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87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3篇
  62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91.
以香菇主栽菌株"庆元9015"为母本,选出优良变异株"庆科20",该菌株具有独特的PCR扩增条带和蛋白电泳图谱,与"庆元9015"等菌株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该菌株春栽鲜菇单产比"庆元9015"和"241-4"分别增加7.7%和16.5%;秋栽鲜菇单产比"庆元9015"和"Cr02"分别增加3.3%和18.9%;花菇栽培平均单产比"135"增加20.7%.  相似文献   
792.
草莓微繁殖苗及其后代性状表观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揭示微繁殖导致表观遗传变异的表现特点,以草莓品种佐贺清香和全明星为试材,研究了微繁殖导致草莓表观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性状表现和生理生化变化。草莓微繁殖原种苗和一代苗繁殖匍匐茎子苗的能力明显高于普通苗,其中佐贺清香微繁殖原种苗繁苗能力比普通苗高1倍以上。微繁殖苗后代与普通苗在物候期上没有明显差异,同样在叶片形态和发育上也没有明显差异。在果实成熟期,微繁殖苗后代的生长势强旺,佐贺清香二代苗和全明星二代苗分别比普通苗增产49.8%和9.7%;微繁殖苗后代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低于普通苗,这意味着微繁殖可能导致草莓的抗病性降低。  相似文献   
793.
利用花粉粒形态分析法研究桃种质资源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桃5个野生近缘种、46份普通桃种质资源进行花粉粒电镜扫描,分析花粉粒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研究光核桃、蟠桃、碧桃等种质资源在桃起源和演化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光核桃花粉粒的形态呈椭圆球形,其外壁纹饰呈简单的直纹平行型,无穿孔,是最原始的桃亚属植物野生种,未发现与栽培种有直接的关系。在普通桃的地方品种中,西北油蟠桃、华北碧桃、垂枝桃、矮化桃等种质资源的花粉粒外壁纹饰均为直纹,有少量穿孔或不明显穿孔,说明蟠桃、碧桃、垂枝桃、矮化桃应属于较为原始的种质类型。供试材料的花粉粒形状以椭圆形为主,且首次发现哈太雷品种的花粉粒呈为圆球形。  相似文献   
794.
中国假俭草种质资源物候期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供试的37份假俭草种源的物候期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①假俭草种质资源的物候期变异范围大小依次为:孕穗初期(5月28日至8月24日)>盛花期(7月27日至9月27日)>结实期(9月18日至10月25日)>枯萎期(11月15日至12月3日)>返青期(4月13日至4月30日).生育期变异范围为145~187d,而青绿期为203~228d.②假俭草种质资源的孕穗初期与盛花期、结实期、枯黄期、生育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盛花期与结实期和生育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返青期与生育期和青绿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枯黄期与生育期和青绿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同时返青期与枯黄期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系统选育,可以选育出一些青绿期相对较长的优良选系.③假俭草种源的孕穗初期、盛花期、结实期和生育期随纬度的增加而日趋提前.④在欧氏距离15.4处可将种源分为两大类,即早熟型和晚熟型,早熟型较晚熟型生育期平均短18.4d.  相似文献   
795.
根据1961-2009年托里县地面气象观测实测资料,对当地霜冻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托里县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需要注意防范个别年份出现的初霜日提前、终霜日延后的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796.
人工林与天然林赤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及密度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人工林与天然林赤松木材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及管胞长宽比等管胞形态特征和生长轮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林赤松木材的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及基本密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97.
选取苇河红松种子园15无性系为供试材料,对红松种子的形态指标、种仁及种壳的物质成分及含量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揭示红松种实性状的变异特征及规律,选育优良的红松无性系。结果显示,红松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在红松形态指标中,种长的变异系数最小(8.66%),种仁重的变异系数最高(17.5%);在种仁的物质成分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异系数最大(61.35%),油脂的变异系数最小(9.95%)。对松仁油脂成分检测表明,共检测到11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C18:2△9c,12c)含量最高,达到42.126%。检测松仁中氨基酸成分表明,松仁中含17种氨基酸成分,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4.477%,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8.314%。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按照20%无性系入选率选取了WH028、WH019、WH071作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798.
薛煜  吴兴印 《林业科技》1992,17(3):21-24
试验结果表明,在病级不同的樟子松针叶内,无机元素的含量不同。1年生罹病针叶内Fe的含量高于健康林木针叶内铁的含量,2年生针叶内Mn、Cu、K的含量随病级的增高而增加,3年生病叶内Fe的含量比健康林木的高2.7倍,4年生病叶内K、Cu、Mn的含量随病级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99.
成都平原农区地下水中NO3--N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硝酸根电极法对成都平原温江县天府乡农区田间和水井的地下水NO-3 N含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连续测定 ,探讨了该农区地下水中NO-3 N的变化规律和氮肥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田间地下水NO-3 N含量周年变化规律是冬春枯水季较高 ,且变幅较大 (0 3 6~ 2 62mgL- 1) ,平均值为 2 59mgL- 1;夏秋丰水季较低 ,且变幅较小 (0 84~ 5 48mgL- 1) ,平均值为 1 10mgL- 1。 (2 )前作麦季氮肥施用量 ,对稻季地下水中NO-3 N含量有明显影响 ,当前作施纯氮达 3 75kghm- 2 时 ,稻季地下水NO-3 N含量最高达 3 4 6mgL- 1,其平均值为 17 97mgL- 1,是施纯氮 150kghm- 2 平均值 1 3 0mgL- 1的 13 7倍。 (3 )井水中NO-3 N含量变化幅度为 0 14~ 16 53mgL- 1,3口井水平均值分别为 2 54、3 60、6 52mgL- 1,未超出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但明显高于灌溉水NO-3 N含量的平均值 1 81mgL- 1。 (4)地下水位的高低与井水中NO-3 N含量没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00.
A collection of wild artichokes (Cynara cardunculus L. var. sylvestris (Lam.) Fiori) was conducted in south Ital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ild populations was not even all over the explored territory, from the coastline to the inner mountains, and in some areas wild artichokes were completely absent. A certain level of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for height and habit of plants, size and shape of capitula, length, shape, and position of bracteal spines, was observed. It has been noticed that picking capitula from the wild for human consumption is a common habit in southern Italy and Sicily. Historical data and etnobotanic inference suggest the idea that the artichoke could have been domesticated in south Italy, and Sicily in particular, and was spread by the Arabs to other regions of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