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0篇
  60篇
综合类   206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水稻胚囊形成过程与分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改进的GMA半薄连续切片技术对水稻品种IR36胚囊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二分体和减数分裂Ⅱ形成的四分体的各个子细胞的大小都是不均等的;b)单核胚囊的3次有丝分裂的方向都较为固定;c)极核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变化;d)胚囊形成各阶段淀粉粒出现与否有规律性。根据IR36胚囊形成的特点,初步将水稻胚囊形成过程分为8个时期,即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单核胚囊形成期、胚囊有丝分裂期、八核胚囊发育期和胚囊成熟期。  相似文献   
152.
Sequential culture fermentation by yeasts (S. diastaticus orS. cerevisiae) at 30°C for 72 hr and then followed by lactobacilli fermentation (L. brevis orL. fermentum) at 30°C for 72 h mor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hytic acid and polyphenol content of pearl millet flour. Fermentation byS. diastaticus andL. brevis combination almost eliminated phytic acid from pearl millet flour. The combinations ofS. diastaticus with both the lactobacilli reduced phytic acid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ose ofS. cerevisiae. The products fermented byS. cerevisiae andL. brevis and byS. diastaticus andL. brevis combinations had the highest protein and starch digestibility (in vitro).  相似文献   
153.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珠江三角洲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探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该文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1990-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构建了区域生态风险指数,并以5 km×5 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了珠江三角洲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6年,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高达12 105.05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9.35%,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基塘持续增加,耕地、林地迅速减少;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生态风险指数由1990年的0.2713增至2006年的0.3318,风险程度增加了22.31%,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集聚逐渐增强,深圳、东莞、广州市区、花都、南海、顺德、佛山市区及中山等是生态风险指数高值聚集区,指数变化更为明显,风险程度明显提高;高、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快速增加,由1990年的4874.52 km2增加到2006年的12 494.9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1.82%增至30.30%;生态风险程度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以佛山市区-广州市区-深圳为轴向外风险程度逐渐降低。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该研究为生态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4.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珠江口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占东  林钦 《南方水产》2005,1(4):47-54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应用VB编程语言在各类海水水质指标浓度区间内生成足够多的随机分布样本,以此作为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检验和测试样本,利用训练后的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珠江口2002~2003年水质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训练后的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准确评价未知海水样本的水质类别;2002~2003年珠江口的水环境总体状况较差,绝大部分区域属于II~IV类海水,在其分布上,珠江口西部海域水质状况好于东部海域,这是由于珠江口东部沿岸城市东莞和深圳较大的排污量和繁忙的海上运输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5.
珠江三角洲密养池塘的水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珠江三角洲的几个典型基塘进行了一个养殖周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密养池塘中的NH4-、TN、COD、Chla等指标均有明显的升高,而NO3-、TP、SRP、BOD等指标无明显升高,DO没NO2-也占约 比例上升,占50%以上,NO2有明显下降。密养池塘无机氮的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NH4-比例,降到40%以下。池塘是以P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P的限制因素解除,浮10%,NO3游植物将迅速增长。池塘底泥中TP、TN、有机质明显高出基面堆叠土,以P的富集最为强烈。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密养池塘达到了重度富营养化水平,而且养殖年限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6.
绿道是源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绿道建设基本不占用建设用地,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近几年绿道建设率先在我国广东珠三角地区开展,随后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了城市功能,强化了地方风貌特征。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着重对绿道建设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进行了探析,并针对当前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7.
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其产量比常规育苗增加10倍以上,激光能增强精子的活力,提高精液品质,可影响卵子的通透性,使卵子新陈代谢中的某些反应发生良性变化。激光能抑制中致病菌及霉菌的生长,使受精卵发育成健壮的胚胎、幼虫、幼苗。所以,激光育苗是一种投产少,效益极高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58.
建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结合脉冲安培检测器(HPAEC-PAD)检测非翻转肠囊中壳寡糖吸收的方法。结果表明,以RCX-10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通过NaOH溶液的梯度淋洗,壳一糖~壳六糖的检出限为0.8~4.0mg/L(进样体积100μL,峰面积定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6.6%。体外非翻转大鼠肠囊模型中,壳二糖、壳三糖以及壳四糖在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中均有良好的吸收(Papp>1×10-5 cm/s),在结肠中仅能部分吸收(Papp<3×10-6 cm/s)。壳寡糖吸收速率随聚合度的升高而降低,壳寡糖吸收符合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推测壳寡糖在体内的吸收为被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9.
基于遥感技术的珠三角6类林分的蒸散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江三角洲六类主要林分(区域)的蒸散发比进行了研究,6类林分包括桉树林、果树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同时对基于Priestley-Taylor扩展模型的物理机制进行分析与推理,发现可以通过MODIS和TM热红外数据计算的地温值来评估较大区域上的蒸散发能力,并结合2008-2009年的晴空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6类林分(区域)的蒸散发作用相当,桉树林并非耗水量最大的林种.  相似文献   
160.
珠江广州河段枯水期富营养化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桂成民  管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61-4963
以珠江广州河段(雅岗大桥至琶洲大桥)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为调查对象,布设6个采样监测点,检测分析叶绿素a、总氮、总磷、透明度及CODMn等污染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该河段枯水期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枯水期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TP、TN和CODMn浓度均值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水标准,属地表水劣V类水体。珠江上游的渔业养殖、周边城市的工业排放与广州市区生活污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联防联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珠江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