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8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1197篇
林业   1809篇
农学   877篇
基础科学   418篇
  2442篇
综合类   4800篇
农作物   927篇
水产渔业   547篇
畜牧兽医   1389篇
园艺   300篇
植物保护   1797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626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593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1012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喷施钼肥对四川烤烟农艺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研究四川省不同植烟区土壤施用Mo肥对烟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土壤喷施Mo肥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烟草的农艺和经济性状,提高烟叶蛋白质和烟碱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而石灰性土壤喷施Mo肥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2.
苹果果实成熟期间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了解果实成熟期间电特性的变化规律,该文以红富士苹果为对象,研究了测试信号的频率和电压对成熟期苹果电参数的影响,果实生长中电参数和生理生化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了电参数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频率对苹果电参数的影响规律与苹果成熟度无关,但电压对苹果电参数的影响规律与苹果成熟度有关。苹果成熟期间,其呼吸强度持续下降;果实成熟前期,相对介电常数和pH值逐渐下降,后期逐渐增大;而电阻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前期逐渐增大,后期减小。这些参数的转折点皆出现在同一时间,说明电参数与苹果内部品质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可以用电参数反映内部物质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3.
鸡蛋内部品质的光特性无损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损检测鸡蛋内部品质是鸡蛋流通、加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鸡蛋内部品质光特性无损检测的精度,建立了鸡蛋的光学模型,找出了整蛋、内容物、蛋壳三者透射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鸡蛋内部品质指标(哈氏单位)与整蛋透射率、蛋壳颜色、鸡蛋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光特性无损检测的分级精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54.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扩散率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与连续灌溉再生水的次数有关,短时间灌溉有降低的作用,但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扩散率和饱和导水率有增加的趋势;同时,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全盐量增加;土壤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有显著变化。灌溉5次之后,除0~10cm土层全盐量为0.107%外,其他各层均低于0.1%的限度;0~10,10~20,30~40cm土层的ESP均在5%~10%范围之内,20~30cm土层的ESP基本保持在原始的水平。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5.
4种灌木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及抗侵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济南石灰岩山区的黄栌、连翘、绣线菊和黄荆4种灌木林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和抗侵蚀性能。结果表明:同一层次不同灌木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在0~20cm土壤层,黄栌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最好,连翘林地的次之;在20~40cm土壤层.连翘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最好,黄栌林地的次之,黄荆林地和绣线菊林地0~40cm土壤层的物理性状都较差;同一林地0~20cm层的土壤物理性状明显优于20~40cm层;4种灌木林地0~20cm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稳性指数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大于荒坡地,土壤侵蚀量明显低于荒坡地。  相似文献   
956.
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f.sp.niveum)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长温度范围10~35℃,适宜生长温度25~28℃;分生孢子在饱和相对湿度下萌发率为72.6%,在水滴中达85.2%;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在2.38~11.45,最适pH值为6.65~9.69。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70%代森锰锌300倍,40%灭病威300倍和500倍,25%多菌灵300倍和抗枯灵500倍对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治以嫁接苗的防治效果最好,达91.2%;其次为15%粉锈宁1000倍和50%DT600倍,防效分别为68.47%和65.05%。  相似文献   
957.
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28  
采用变坡水槽研究了坡面流水动力学参数 (流态、流速、水深及阻力系数 )随流量和坡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坡面流流态与水深密切相关 ,当水流深度小于 0 .316 cm时 ,坡面流呈过渡流 ,水深大于 0 .316 cm时呈紊流流态 ;当坡度为 5~ 2 5°、单宽流量为 0 .6 2 5~ 12 .5× 10 - 3m3/(s· m)时 ,坡面流平均流速和平均水深主要受流量控制 ,坡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可用简单的线性函数来模拟平均流速、水深与流量和坡度间的关系 (r2分别为 0 .89,0 .78) ;当流量小于 0 .0 0 2 m3/s时 ,坡度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为显著 ,当流量大于 0 .0 0 2 m3/s时 ,阻力系数基本受流量控制 ,随着流量增大 ,阻力系数呈幂函数形式下降。这说明坡面流的水动力学特性与明渠水流存在较大差异 ,在坡面水蚀机理分析、土壤侵蚀物理模型的构造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958.
~(60)Coγ辐射菜心种子对苗期细胞膜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廖飞雄  潘瑞炽 《核农学报》2001,15(5):286-289
用60 Coγ射线辐照预先浸泡 1h的菜心种子 ,结果表明大于 2 0 0Gy的剂量处理引起膜透性迅速增大、MDA积累和POD活性显著提高 ,SOD活性在 40 0Gy以上时增大 ,六十天特青的辐射敏感性大于四九菜心 ;适宜的诱变剂量为 2 0 0~ 30 0Gy。  相似文献   
959.
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地下水特征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姚荣江  杨劲松  刘广明 《土壤通报》2006,37(6):1071-1075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包括埋深和含盐量的地下水性质空间变异特征,绘制了各地下水特征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半方差图和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受不同尺度的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地下水埋深和含盐量均具有中等的变异强度和空间自相关性,地下水埋深的自相关距大于含盐量。对Kriging插值结果分析表明: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异性受微地形因素及农田工程措施影响较大,长期的农业生产措施会影响地下水含盐量的空间分布,地下水含盐量空间变异性与埋深有一定的关联。地下水特征的空间结构性和定量化研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防治及区域水盐运动调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0.
WANG Yu  ZHANG Yi-Ping 《土壤圈》2001,11(4):377-382
With six packed columns composed of <1 μm and 5 μm~0.25 mm fractions from an Eum-Orthic Anthrosol (Columns 1~6) and one column of the Eum-Orthic Anthrosol (Column 7), K+ transport experim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turated steady water flow were conducted to qualify the effects of soil texture composition on the retardation factor (R) of K+ transpor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tardation factor of K+ transport in the tested soil columns grea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lay contents. In an attempt to use pedo-transfer function (PTF) approach in the solute transport study, a preliminary PTF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six packed columns (Columns 1~6) with soil basic data including soil bulk density,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and clay content to predict the retardation factor, and proved valid by the satisfactory prediction of R in Column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