品种幼苗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9.
以10年生A4无核荔枝树为试验材料,谢花后对其果实生长发育的生理落果状况进行定期观察,以探索A4无核荔枝生理落果规律。结果表明:(1)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A4无核荔枝存在4次落果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谢花后9~12 d,21~27 d,39~42 d和51~60 d(采收前)。(2)4次生理落果中,第1次落果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次,但采前落果期的落果率高达69.84%,显著高于其他3次。(3)4次生理落果期果实脱落的部位均一致,都是在果柄末端的小花穗轴与支轴结合部位脱落。(4)采前落果期单果脱落量比对果高出20%,转黄果(果皮颜色刚转黄)的脱落量比转红果脱落量高出3.65倍,且脱落的转黄果横、纵径及单果重均小于转红果。由此可见,采前落果是造成A4无核荔枝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在果实刚转黄时的小果更容易脱落,在今后生产栽培中应调控后2次落果期尤其是防治采前落果。  相似文献   
1000.
从最初发现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引起家畜中毒到后来其携带的内生真菌被发现,以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内生真菌的存在不但导致家畜中毒而且能显著提高宿主在群落中的竞争力,也因禾草内生真菌的这种重要生理和生态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也给内生真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初期主要是借鉴病原真菌等微生物检测的一些较成熟的方法,对禾草内生真菌进行染色镜检或分离检测,但容易受宿主种类、物候期、检测部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法(realtime PCR)等现代分子技术在禾草内生真菌方面的应用和改进,使得内生真菌的检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检测方法给予有效的补充。快速有效的确定禾草内生真菌的存在、分布规律、分类地位等,需要准确合理地选择特异性较强的检测方法,例如定性或定量检测,并结合经典的染色镜检和分离法对禾草内生真菌进行确定。本研究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更深层次的借鉴和发展关于其它微生物的经典检测方法,同时开发具有禾草内生真菌特异性的检测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鉴定内生真菌存在与否,而且能对内生真菌进行定量和活性的检测,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对内生真菌定性、定量和活性的检测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