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27篇
  160篇
综合类   30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Two low-temperature-tolerant mutants of the Dendranthema × grandiflorum (Ramat.) Kitamura cultivar ‘Puck’ derived from an x-radiated tissue culture system were compared, as vegetatively growing plants, to ‘Puck’ ssfor several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under low-temperature conditions. So far, the low-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the mutants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capacity to flower earlier under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8—15°C) the wild type. All three lines were not chilling sensitive in the vegetative state and were able to acclimatize and to develop freezing toler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Puck’ and the mutants were found but could not be related to the low-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the mutants in the generative phase. Levels of the amino acid proline increased during the hardening process, reaching the highest level in the cultivar ‘Puck’. No evidence could be obtained that proline is causally involved in the cold-hardening process. Freezing-induced membrane injury wa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cold hardening (0—28 days) but the two mutants did not show a greater capacity to acclimatize and cold harden than the original cultivar ‘Puck’.  相似文献   
53.
土壤水蚀模型中的融雪侵蚀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季节性或常年积雪地区,春季积雪融化产生的径流及其造成的侵蚀占全年总侵蚀量的比例很大,同时反复进行的冻融过程会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团聚体稳定性、水分传导率、抗剪切力、可蚀性等,进而加重土壤侵蚀。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融雪侵蚀预报十分必要,它主要包括融雪径流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土壤侵蚀量,冻融过程导致土壤性状的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融雪侵蚀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几个代表性土壤水蚀预报模型中的融雪侵蚀过程,提出我国部分地区土壤侵蚀模型中考虑融雪侵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4.
冷冻面团加工技术作为一种面食生产新工艺,是目前较先进的面制品保鲜技术。冷冻处理会对酵母活力、面团品质、面团面筋结构等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冷冻面团品质,明确不同食品改良剂对后发酵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优化了复配增稠剂(卡拉胶、瓜尔豆胶、海藻酸钠)、复配乳化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复配酶制剂(谷氨酰胺转氨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海藻糖对后发酵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作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复合改良剂对冷冻面团馒头比容、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海藻糖、酶制剂对冷冻面团馒头比容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在添加量为0.4%乳化剂、0.8%增稠剂、45 mg/kg酶制剂、2%海藻糖的复配工艺下,冷冻面团馒头的比容达到最佳水3.15 mL/g,其硬度和弹性也达到较优值,分别为926.832 g、0.912 8。同时对未添加和添加复合改良剂冻藏0~2.5个月的冷冻面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未添加复配改良剂的冷冻面团中大多数小淀粉颗粒裸露在外,颗粒分明,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而添加复合改良剂的冷冻面团淀粉颗粒镶嵌在面筋网络之间,蛋白网络结构清晰完整,冷冻面团内部组织结构均匀紧密,面团的抗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5.
牛IVF性控切割胚胎和整胚的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分3个实验对比了采用不同处理的常规冷冻和玻璃化冷冻保存358枚体外受精(IVF)性控切割囊胚和326枚整胚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1)用于冷冻整胚的常规方法对冷冻性控切割胚胎同样有效;(2)利用含10%EG 10%FBS的DPBS冷冻牛IVF控切割胚胎或整胚的效果明显优于用含10%甘油 0.4%BSA或1.4mol/LEG 0.1%PVOH的DMPBS;(3)采用微玻管玻璃化冷冻保存牛IVF性控切割胚胎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冷冻法。  相似文献   
56.
冻融期积雪覆盖下土壤水热交互效应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水热时空分异特征,揭示冻融过程中的水热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复杂性。在松嫩平原黑土区,以野外实测试验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裸地、自然降雪、积雪压实和积雪加厚覆盖处理条件下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耦合模型,并通过对比模型的预测效果研究土壤水热变化的复杂程度,采用差异性分析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形理论方法定量研究含水率与温度序列的变异波动性和分维指标,进而验证不同覆盖处理条件对于土壤水热空间变异复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期,积雪阻碍了环境因素对于土壤水热迁移过程的影响,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耦合效果较好,并且预测值与实测值能够较好的吻合,裸地、自然降雪、积雪压实、积雪加厚处理条件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42%、0.31%、0.13%和0.06%,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大,含水率和温度的差异性减弱,复杂程度逐渐降低;融化期,积雪覆盖区的融雪水入渗抑制了土壤温度稳定提升,含水率出现骤然升高的现象,自然降雪、积雪压实、积雪加厚条件下的含水率变化分别为14.31%、15.90%和16.91%,土壤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9~5.3、-3.6~6.9和-3.1~3.8℃,二者的互作效应减弱,并且随着积雪覆盖量的增加,土壤的水热时空迁移复杂程度逐渐增强。同时,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时间序列复杂性精度较高、结果可靠。该研究对于揭示冻土区土壤水热迁移动态规律,准确预测春播期土壤温度和墒情,合理高效地利用松嫩平原的土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随着养牛业的高速发展,牛精液液体保存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人工授精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加速了肉牛的繁殖改良,同时还促进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合理有效的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够提高牛的饲养效益。与此同时,优良的种牛精液品质也是改良的关键,有实验结果表明:遗传、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会影响牛的精液品质[1],同时强制运动也是决定种牛精液品质的关键环节[2]。合理的精液冷冻与保存不仅能发挥优良的精液品质,同时也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从牛精液新型冷冻保护剂和损伤修复、牛精液冷冻保存添加剂、牛冷冻精在人工受精中的应用、冷冻保存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牛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期对今后种牛精液冷冻和保存技术发展有所帮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微能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不同高夺静电场强冻结的马薯在-20℃下贮藏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无电场冻结的样品的质地在相同的贮藏期内最差;经较低场强冻结的样品之间的质地特性差别不大,但较无电场冻结的要高;经强电场250kV/m冻结的样品的质地较好。在较低场强下冻结的样品的持水能力较无电场冻结的要差;经250kV/m电场处理的样品失水率低,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9.
柿属植物3种及栽培柿17个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解质渗出率法和示差热分析法(DTA)测定了柿属植物(Diospyros)3个种及栽培柿(D.kaki)17个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种间抗寒性存在着很大差异。而栽培柿品种间抗性差异不大,供试材料中,君迁子D.lotus最为抗寒,其中D.lotus♂的抗寒性为-29.1℃,D.lotus♀的为-28.6℃,其次为栽培柿D.kaki,供试17个品种的抗寒性范围在-21.0--27.0℃之间;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台东豆柿D.taitoensis最不抗寒,仅耐-16.5℃低温。降温速度对于树体冻害影响极大,若气温降至某一低,则到达该温值所用时间越长,树体受低温伤害越重,低温驯化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柿品种的抗寒性,此外,供试材料抗寒性的强弱与其是否为甜或涩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60.
香樟的引种与驯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由原产地引进北方园林的主要制约因素——冬季低温及越冬抗寒能力进行研究,观察比较越冬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了引种驯化的技术经验,使香樟真正落户于北方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