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7篇
  46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增强朱 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 ,在陕 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 只朱 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 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 约占 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 朱 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 00~ 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 在10: 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 的 活动节律 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 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 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82.
牛膝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研究了牛膝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牛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7.07μmol/(m2•s), 6.87μmol/(m2•s),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牛膝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为2.9 mmol /(m2•s);牛膝气孔导度日变化呈轻微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分别为0.049 mmol/( m2•s),0.045mmol/( m2•s);牛膝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牛膝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是生态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中湿地松各半同胞家系3~8月典型天气的Pn值日变化模式为‘双峰’型,其余各月即1、2、9、10、11、12月的Pn值日变化模式为‘单峰’型,各家系1龄针叶的Pn值显著高于2龄针叶的Pn值,全天以傍晚时的Pn值为最低。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的Pn值显著高于普通种的Pn值,表明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了湿地松的光合能力,从而提高了湿地松良种的生长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4.
6个石榴品种的光合和蒸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石榴的品质及产量,利用美国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仪对芽变的软籽新品种白玉、白玉母本、玉石籽、大笨子、二笨子和薄皮糙6个石榴品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石榴品种的光补偿点变化范围为25~52μmol.m-2s-1,光饱和点变化范围为600~1 050μmol.m-2s-1,品种间相差较小;6个石榴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差别较大,其中4个品种为双峰型,并有"午休"现象,但"午休"时间不相同,二笨子和白玉母本为单峰型,并不出现"午休"现象。薄皮糙、大笨子、二笨子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锯齿状,白玉母本和玉石籽为双峰曲线,白玉为单峰曲线。6个品种的胞间CO2浓度变化曲线类似"V"形。  相似文献   
8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香根草、黑麦草和高丹草的叶片光合日变化以及某些生态指标。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并且有野午休冶现象。香根草、黑麦草和高丹草的日平均Pn值分别是11.513、16.737、20.565μmolCO2·m-2·s-1曰香根草和黑麦草的蒸腾速率Tr呈双峰曲线,高丹草呈单峰值曲线;3种植物的Pn、Tr、Vpdl及高丹草的气体导度Gs与空气相对湿度RH呈显著负相关(-0.826<r<-0.994)、与Tl和PAR则呈显著正相关(0.714<r<0.995)。  相似文献   
86.
杉木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倍增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13 a生的杉木人工林当年生小枝的光合特性、净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CO2倍增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杉木当年生针叶的光补偿点为50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200 μmol·m-2·s-1,CO2补偿点为90 μmol·mol-1;②在多云天气条件,杉木针叶净合速率的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其走势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趋势一致.最大净光速率为6.31 μmol·m-2·s-1,出现在中午12时,此时PAR达800 μmol·m-2·s-  相似文献   
87.
昼夜变温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酶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酶学角度对昼夜变温促进小麦生长进行了研究。发现昼夜变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幼苗其淀粉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具有昼夜周期特性,白天活性较高,夜晚较低,而恒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幼苗则无此特性。另外测得两种酶活性最适温度淀粉酶是35℃,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为30℃。  相似文献   
88.
89.
圈养秦岭羚牛夏季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和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羊的夏季昼间的时间分配状况,更好地加强饲养管理,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夏季白昼羚牛的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分别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从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同一群中的羚牛个体的活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相似文献   
90.
为探明基质栽培黄瓜适宜的灌水下限,实现农艺节水,以黄瓜品种博特209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共设置4个灌水下限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用A、B、C、D表示,灌水上限统一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90%,采用TDR350水分速测仪控制基质的水分含量,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光合日变化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水分饱和亏、叶片细胞汁液浓度及束缚水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处理C、D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A细胞汁液浓度显著高于处理C、D,处理A、B束缚水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C、D。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均随灌水下限的升高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处理C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C、D黄瓜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V”型,而处理A、B的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W”型;处理A、B、C、D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Tr在14:00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处理A在12:00后就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大致呈“M”型的双峰曲线,处理A则呈单峰曲线;处理A、B、C、D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Gs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整个日变化过程中,处理C、D的Pn始终高于处理A、B。Fv/FmΦPSⅡqP随灌水下限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NPQ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基质栽培黄瓜叶片的水分状况良好、光合色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大,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