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7篇
  免费   872篇
  国内免费   1197篇
林业   1809篇
农学   877篇
基础科学   418篇
  2442篇
综合类   4800篇
农作物   927篇
水产渔业   547篇
畜牧兽医   1389篇
园艺   300篇
植物保护   1797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626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593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1012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31.
詹其厚  陈杰  周峰  黄辉 《土壤通报》2006,37(6):1041-1047
本研究基于黄淮海平原多个变性土剖面分层土壤样品的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数据,对其肥力特征、生产性能以及培肥改良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结果表明,机械组成中粘粒含量高、质地粘重、土壤结构和孔隙性差是变性土主要物理性状特征,受其影响,土壤表现出耕作性能差、蓄水能力弱、保水性能不强等特点;化学性状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不高、质量差,土壤氮素水平仍较低,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异加大,土壤速效钾含量缓慢降低,土壤CEC含量较高,土壤保肥性能强,但供肥性能较差等特点。这些性状特点对土壤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适耕期短,易受旱、涝(渍)灾害的危害,土壤有效养分低、营养失调,钙质结核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运行以及作物根系生长等方面。指出:(1)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2)合理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3)改进耕作、灌溉技术,调控土壤水分状况等是培育变性土肥力质量、提高土壤生产性能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932.
塔里木河中下游湿地及其周边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塔里木河中下游湿地及其周边土壤理化性状,包括土壤粒度组成、土壤水分、盐分、pH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大范围分布的土壤质地以沙质或粉沙质壤土为主,少数属壤质沙土或粉沙土,不同类型土地或植被条件下土壤粒度组成存在差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了塔里木河中下游湿地的旱化现象;广泛分布的盐土、盐渍化土和碱化土表现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明显胁迫作用;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总体贫乏,全K含量较高,反映了干旱区湿地土壤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3.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ree organic manures, farm yard manure (FYM), poultry manure (PLM), and pigeon manure (PGM),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n tuber yield of Jerusalem artichoke in a newly reclaimed saline calcareous soil.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pplying the three manures, alone and/or i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Soils were investigated at surface (0–30 cm) and subsurface (30–60 cm) layers before and after planting, and analyzed fo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31.5 kg ha?1 of PLM+10.5 kg of PGM T7 recorded highest available nitrogen, zinc, copper, and moisture content at the surface layer. The sam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iron and manganese at both layers. While, applying 21.0 kg ha?1 FYM+21.0 kg ha?1 PLM T10 recorded the best treatment for pH, phosphorus, zinc, copper, moisture content, and saturation percentage at the subsurface layer. Applying 21.0 kg ha?1 PGM + 10.5 kg ha?1 FYM+10.5 kg ha?1 PLM T15 recorded the best treatment fo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 at surface layer and reduce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inulin tuber content at both layers. On the other hand, calcium carbonate and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were reduced in both layers by applying 21.0 kg ha?1 PLM+10.5 kg ha?1 FYM+10.5 kg ha?1 PGM T14. The best treatment for tuber nitrogen content and total yield was obtained with applying 42.0 kg ha?1 PLM T2 only and 31.5 kg ha?1 FYM+10.5 kg ha?1 PLM T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34.
以锡山市为分析样区,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7个指标对旱地变为未利用地、水田变为菜地、水田变为旱地、水田变为林地和水田变为未利用地等五种变化方式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变化方式对各指标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不同:(1)水田变为菜地、旱地和林地使土壤向酸化方向发展,土壤pH分别降低0.47、0.78和0.17;旱地和水田变为未利用地分别使土壤pH提高0.24和0.74;(2)水田变为未利用地、菜地和林地分别使有机质降低3.83、3.18和0.35 g kg^-1;水田变为旱地、旱地变为未利用地分别使有机质含量增加7.58和1.07 g kg^-1;(3)旱地变为未利用地、水田变为菜地和未利用地分别使全氮降低0.31、0.08和0.11 g kg^-1;水田变为旱地和林地分别使全氮提高0.41和0.04 g kg^-1;(4)旱地变为未利用地使全磷有微小幅度的降低,降低量为0.01 g kg^-1;水田变为菜地、旱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后不同程度地提高全磷含量,增加量分别为0.23、0.08、0.23和0.09 g kg-1;(5)旱地和水田变为未利用地分别使速效氮降低2.38和7.62 mg kg^-1;水田变为菜地、旱地和林地分别使速效氮增加11.61、34.51和18.26 mg kg^-1;(6)旱地变为未利用地使速效磷降低3.70 mg kg^-1;水田变为菜地、旱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别使速效磷增加45.16、7.54、40.55和10.94 mg kg^-1 ;(7)旱地变为未利用地以及水田变为菜地、旱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均使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增加量分别为8.75、77.44、32.28、160.4和27.59 mg kg^-1.  相似文献   
935.
不同品种油菜氮效率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以氮胁迫与正常供氮条件下籽粒产量的比值作为氮效率系数,探讨了不同品种油菜氮效率差异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所测定的8个油菜品种氮效率系数的变化范围是0.37~0.69;氮胁迫与正常供氮条件下不同油菜品种植株氮素累积吸收量、生长后期茎叶氮素转运率及氮素生理效率的比值不同,氮效率高的品种,其比值高,反之亦然;在氮素供应水平低的情况下,氮效率高的品种具有较长的根长、较多的侧根、较高的茎叶硝态氮再利用量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936.
火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火烧以后 ,土壤的各种性质会发生较大变化 ,原因是火向土壤中施加了热量、灰烬 ,并且改变了土壤环境和微气候 ,土壤性质也可因植被和生物活性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对火烧后土壤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浓度、有效性、迁移性 ,土壤中的生物和酶活性 ,土壤有机碳库等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评述 ,以期为森林火灾、草地烧荒后的土壤管理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37.
选取三元杂交去势公猪4头,在体重25~35kg和45~60kg两个阶段采用全收粪(尿)法各测一次糖蜜酒精废液蔗渣吸附发酵产物(MABFP)中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消化能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结果表明,25~35kg阶段,MABFP的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和无氮浸出物(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8.5%,22.35%,92.61%和66.06%,表观消化能(DE)为9.44MJ/kg;45~60kg阶段,MABFP的CP、CF、EE、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0.27%,46.43%,88.39%和77.24%,DE为10.88MJ/kg。两阶段CP、CF和NFE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45~60kg阶段,组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5~35kg阶段的(P<0.05)。其它氨基酸的消化率两阶段之间无明显差异。前后两阶段MABFP的氮沉积率依次为14.32%和28.71%;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依次为54.56%和57.06%。  相似文献   
938.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焦晓丹  吴凤芝 《土壤通报》2004,35(6):789-792
对土壤微生物的4类研究方法即: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微生物标记物法、BIOLOGGN微平板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旨在通过比较寻求能够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最佳方法。分子生物技术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等相结合将是大力推动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39.
宁南山区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肥力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N、速效磷、速效钾等密切相关,同时与土壤几种酶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依赖于有机质,当有机质含量增加时,酶积极参与其转化分解过程,活性提高。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N、P、K含量关系最大,土壤速效钾与蔗糖酶活性关系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顺序为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阳离子交换量>全N>速效磷>物理性黏粒>土壤pH。有机质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速效钾是影响蔗糖酶活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