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4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530篇
林业   529篇
农学   844篇
基础科学   5篇
  251篇
综合类   1728篇
农作物   569篇
水产渔业   213篇
畜牧兽医   975篇
园艺   467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51.
对雷州林业局7种施肥处理的尾叶桉MLA无性系7年生与3年生林分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处理6(P300g/株 K300g/株 N150g/株)7年生时年均利润1528.1元41m2,比处理7(常规施肥,滤泥5000g/株 P250g/株 K100g/株 N100g/株,年均利润1452.6hm2)提高5.2%,比对照(不施肥,年均利润630.3元/hm^2)提高142.4%;3年生时处理6的年均利润为1605.5元/hm2,比处理7(年均利润1406.8hm2)提高14.1%,比对照(年均利润408.3元/hm2)提高293.2%;处理6的年均利润3年生时采伐比7年生时采伐提高5.1%;处理6和处理7在7年生时采伐,投资回收期均为10.3年,在3年生时采伐分别为8.0年与8.3年,3年生时采伐比7年生时采伐的投资回收期分别缩短2.3年与2.0年。  相似文献   
152.
针对富阳市板栗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查基础上,选用新登镇王村的1株早熟型板栗优株,进行嫁接繁殖、育苗造林试验,经5年的连续验证,该无性系具有早熟,早实、丰产、高产等优良特性,而且还具有抗干旱、耐瘠薄的能力。5年生平均株产3.85kg,合每公顷产板栗3225kg,超过了杭州市科委下达的丰产指标的4.3倍,特别是该板栗无性系果实在9月上旬提早成熟,从而提高商品的经济价值。通过对早熟型高产板栗栽培技术研究实践,形成了1个从良种选育、培育壮苗、合理修剪、生长素应用和营林管理一套丰产栽培技术体系,这将对今后板栗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3.
林木遗传工程及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调节(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遗传工程有利于保存林木遗传资源,改善全球气候,减轻自然林的过度采伐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林木产品需求。控制林木真菌、病毒病、虫害和杂草的遗传工程方法正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尽管转基因林木的历史不长,种类不多,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以及和木材质量相关的基因已被分离并应用于林木遗传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中的新技术使得高效林木遗传改良成为可能并将促进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木质素的应用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全过程并不完全清楚。有关松树自然突变体和转基因林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过程。这些发现对完善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加深对木质素前体生物合成途径的理解和通过遗传工程改善木材质量有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林木遗传工程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54.
L35等杨树新品种造林当年年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ogistic方程对4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的1a生林木的树高、胸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0以上。并以此将各无性系的年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年生长量在后3个时期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其中速生期内的树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6.4%,胸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4.0%。树高比胸径进入速生期早且结束晚,速生期持续时间长。对各个生长时期林木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林木的年生长规律,为加强林木生产管理、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5.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6.
对10年生和7年生的两块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历年生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果;从第2年起无性系高,么董长量的F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并开始趋于稳定,无性系重复力较高,介于0.65-0.90之间居多。从3-4年生起,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对应性状的相关系数,以及与近期材积的相关系数增大,至趋于稳定。3-4年生后各年龄树高、胸径相关信息量亦表出与相关系数同样的趋势。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秩次,表型、环境相关系数,表明年龄间生和匠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无性系早期选择是有效的。早期选择最佳年龄、随主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介于3-4a之间,选择效率D早-V晚高于H早-V晚,前者出现最大选择效率的年龄早于或等于后者,所以选择指标倾向胸径。  相似文献   
157.
将筛选出的JP15、JP13和JP7共3个杨树无性系进行育苗试验,结果看出:①3个杨树无性系其生长期均比对照长1~2个月;②扦插成活率除JP7较差外、JP15与JP13均高于对照,达95%以上;③在育苗密度上,以40cm×60cm为最好,不仅苗木整齐,且壮苗合格率达80%以上。在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杨树快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8.
马尾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马尾松种子园132个无性系种子产量性状调查与木材比重测定及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8年生生长性状调查,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入选率为20%。结果表明:对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再选择,以营建改良代种子园是可行的。8年生子代材积可获得改良增益10.6%,木材比重可获得4.6%的增益,种子园单株产种量可获得增益37.5%,选择效果明显,达到提高种子园产量、增加改良增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9.
文章介绍了在茂名市国营八一林场营建橄榄基因库的方法及管理措施,并于2006年对基因保存库的成活率、生长量、结果株率、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果实性状等作了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苗圃嫁接成活苗上山造林及上山定砧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可加快橄榄基因库的营建;(2)基因库收集了广东主要橄榄栽培区7个县(市)11个农家品种81个优良单株,移栽及嫁接株共保存1 210株,保存率达95.65%,无性系结果比例达79.01%;(3)2002~2004年嫁接成活率为50.46%~80.05%,接株年均生长量树高0.7~1.0 m,径粗2.2~2.9 cm,冠幅0.8~0.9 m。总体结果株率、平均单株产果量和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在嫁接4 a后分别为89.23%、1.11 kg和0.111 kg/m2,嫁接3 a后分别为69.61%、0.37 kg和0.054 kg/m2,嫁接2 a后分别为51.74%、0.15 kg和0.032 kg/m2;(4)橄榄单果质量4.63~12.64 g,果纵径2.63~4.00 cm,果形指数1.25~1.94,可食率78.51%~86.82%;(5)综合分析结果评选出g14、g18、g20、j1、p10、p8、g15、g2、g24、g27、x3、x4、x5、x6、g21、g32、g16、g33、g19、d15、d16、d7等22个为较优良无性系,其中又以g14、g18最优。  相似文献   
160.
采用通过筛选的2个木麻黄抗逆无性系与当地生长较好的惠2无性系进行水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不大,方差分析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遗传参数来看,3个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均为中等,分别为0.486和0.557,方差分量也不大,分别为66.06%、69.27%,苗高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其值为14.23%,而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为18.22%,利用苗高和地径指标对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进行比较,不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2)不同无性系在侧根数、主根长、总干质量/总鲜质量等指标上均未达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不大,仅为25.26%、13.70%、9.28%;但在地下部分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指标上达极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较大,达46.42%。从苗木根系性状和生物量的遗传变异分析,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