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黄牛养殖的目的发生了根本转变,黄牛的肉用性能便成为黄牛改良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本地黄牛产肉性能低下的难题,各级政府大力支持黄牛改良工作,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化进程加快,肉牛养殖成为我国农区牧业结构中重点发展项目以来,黄牛改良得到了空前发展。我省的黄牛存栏数、产肉量、出栏率、单体产肉量逐年攀升,现已跃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农区养殖业的典范。但是,随着黄牛改良的进一步深入,我省黄牛生产也正面临着严峻考验。1种源不足,利用率低我省的黄牛改良工作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邓连县畜种改良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白藏羊本品种选育、牧业牦牛提纯复壮和农区黄牛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白藏羊种羊选育基地”和“野牦牛种牛良种繁育基地”,继续抓紧落实黄牛改良进程,提高畜种改良工作的科学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省养牛数量多,肉牛资源丰富,除农区普遍饲养黄牛200多万头外,牧区有牦牛90万头,并且正在进行肉用牛的杂交改良工作。现就我省目前工作情况谈谈肉牛的生产及改良。  相似文献   

4.
<正> 初生杂交犊先天性甲状腺肿大症,又称幼犊大脖子病,是拉萨郊区农村新近发生的一种幼畜新发疑难病例。主要发病于新生杂交改良犊,在以往的兽医临床史中尚未发现,也无文献记载。这些年,随着本地区黄牛改良的幅度增大,特别是引用冷冻精液配种的先进繁育技术之后,城郊农区的黄牛品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杂交改良的数量日趋增多。随之也出现了诸如大脖子病新生疑难病例。据初步统  相似文献   

5.
多年的黄牛改良使我省中部农区西门塔尔牛基本普及,基础母牛80%以上是西门塔尔品种。因此,能否养好西门塔尔母牛,特别是对妊娠和围产期的西门塔尔母牛饲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1998~2004年祁连县的黄牛冷配改良工作取得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全县从2004年起在农区实施了牛改育肥,作法如下:1加强领导,严格实行牛改冷配工作双轨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7.
峨边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小凉山区,是乐山市的黄牛主要产区之一,现存黄牛4.26万头,出栏1.42万头。19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农区大部分坡耕地均已还林,农户对役用黄牛的需求大大减少,而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牛肉的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本地黄牛生产性能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很有必要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为此我县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了对本地黄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生产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繁荣国民经济、富裕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和探讨农区如何发展养牛业生产,最近我们对克东县新农乡新发村改良黄牛,发展奶牛的情况做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纪八十年代,主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经多年努力祁连县农区黄牛改良工作始于上世纪,实现了黄牛整体人工授精化,黄牛杂种化程度已达90%以上,形成了以荷斯坦杂种奶牛(占35%)和西门塔尔肉乳兼用杂种牛(占55%)为主体的畜群结构,改良牛存栏在5 500头以上,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纯种牛和高产牛存栏始终在10—20%之间徘徊,制约了本地养牛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将现代育种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加快黄牛良种化进程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武威市是甘肃省黄牛改良和肉牛养殖大市,本文就该市黄牛改良及肉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作以阐述交流,以促进该市黄牛改良及肉牛生产健康发展,为全省黄牛改良及肉牛生产提供交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市牛改工作经过20多年的历程,由二元级进杂交改良发展到三元肉牛杂交生产,黄牛冻配点219个,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服务推广网络和较为完善的牛改繁育体系。目前,年黄牛冻配改良达到5万头,牛的良种率达到90%以上,黄牛改良工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蓝白花肉牛杂交改良青海黄牛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互助县引进蓝白花牛细管冻精对青海黄牛进行改良,2003年产蓝杂牛133头。据测定,杂种牛初生重平均为37.51kg,青海黄牛初生重15.ookg,相对提高150.60%;6月龄体重为133.82kg,比同龄青海黄牛提高148.27%;12月龄体重为262.27kg,比同龄青海黄牛提高185.70%。杂种牛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农户饲养条件下的984头威宁黄牛及西×威F1、安×威F1、利×威F1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西×威F1、安×威F1、利×威F1代牛的体斜长、胸围、体高、管围和十字部高分别平均增加16.69%~22.25%,20.20%~25.93%,16.38%~20.46%,18.03%~28.46%,15.96%~19.80%(P<0.01);(2)杂交F1代♂牛24月龄体重平均提高76.46%(P<0.01),日增重平均提高78.76%,生长系数平均提高12.13%;杂交F1代♀体重提高80.54%(P<0.01)、日增重平均提高67.16%,生长系数平均提高7.18%;(3)三种杂交F1代牛之间体尺差异不明显(P>0.05),增长速度以安×威F1提高幅度最大(P<0.05)。从而认为,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改良威宁黄牛可以取得良好的杂交效果,其中以用安格斯牛改良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近来我国以黄牛改良为特点的肉牛业蓬勃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指出应处理好养牛经营形式千家万户与规模牛场相结合、黄牛肉用与肉役兼用相结合、黄牛改良选育与杂交、保种及利用相结合、高精料强度肥育与低精料适度育肥相结合等几个问题;并就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对提高繁殖成活率、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日增重的要求和影响规模牛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养牛科技水平等问题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采用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作为肉牛终端父本,分别与本地黄牛开展二元经济杂交,对杂交F1体重变化、屠宰性能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杂交F1均比本地黄牛生长速度快且产肉率高,可有效提高本地黄牛的屠宰性能。说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改良本地黄牛杂交优势明显,可有效增加本地黄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杂种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代生长发育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示了(西×黄)♂×牦牛♀和(黑×黄)♂×牦牛♀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繁殖的F1代犏牛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F1代犏牛各年龄段的体尺、体重杂种优势明显,且母犏牛提前1~2岁投入生产,建议在牦牛杂交改良中推广这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云南省自1974年、1997年和2003年先后从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引进安格斯等肉牛品种对云南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较好。[方法]对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6月龄、12月龄、24月龄、48月龄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引进的种公牛对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21.21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4.34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87.18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68.45kg,48月龄体重平均为324.92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0.32%,57.45%,49.33%,38.89%和37.27%。[结论]杂交后代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早熟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经对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牛体尺、体重、载肉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均较本地牛相应龄期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改良工作快速扩展,盘活了社会丰富牛业资产,并具备大发展坚实的技术和社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全国各地肉牛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也开始将产业重点向肉牛养殖业调整。对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肉牛品种、饲养管理、产业发展和肉牛交易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该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肉牛品种改良方案。该方案分为2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为基础母牛安格斯化:利用红安格斯牛作为父本,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实现基础母牛群体安格斯化;第2阶段为两品种轮回杂交:选用另一专门化肉牛品种与红安格斯牛为主要父本品种,开展两品种轮回杂交,建立优质肉牛高效繁育技术体系。通过制定该技术方案,以期为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开展黄牛改良和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通渭县引进大量的良种肉牛冻精,冻配改良了本地肉牛,为提高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提高单体经济效益,增加农户养牛收入。对引进的肉牛杂交改良本地肉牛进行了试验研究。在通渭县以夏洛来为父本、西本杂交牛为母本,杂交一代肉牛初生重达到36.4 kg,平均日增重达到689.3 g,18月龄夏西本体高18月龄达到146.4 cm,体斜长达到158.8 cm,胸围达到192.8 cm,管围达到20.2 cm。18月龄夏西本体高比利西本高15.8%,体斜长比夏利本高14.7%,胸围比利西本高17.0%,管围比夏利本和利西本高5.7%。因此以夏洛来为终端父本,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F_1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其生长速度快,个体较大,能快速提高三元杂交肉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