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闽江中游鲢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1):124-129
为了研究闽江中游鲢的年龄组成和生长情况,根据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闽江中游段采集的126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通过对其鳞片年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鲢的年龄判定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闽江中游鲢的体重范围为310.6~9420.8 g,体长范围为23.4~86.9 cm;鳞片的年轮主要表现为闭合切割型和疏密特征,由1 +~7 +共7个年龄段组成,其中优势年龄组为3 +~4 +龄。体长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0.027×L 2.953,幂指数接近3,表明闽江中游鲢属于匀速生长类型。拟合Von Bertalanfly的生长方程为:Lt=106.696×[1-e -0.147( t +1.1443)],Wt=26332.083×[1-e -0.147( t +1.1443)] 2.953。生长拐点年龄为ti=5.923,与其他水域鲢种群相比,其生长性能略低。因此,建议闽江中游鲢的开捕规格体长大于70 cm,体重大于7.7 kg,同时规范渔具渔法,以降低捕捞强度,加大资源养护力度,促进闽江鲢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42.
鲢、鳙肠道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PCR-DGGE指纹图谱显示:鲢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16,个体间差异较小;鳙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14,个体间差异较大.基于PCR-DGGE指纹谱带的UPGMA聚类分析和相似性分析显示:鲢样品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569,属于中等相似水平;鳙样品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623,也属于中等相似水平.测序结果表明:鲢肠道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鳙肠道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  相似文献   
43.
朱亚军  叶韬  王云  林琳  陆剑锋 《水产学报》2021,45(7):1140-1150
圆苞车前子壳粉(psyllium husk powder, PHP)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亲水胶体。为了解其在鱼糜制品中的作用,本实验以冷冻鲢鱼糜为研究对象,以凝胶强度和持水性(water holding capacity, WHC)为考察指标,研究了PHP的添加量、凝胶化温度和凝胶化时间3个因素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正交试验结果得到最佳工艺条件:PHP添加量0.1%,凝胶化温度45°C,凝胶化时间2 h。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PHP (0.1%~0.3%)能够增加鱼糜凝胶的硬度和WHC,但对破断距离有不利影响;根据验证试验中蒸煮损失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分析,PHP的添加降低了较高凝胶化温度时凝胶的蒸煮损失,PHP或许可以促进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HC)分子间交联,减缓蛋白质降解,形成更加致密的凝胶结构。本研究对PHP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原料应用于开发优质健康鱼糜制品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以期为丰富亲水胶在影响鱼糜凝胶特性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池养鲢.鳙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池养鲢、鳙鱼的食物组成,消化利用和摄食强度。结果表明:鲢、鱅鱼食物种类多数相同,但鲢滤食小型浮游生物较多,鳙滤食大型浮游生物较多。鲢食物中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数量比为552:1,是鳙的3.6倍;生物量比值为1.17:1,是鳙的7.3倍。故鲢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鳙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但宜通称为食浮游生物的鱼类。鲢、鳙对硅藻、金藻、隐藻、裸藻中大部分种类消化良好,对甲藻、蓝藻和绿藻中部分种类可以消化,大部分难以消化。鲢、鳙摄食强度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变化。摄食低谷在清晨2—6时,高峰在14时左右。摄食强度随溶氧、水温升降和食物丰歉波动。  相似文献   
45.
鲢冻结过程中肌肉组织及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鲜活鲢为研究对象,从肌肉组织冷冻切片,盐溶蛋白,Ca2 ,-ATP酶活性等角度研究在缓慢冻结条件下链的冷冻变性情况,并探讨链冷冻变性的要理,结果表明:冻结前后,链肌肉纤维组织 结构变化十分显著:链冻结至-35度后盐溶蛋白下降了14.8%;Ca2 -ATP酶活性变化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A 6‐month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in field condition using 10 farm ponds (400–600 m2)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xed feeding schedules on the growth of sutchi catfish, Pangasius hypophthalmus with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Fish were stocked at a ratio of 80:20 (sutchi catfish, 4.9±0.5 g: silver carp, 12.0±0.8 g) at the total rate of 25 000 ha?1. Two diets of high protein (30%, HP) and low protein (16%, LP) were prepared using locally available feed ingredients. Five different feeding schedules of high‐protein diet continuously (HP), low‐protein diet continuously (LP), 1‐day low–protein/1‐day high‐protein diet (1LP/1HP), 7 days low–protein/7 days high‐protein diet (7LP/7HP) and 14 days low–protein/14 days high‐protein diet (14LP/14HP) were tested. The fish were fed twice daily at the rate of 15%, 10%, 8% and 5% of their body weight for first, second, third month and rest of experimental period respectively. Feeding rate was calculated only on the basis of sutchi catfish weight only and was adjusted every 2 weeks according to weight gain. Fish fed LP and HP on alternate day (1LP/1HP)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growth rate, feed utilization and production among the treatments.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the growth rates and production of fish fed HP regularly and fish fed 7 days LP followed by 7 days HP (7LP/7HP). Fish maintained on LP grew the least. 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values for sutchi catfish ranged between 2.04 and 2.79 with feeding schedule 1LP/1HP showing the best FCR. The total production of fish (including silver carp) ranged between 8310 and 12 422 kg ha?1 6 months?1 with 1LP/1HP feeding schedule resulting in the highest production and net profit.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feeding fish continuously with HP is less economical. Thus, for profitable sutchi catfish culture with silver carp, farmers can use the mixed feeding schedule of alternate day feeding of LP and HP as a means of reducing feed costs.  相似文献   
