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70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21.
[目的]利用small RNA-seq(s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肠道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进行全转录组鉴定和分析,旨在丰富中蜂的miRNA信息,并为深入研究miRNA调控中蜂幼虫肠道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  相似文献   
422.
毛非凡  陈刚  马骞  周启苓  施钢  黄建盛  邝杰华 《水产学报》2023,47(8):089105-089105
为探明军曹鱼仔稚鱼早期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发育特征,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分别利用阿利新兰、茜素红对软骨、硬骨以及1~33日龄军曹鱼仔稚鱼全骨骼进行染色,系统观察并描述其脊柱和附肢骨骼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军曹鱼脊柱开始发育的标志为7日龄仔鱼中脉弓和神经弓的出现;13日龄稚鱼椎骨、神经弓和脉弓开始骨化;背肋、腹肋分别于17、20日龄开始骨化;29日龄稚鱼脊柱骨化完成。附肢骨骼骨化起始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腹鳍、背鳍和臀鳍。胸鳍匙骨于4日龄出现,肩胛骨孔于12日龄出现,同时上匙骨开始骨化;乌喙骨与肩胛骨于20日龄开始骨化;第1尾下骨于5日龄出现,15日龄稚鱼尾杆骨、侧尾下骨和尾鳍鳍条开始骨化,18日龄稚鱼尾下骨开始骨化;腹鳍支鳍骨于17日龄延伸至匙骨,同时腹鳍开始骨化;臀鳍和背鳍于17日龄由前向后开始骨化。研究表明,军曹鱼在13日龄进入稚鱼期,早期发育阶段的骨骼发育特征与其功能性适应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对研究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与功能适应、优化养殖条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3.
影响锯缘青蟹幼体成活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海捕和养殖的锯缘青蟹抱卵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幼体饵料营养强化、适口性、幼体的培育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诲区捕获的亲蟹其抱卵率和幼体质量要好于人工养殖的亲蟹;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为28~33,最适温度为26~30℃;幼体\期和大眼幼体时期摄食的饵料以边缘毛状的活体为佳,便于抱握;涵状幼体、期起应降低苗池中的直射光,投饵多餐少量.增加附着面积.可降低相互残杀率。  相似文献   
424.
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法从湛江的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翡翠贻贝、华贵类栉孔扇贝和褐蓝子鱼肠道中分离红酵母.根据形态和碳源利用特征进行分型,利用5.8S-ITS和2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代表菌株,通过间歇饥饿胁迫试验,比较代表菌株对凡纳滨对虾无节Ⅵ期到溞状Ⅱ期幼体存活影响,筛选出最优菌株,进而研究目标菌株从无节Ⅵ期开始...  相似文献   
425.
从牦牛皮下采集皮蝇(Hypoderma)幼虫,用DNA提取试剂盒、Chelex-100两种方法提取幼虫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 Ⅰ)中的高度可变序列,扩增产物经BfaⅠ酶切后用琼脂糖凝胶检测,结果表明所采集的皮蝇幼虫属于同一种.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的序列与GenBank 中中华皮蝇(H.sinense)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99.56%,表明所采集的皮蝇幼虫均为中华皮蝇.  相似文献   
426.
对松江鲈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至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松江鲈鱼受精卵为不规则圆球形,颜色各异,有淡黄、黄、橘红3种颜色;在水温6~11℃、盐度33~34的条件下,经过30 d发育而破膜。初孵仔鱼全长6.6 mm,通体透明,5日龄后开始摄食,再经过35 d的发育,达到幼鱼期。  相似文献   
427.
胭脂鱼苗种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苗种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智能控温及水处理技术,将水温准确控制到(18±1)℃,亲本通过强化培育、人工催熟和催情;使产卵率达100%、受精率达95%,孵化率达93%。2009—2011年共繁殖鱼苗2 607万尾、培育鱼种1 879万尾。  相似文献   
428.
开展了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试验,并对杂交F1初孵仔鱼进行了AFLP分析.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能够正常受精,杂交受精率为93.54%,受精卵正常发育、孵化,孵化率为86.23%,但仔鱼在开口后一周内全部死亡.利用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对亲本和杂交后代(家系)初孵仔鱼进行AFLP分析,共得到456个条带,其中母本特异条带(Female Special Band,FSB)178条、父本特异条带(Male Special Band,MSB)187条、双亲共有条带(Mutual Band,MuB)91条.且其中84条(47.2%)FSB、89条(47.6%)MSB和75条(82.4%)MuB为全部杂交仔鱼共有,其余94条(52.8%)FSB、98条(52.4%)MSB和16条(17.6%)MuB在杂交后代中发生了分离.分离的FSB和MSB中分别有33.0%和28.6%表现为偏分离.AFLP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的初孵仔鱼含有双亲的条带,是真正的杂交种,是构建大黄鱼与黄姑鱼遗传图谱以及研究杂种在细胞和分子水平隔离机制的适合材料.  相似文献   
429.
以海水养殖对象-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5种不同时期的幼体为实验材料,利用自行配制的6种不同组合的玻璃化液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是0.5 min、1.0 min、3.0 min、5.0 min、7.0 min,统计最终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组合的玻璃化液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期幼体的成活率逐渐下降,在不同组合的玻璃化液和不同的处理时间下均以Z3(第三期蚤状幼体)的成活率最好, F号玻璃化液(20%1.2-丙二醇 20%乙二醇)中幼体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430.
以柞蚕3龄幼虫为材料,在人工控制的高浓度CO2环境中进行饲养试验,调查幼虫的摄食量、生命力及血淋巴保护酶和中肠蛋白酶活力的变化,探讨高浓度CO2饲养环境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及保护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柞蚕3龄幼虫在高浓度CO2(5 000μL/L)条件下饲养,随饲养时间延长其摄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呈减少趋势,死亡率呈升高趋势,摄食量在处理72 h后低于对照0.2 g/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幼虫血淋巴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低于对照组,其中CAT在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72、96 h后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OD在处理144 h后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幼虫中肠中的总蛋白酶、强碱性类胰蛋白酶、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在处理24 h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高浓度CO2饲养环境对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及保护酶和蛋白酶活性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