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Sires of seven Bos taurus beef breeds were mated with Bos indicus Boran cows at two sites, one near sea level and the other at about 1000 m altitude, and over three years. Purebred Boran calves provided controls for comparisons between sire breeds for growth to 4 years of age, mortality and carcase characteristics in a range environment where all the animals were kept under a similar management regime. Numerous sire breed×site, sire breed×year of birth and site×year of birth interactions were established. Mortality was high,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ire breed effect, although purebred Borans had a higher survival than crossbred calv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enotypes in birth weight. Generally, Bos taurus cross steers achieved greater live weight gains and heavier carcase weights at 4 years of age than did purebred Borans. Limousin-cross steers had significantly (p<0.05) less fat in the tenth rib sample joint than any of the other genotypes. A productivity index that combined calf survival and carcase weight indicated that the Chianina crosses were more productive than any other genotype at either site. Purebred Borans were more productive than all the Bos taurus crossbred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hianina crosses at site 1, but were only superior to the Limousin crosses at site 2, which was at the higher altitude. When lean meat yield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productivity index, the Boran purebreds were the least productive at site 2.  相似文献   
92.
文章结合当今国外先进的肉牛生产方式,立足河南平顶山肉牛业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当地品种郏县红牛和现有大量杂交牛群资源,通过回交试验、育肥试验和屠宰试验三个试验,对杂交改良模式进行试验研究,成功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郏夏利郏"三元轮回杂交改良新模式,为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
研究旨在通过观测二元、三元杂交组合生产性能,筛选"神丹6号"绿壳蛋鸡最佳配套组合。以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选育的C3、C4、M2、G2等品系为素材组成6个二元杂交组合,观测生产性能,从中筛选出生产性能较好的3个二元组合:C4×M2、C4×C3、C4×G2,以绿壳蛋鸡新品系(L3)为终端父本,组成3个三元杂交组合,观测52周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综合产蛋数、平均蛋重、耗料量等育种指标,最终确定L3×(C4×M2)为"神丹6号"绿壳蛋鸡最佳配套组合,继续开展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94.
提高陕南白山羊经济效益的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军  高瑞金 《家畜生态》2000,21(1):38-42
陕西白山羊是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但是,长期以来,管理粗放,群众商品意识不强等导致其经济效益很差,严重障碍了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针对陕西白山羊生产中的问题,提出了以杂交改良,饲养管理,饲养加工和疾病防治为主的提高陕南白山羊经济效益的途径,对秦巴山区草畜资源利用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利用优良肉用鸡与当地品种鸡进行杂交,通过对各杂交组合后代的孵化率、成活率、均匀度、活重以及纯利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杂交组合从优到差的次序依次是,大骨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蛮杂一代、矮脚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蛮杂一代、大骨鸡♀×固始鸡♂和固始鸡♀×岭南黄特优3号♂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一代,并且4个杂交组合的纯利润分别高出当地肉杂鸡5.36、5.78、0.54、0.22元·只^-1,最大效益活重分别为2143.8、2462.1、1578.3、1402.7g。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对祁连县农区黄牛改良现状分析,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成功及不足的经验及一些具体作法。经仔细的测算,得出了农区黄牛改良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针对祁连农区黄牛改良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祁连农区黄牛改良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7.
为评估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pengsenensis)♀×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uar singuonensis)♂四倍体子代的生长性能,探讨彭泽鲫新品种的开发及应用前景,以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及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180 d饲养试验,统计孵化后0、30、60、90、120、150、180 d时各平行组体质量、体长数据,分析二者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在180 d试验过程中,四倍体子代体质量、体长分别高出彭泽鲫子代30.18%(P0.05)、7.70%(P0.05);二者绝对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30~60 d达到最大值,90~120 d时降到最小值,且0~90、120~180 d时,二者差异显著;绝对增长率表现出相同趋势,但在90 d后二者无显著差异;对比二者的增积量发现除90~150 d以外,二者增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在30~60 d时达到最大值,即0.010 5±0.001 2;30~180 d试验过程中,四倍体子代肥满度与彭泽鲫子代差异极显著;拟合二者不同时期体质量与体长关系得到生长曲线,四倍体子代生长曲线为W=0.0320L~(2.991 5)(R~2=0.977 9),彭泽鲫子代为W=0.0307L~(2.994 1)(R~2=0.982 7),曲线拟合度较好。以上结果表明: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具有培育彭泽鲫新品种的潜力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8.
归纳国内毛木耳驯化(系统)选育,单单杂交、单双杂交、多孢杂(自)交、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等杂交育种技术,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部分育成新品种及特性,并对毛木耳固体和液体菌种扩繁技术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国内毛木耳杂交育种工作将借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手段深入发展,现代高效育种技术将得到快速应用,毛木耳商业化育种得到积极倡导,菌种“育繁推”体系将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用世界著名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利木辛牛和德国黄牛为父本,以适应性较强的西门塔尔牛和当地固有品种蒙古牛的杂交优秀个体母牛为母本,分别采用了“皮×西×蒙、夏×西×蒙、利×西×蒙和德×西×蒙”等三元杂交组合,并对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杂种牛(简称“肉杂牛”)的肉用性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皮×西×蒙”杂交组合产生的肉杂牛肥育期日增重比夏×西×蒙、利×西×蒙和德×西×蒙组合分别高出0.13kg、0.17kg、和0.24kg;净肉率分别高出1.1%、0.47%和1.27%;屠宰率分别高出1.30%、0.09%和1.39%;骨肉比分别高出0.15、0.08和0.17。结果显示皮西蒙杂交组合的日增重高于其他三种组合,差异显著;而净肉率、屠宰率、肉骨比等指标也较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皮×西×蒙杂交组合后代增重速度快,饲养周期短,肉用指标好,可在武威市乃至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0.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并存在早熟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子群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TS IPSO),通过2组搜索方向相反的主、辅子群之间的相互协同,扩大搜索范围,借鉴遗传算法的杂交机制,并采用惯性权值的非线性递减策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提高粒子的搜索能力,降低了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的风险.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标准PSO算法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改善了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