47.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ys nobilis)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家鱼中2个重要成员,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长江和珠江水系.传统人工养殖依靠天然鱼苗.但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加剧使其天然产卵和孵化场消失或遭到破坏.人工育苗技术虽然解决了鱼苗供应问题,但由于遗传资源管理和使用方法的不完善,使两种鱼的生长表现、抗病抗逆性和遗传多样性等都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因洪水导致的养殖个体逃逸也使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受到干扰.近年来,比较大规模的人工鱼苗放流实践也加剧了对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扰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一套适用的分子标记.为评价鲢和鳙的遗传多样性、确定它们的遗传分化和地理分化、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开发利用遗传资源,本研究构建了富集GT微卫星序列的基因组短片段文库.随机选择并测序的97个克隆中有87个含有微卫星序列.根据其中的21条序列,设计了22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并用来分析了在长江荆州段捕获的32尾野生鲢和7尾野生鳙的遗传多样性.所有标记引物在两种鱼中通用.在全部样品中共发现129个等位基因.每位点等位基因数在3~10个,平均5.9个.不同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3~2.00,平均1.22.由于使用的鱼个体数少,如鳙,只有7个个体,样品也只来源于长江荆州江段.本研究无法基于两种鱼的天然分布,对两种鱼的遗传分化、地理种群多样性比较、养殖群体和天然群体差异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但是,这组标记的研制将有助于这2个中国特有经济鱼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资源的管理及开发利用等相关研究.本研究中,微卫星DNA标记的研制使用了固定有微卫星核心序列的磁珠.这样的磁珠与两端接有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杂交能富集出含有微卫星核心序列的片段.通过扩增和连接转化,可方便地获得大量含微卫星核心序列的片段.与已有的方法不同的是,本研究用AFLP方法的某些步骤使片段两端加上已知引物序列,方便易行.迄今,这两种鱼还没有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构建这样的图谱是本项目研究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48.
有效的人工增殖放流应监控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以避免放流群体对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利用线粒体CO I和Cyt b基因分析了丹江口鲢库区、鲢亲本和鲢子代3 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04 条646 bp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到多态位点15 个,简约信息位点5 个,单一变异位点10 个,定义了7 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544~0.67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21~0.00254;103 条1058 bp线粒体Cyt b序列中共检测到多态位点19 个,简约信息位点13 个,单一变异位点6 个,定义了14 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9~0.714,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62~0.00424,总体上处于较高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核苷酸多样性。CO I和Cyt b序列遗传距离、遗传分化指数以及基因流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CO I)、0.003~0.004(Cyt b),总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0468(P>0.05)(CO I)、0.03180(P>0.05)(Cyt b),差异均不显著,群体间基因流为14.69~41.47(CO I)、5.49~40.47(Cyt b),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单倍型聚类关系树表明,3 个鲢群体间均存在共享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间单倍型散乱分布于各支,未形成地理群体的聚集。以上分析结果显示,3 个鲢群体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表明增殖放流鲢群体与丹江口库区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相近,可开展增殖放流。本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鱼类增殖站鲢群体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四种鲤科鱼类越冬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圣英 《水产学报》1997,21(4):373-379
报道吉林朝阳水库的鲢,鳙,镜鲤及丰鲤的肌肉总脂有脂肪酸组成在越冬期间的变化,其基本分布不受饥饿的影响,但可观察到饱和脂肪酸略有减少;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呈现规律性下降,这是对长期低温环境的反应。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义乌市岩口水库鱼类资源现状、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鱼类的生长特性,2013年3月、5月、7月、9月和11月对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452尾,经鉴定属于37种,隶属5目8科。其中,鲤形目28种,占总数的75.7%;鲇形目5种,占总数的13.5%;鲈形目2种,占总数的5.4%;鲑形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7%。生态类型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以肉、杂食性鱼类为主。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全年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鳙、鲢、伍氏半、圆吻鲴和翘嘴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变化范围为2.09~6.05,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变化范围为0.87~1.42,种类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41~0.92。同时,构建了鲢、鳙生长模型: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0.136)0.265(t+0.136)t=73.591[1-e-0.265],Wt=5.911[1-e-]2.812,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0.318(t+0.12)t=73.256[1-e-],Wt=7.625[1-e-0.319(t+0.012)]3.070。通过分析鲢、鳙生长情况,发现岩口水库鲢、鳙体长增长速度以1~4龄较高,4龄以后逐渐降低,鲢、鳙体长生长拐点分别为3.759龄和3.327龄,为使鲢、鳙鱼最大程度地发挥洁水保水功效,建议鲢、鳙的起捕年龄为5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