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36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围栏封育作为一种有效的退化草原管理措施,近年来在我国退化草原恢复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以新疆巴里坤县退化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 a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的植被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的植被群落组成和地上生物量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围栏封育措施,退化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生态优势度与自由放牧样地相比略有提高,群落均匀度略有降低,但通过t检验,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随着封育措施的实施,总体上草原群落优势种为沙生针茅和伊犁绢蒿,反映出西部内陆半干旱地区温性荒漠草原特有的特征;自由放牧样地,沙生针茅和伊犁绢蒿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发生变化。(3)围栏封育措施提高了植物群落的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随着围封时间的延长,群落地上生物量增加,且显著高于自由放牧区,然而4 a围栏封育并不能使温性荒漠草原产草量达到最高水平,也不能使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标与自由放牧样地形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32.
中国对虾与海湾扇贝投饵混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放在海水池塘中的8个陆基围隔(5.0m×5.0m×1.8m),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不同密度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投饵混养的放养方式、生产力和极限放养量.对虾体长(2.85±0.16)cm,扇贝壳长(1.10±0.12)cm,放养密度分别为6.0尾/m2和0,1.5,4.5,7.5粒/m2,用投饵和施肥(鸡粪和化肥)饲养.结果表明,扇贝密度为0和1.5粒/m2时,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混养(扇贝1.5粒/m2)时对虾的出塘体长、体重和产量分别比单养高2.5%,3.8%和6.5%;当扇贝密度高于1.5粒/m2时,对虾的平均体长、体重和产量随扇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扇贝密度为1.5和7.5粒/m2时,其产量由470kg/hm2增至1236kg/hm2;当扇贝密度高时,去壳后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从(42.84±3.44)%降至(37.88±4.26)%.扇贝的极限放养量为600~800kg/hm2,适宜放养密度为1.0~1.5粒/m2.  相似文献   
233.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浅海围栏牧场设施中柱桩的受力及内部波浪场进行了研究。试验模型整体采用1∶20比尺,试验波要素设定五个波高,原型分别为1、2、2.5、3、3.5m,五个波浪周期分别为5、6、7、8、9s,五个流速分别为0.5、0.76、1、1.25、1.57m/s。测量在不同波流组合以及不规则波单独作用和流单独作用下迎浪侧最前方单根桩柱的受力情况及围栏牧场内波浪场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波高和流速的增加,桩柱所受到的波流力逐步增大,在计算柱桩受力时,需要考虑到网衣受力带来的影响。波高及周期越大,围栏设施内的波浪场分布规律越明显,沿着波浪传播方向呈逐渐减小趋势,小波高及短周期时波浪场分布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34.
水稻穗伸出度的遗传和不育系改良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粳型水稻长节间种质的穗伸出度受1对eui隐性基因控制,带有eui基因的植株,其穗伸出度与最上一节间长度和株高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eui基因与野败不育胞质之间的互作效应可以部分地抑制野败胞质对穗伸出度的负效应,导致不育系基本上不再出现包颈现象。通过回交将eui基因导人珍汕97A,首次育成不包颈的野败不育系珍长A、B。珍长A穗伸出度为-1.8 cm. 对照珍汕97A为-11.1 cm;剑叶叶鞘内的颖花数为0~7.5朵. 而对照为37.0~49.0朵;柱头外露率比对照高8.5~14.8个百分点,不喷赤霉素就能达到目前大田制种的异交率水平。初步测定珍长A的配合力与对照相同。并对野败不育系的改良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5.
基于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各年度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云南省及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六大片区森林覆盖率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44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趋势。从时间上看,2020年增长最为迅速,2017年增长最缓慢;从区域上看,滇东北、滇东南等少林地区森林覆盖率增长迅速,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等多林地区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从变化原因上看,人工造林更新措施是云南省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6.
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恢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区自然概况,植物群落演替基本理论及封山育林(自然演替)与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恢复)2种恢复方式区基本情况。通过对比研究,结论是:封山育林自然演替3年后的稀树灌草丛,植物群落比人工促进恢复方式的复杂,生物多样性体现较好,灌木类逐渐转向耐旱、耐热、耐火、更新力强的抗逆类型发展,每获得1kg生物量的投入是人工播种方式的1/3。  相似文献   
237.
禁牧封育对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在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示范工程的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乡进行了3年禁牧封育退化草地的观测,研究了禁牧封育对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的改良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禁牧封育对恢复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盖度,高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种类发生显著变化,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的种类和产量增加,杂类草的种类和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38.
林下植被在促进养分物质循环、维持立地质量、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以木兰林管局较强封育、较弱封育和非封育等3种封育强度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落叶松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特征和生物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强封育区油松林下植被物种数是较弱封育区的1.27倍,是非封育区的2.03倍,平均高度分别为较弱封育区和非封育区的1.52倍和3.48倍;植被盖度值分别提高11.42%和52.21%。较强封育区油松林下植被生物量是较弱封育区的1.27倍,是非封育区的2.03倍,封育对林下植被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间接的影响了地下部分生长。加强封育是提高林下植物种类与数量,提高人工林立地质量与生态效益的一种重要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39.
云龙湖水库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的原位围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富营养化水库-----云龙湖水库中建立小型围隔区, 对4种沉水植物及组合进行了净化水质的现场试验研究。沉水植物恢复后, 能够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改善水体的溶解氧状况, 对水体中的TN和CODC r、BOD5 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在受试的沉水植物中, 狐尾藻对水体透明度的改善效果最好, 金鱼藻对水体的增氧效果最好,苦草对总氮的吸收作用最明显, 狐尾藻去磷效果最好, 狐尾藻和金鱼藻对有机质的去除效果较好, 且不同种类组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40.
为实现规模化舍饲羊养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垫料养殖技术在羊养殖领域的应用,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羊垫料养殖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探讨。通过分析羊垫料养殖技术的特点、垫料选择标准、以及垫料养殖对羊只饲养效果的相关参数,期望从源头解决羊场粪污处理问题,为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1)羊垫料养殖技术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羊粪污、改善圈舍环境,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羊垫料养殖技术可减少羊患病率,实现快速增重等,对促进羊只生长健康和福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垫料的选择与管理是影响动物健康、生产性能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