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7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449篇
林业   609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211篇
  844篇
综合类   1852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575篇
畜牧兽医   323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42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陡削以兰州新区的一段陡峭边坡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分析在植被重建初期经人工整地后形成的4种微地形(大圆形坑、小圆形坑、条形坑和原状坡面)的植被盖度特征及环境因子(土壤硬度和水分、地表和空气温度、坡位、无纺布)对植被盖度的影响,探寻能有效提高植被盖度的几种工程改造措施。研究表明:①铺设了无纺布坡面的植被盖度显著大于对照坡面;陡峭边坡不同坡位的植被盖度: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P<0.05),这与自然坡面植被盖度分布规律一致。②3种微地形的植被盖度均显著大于陡峭坡面,其中条形坑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最大,最大盖度维持的时间最长。③微地形和坡面的植被盖度均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微地形的土壤硬度(3kg·cm^-2)适宜植物生长,大于该值会对植被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铺设无纺布有利于促进上坡位的植被生长,使坡面植被分布更均匀。研究结果表明,在陡峭边坡坡度、坡位和温度等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选择对压实的坡面进行整地翻耕处理,增加长条坑的数量并铺设无纺布等有效的工程改造措施,能显著增加植被盖度,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了探究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在渔业水体中的自然降解规律,本试验选取了养殖水环境中常见的因素(温度、pH和敞蔽条件),通过正交实验探究这三个因素对SMZ在自然养殖水体中消解动态的影响。试验初期各处理SMZ浓度保持一致,实验周期内定期取水样检测水体中SMZ的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各处理中SMZ药物的半衰期和消除率。结果表明,18个处理组SMZ的半衰期及其消除率变化范围为4.88-12.89d,28%-77%。方差分析得出:在实验水平范围内,温度、pH因素对SMZ的消解结果有显著影响,但敞蔽的影响较小,因此提高养殖水体高温度、调节酸碱性pH等条件均有利于促进SMZ的降解。  相似文献   
994.
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防控措施包括环境控制和栽培管理两方面。通过分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特点,提出病虫害防控原则,并且从病虫害来源、传播途径、传染源消除、食用菌生长保护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防控方法,以期为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996.
本文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控技术环境成本产生的原因与类别,指出土壤污染、水源污染渔业损失、病虫害抗药性、天敌种群及生物多样性损失、蜂产品损失、蜜蜂等授粉损失是主要的环境成本类别。初步分析了各类别环境成本的经济影响额度,初步测算出我国使用农药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所产生的环境成本至少在39.4~118.7元/kg(折百)。  相似文献   
997.
The concept of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mark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o in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and to quality improvement stage.The environmental imbalance problem of emphasizing development and neglecting ecology in the pas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urban quality improvement stage.Rivers are related to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ities,affect the layout,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 of cities,and bear the culture,econom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ties.Taking the Linjing River of Yongchuan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and taking the concept of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as the guidance of the design of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river,this stud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river based on the four river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of water pollution,water resource supply and demand,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hore water waterfront type and the strategies of optimizing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management,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pattern,shaping the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combin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the river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Linjiang River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lanning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998.
农业生产系统氮磷环境影响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营养物质流动造成的环境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农业生产系统中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氮、磷物质流动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了安徽省2014年农业生产系统氮、磷在不同作物和畜禽生产中造成的能源消耗、全球变暖、酸化和富营养化等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生产1 t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35、0.34、0.50、0.63和0.40,生产单位数量猪、牛、羊和家禽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29、1.21、0.14和0.01。由此,水稻、小麦、羊和家禽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较小;从各类农产品总量造成的环境影响来看,水稻、小麦、猪和家禽对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全球变暖、酸化和富营养化的贡献比较突出,4种农产品之和占各种影响类型的78.45%、70.97%、81.21%和79.79%;再对比种植和养殖两个子系统,种植和养殖分别对能耗和富营养化影响突出,分别占78.53%和72.83%,而二者对全球变暖和酸化的影响大致相同。研究提出改善饮食结构、优化施肥和资源化畜禽粪便等是减轻农业生产氮、磷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9.
畜舍颗粒物减排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悬浮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已成为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重要来源。畜舍粉尘主要来源于饲料、粪便、皮屑、毛发等,其表面附着有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但严重威胁畜牧场工作人员和家畜的健康,还导致周边大气环境污染。科学适用的PM减排技术是保障畜舍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该研究概述了畜舍PM的排放源、特征及危害,从源头、过程、末端3个环节分别论述了国内外畜舍颗粒物减排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源头减排包括饲料、清粪工艺、饲养模式等方面的优化,经济且高效。过程减排包括喷雾降尘、通风除尘、静电除尘等技术,旨在降低舍内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喷雾技术相对成熟,但易滋生细菌且不适用于低温季节;通风技术对去除畜舍PM上应用最为广泛且高效,需要综合考虑满足畜舍通风换气与降尘的要求;静电除尘技术对人畜无干扰,但在除尘效率和二次扬尘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末端减排包括洗涤降尘技术与过滤降尘技术,目的是减少PM对外界大气环境的污染。洗涤技术可以去除排气中多种污染物,但设备易腐蚀;过滤技术成本低,对大颗粒物的去除效率高,但易堵塞。该研究对畜舍PM减排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开发高效、节能、经济、环保的畜舍PM减排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转光膜是一种可以转换光质,并且把吸收的太阳光转换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光的功能性农膜。以意大利生菜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了转光膜和普通膜对照试验,研究转光膜对温室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转光膜在农业发展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转光膜有效提升了温室环境参数,在整个生育期内,转光膜温室的平均空气温度、平均光照强度、平均CO2浓度以及土壤温度较普通膜温室分别提高了2.10%、3.79%、31.73%和3.32%。对于作物生长来说,转光膜温室下生菜的株高、叶长和SPAD较普通膜温室分别提高了3.55%、2.55%和2.42%,生菜平均公顷增产8.54%。整体来看,在转光膜的使用下,温室的空气、光照及土壤环境参数有所提升,进一步促进了生菜生长形态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