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5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22篇
  18篇
综合类   38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ummary A method for comparing locations as selection sites based upon their abilities to predict yield and disease reaction over a target region is proposed. The probability of coincidence in selection for a site is defined as the probability for a line selected at the site to be selected at other sites within the region. The probability of divergence in rejection is defined as that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selection of a line given that is discarded by the site where selection is being conducted. The ideal selection site would max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coincidence in selection and min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divergence in rejection.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using a set of data from the rice yield nurse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Rice Testing Program for Latin America planted under the rainfed conditions of Central América and México during the period 1978–1984. Five locations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predictive ability in selecting for the rainfed rice growing region, based on yield and disease reaction. Selection for yield was defined as performance superior to the best check in each location. Selection for disease reaction was based on an index derived from the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for Rice for diseases of regional importance. Locations varies 10–15 percent in their selection coincidence with the region for both yield and disease selection criteria applied independently.  相似文献   
52.
麻疯树花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疯树花序、雌花及雄花连续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同一花序不同分枝上花的发育下部枝早于上部枝。同一花序分枝上位于二歧聚伞花序的中央的花发育早期早于两边的花。雌花在发育上经过两性时期,但雄蕊后来停止发育,形成功能上的单性花;雄花的发育则不经过两性时期,即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为单性花。胚珠原基在发育过程中生长方向发生约90°改变,最终形成倒生胚珠。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在杂交小麦大田制种条件下,花期调节剂对以SQ-1杀雄剂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母本异交结实率的作用;同时还比较了父本盛花期采用机动授粉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基础上,父母本不同行比下的母本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花期调节剂对提高杂交小麦大田制种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有极显著的效果;父本盛花期采用机动授粉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条件下,父母本8∶8行比可以有足够的花粉供应,适合大田小麦杂交制种,应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4.
家禽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禽性别控制在畜牧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禽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利用外源激素、免疫学方法、性控液处理,以及使用增强其机体氧化过程的溶液等方法,对家禽进行性别控制,以提高其雌性比例。  相似文献   
55.
暗期间断对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短日照(10 h/d)处理的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的暗期进行红光和远红光间断暗期的处理,并对叶片和雌性花器官的活性氧相关酶的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红光处理诱导雌性败育,远红光处理则雌性可育。败育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可育株,但败育节位的MDA含量较低;败育株各节花蕾中POD活性较高,正在发育雌蕾的SOD和CAT活性亦高于可育株,但在败育节位下降到可育株水平,MDA含量则升高并超过可育株。暗示光敏色素调节了雌花活性氧代谢的失衡,而且与诱导雌性败育相关。  相似文献   
56.
东方百合四倍体及2 n雌配子杂种后代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组培条件下秋水仙素诱变的东方百合四倍体及2 n雌配子杂种后代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东方百合四倍体诱导过程中,少数植株除了染色体数目加倍以外,还存在DNA序列的改变;2 n雌配子杂种后代RAPD分析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少数植株RAPD分析差异巨大,特别是T8无性后代存在较大的性状差异,个别植株经RAPD分析与其他单株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花器官形态及其受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的花器官形态和柱头受精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S-M1雌蕊明显短于雄蕊,6个雄蕊几乎等长,无密腺,但在雄蕊基部有两个月牙形状物;子房扁平,明显短于野生型,且柱头顶端呈叉型;柱头乳突细胞较大但数量较少,粘附花粉能力弱,在开花2~3 d后逐渐干瘪.授粉后,在FS-M1柱头表面观察到萌发的花粉粒,但未观察到花粉粒芽管刺破乳突细胞,形成"膨突"现象,花柱中没有观察到花粉管.切除柱头及部分花柱后再授粉,在FS-M1花柱中观察到伸长的花粉管,授精结角也接近正常.FS-M1雌性不育现象可能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畸变和功能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58.
观察了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osa(A.Chev.)C.F.Liang et A.R.Fenguson]“东山峰78—16”雌花芽形态分化的各个时期,同时测试了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的营养生理代谢.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雌花芽形态分化始于2月下旬,终于5月中旬,结果母枝中的氨基酸总量、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氮、磷,钾等矿质元素以及C/N 比,在花芽形态分化前均不断升高,而进入分化盛期时,则均迅速下降,但结果母枝中的含水量变化不大.在花芽分化过程中,计有17种氨基酸参与代谢.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占总量的13.2%,最低的是蛋氨酸,只占0.6%,表明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可能与花芽分化时合成特殊的蛋白质有关.  相似文献   
59.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河北农业大学2006级选修艺术体操专项课的471名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追踪测试调查,对50米跑、800米跑和仰卧起坐3个项目的2006年与2007年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解决增强女大学生的体质,培养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形成终身体育观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苎麻光敏感雌性不育性的遗传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的4个姊妹系自交或相互杂交,后代不育株和可育株呈13S押3F分离,符合两对基因遗传规律,其中一对为抑制基因,雌性不育基因为隐性,假定PFSR基因型为IiF-phfph。但光钝感雌雄同株苎麻(NM)与PFSR杂交F1代呈3S押5F的分离,而不是所预测的1S押1F的分离,说明与光周期钝感有关的质基因和核基因存在互作。本研究对PFSR及其有关子代的基因型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