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23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去除内脏对冰藏鲤感官、化学和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官、TVBN、菌落总数、假单胞菌为指标,探讨去除内脏对冰藏鲤(Cyprinus carpio)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内脏和未去除内脏冰藏鲤的高品质期分别为333h和330h,货架期分别为575h和654h;去除内脏鲤冰藏的货架期略短,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冰藏过程中二者假单胞菌数量占优势,高品质期终点,去除内脏和未去除内脏鲤的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分别为6.33±0.02和6.07±0.03;假单胞菌数(CFU/g)的对数值分别为6.15±0.19和6.04±0.01;挥发性盐基氮值分别为(10.86±0.50)mg/(100g)和(10.15±0.01)mg/(100g)。货架期终点,二者细菌总数(CFU/g)的对数值分别为7.06±0.18和6.90±0.14;假单胞菌数(CFU/g)分别为6.89±0.13和6.31±0.05;挥发性盐基氮值分别为(19.03±0.90)mg/(100g)、(21.15±0.80)mg/(100g)。二者在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去除内脏鲤相比,冰藏初期去除内脏鲤的挥发性盐基氮值略低,而其细菌增殖较快且直接进入对数增长期,这可能是由于去除内脏过程对鱼体造成破坏所致,而过了高品质期后,无论是挥发性盐基氮值还是感官评分都比未去除内脏的高,因此去除内脏鲤的货架期略短。  相似文献   
742.
老江河鲤鱼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everton-Holt模式,对老江河鲤鱼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94.8cm,W∞=17126.7g,k=0.1727,t0=-0.4887;②补充年龄tr为1龄,开捕年龄tc为2龄,极限年龄Tλ为17龄;③自然死亡系数M=0.1503,自然死亡率D=0.1118;捕捞死亡系数F=0.4744,捕捞死亡率E=0.3528;总死亡  相似文献   
743.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生产及其苗木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间的花粉量、种子产量均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樟子松无性系本身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种子园中,往往少数无性系控制着园内50%以上的花粉量和种子产量。由于部分无性系种子产量低,育苗、造林时这些家系容易丢失。为减少家系的丢失数量,育苗时,应改善圃地的环境条件,增加土壤肥力,加强除草等抚育措施,提高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744.
本文旨在探讨VE缺乏对鲤骨骼肌损伤的形态学影响。在半纯合日粮中分别添加0、25、50和100 mg/kg的VE,投喂体重约60 g的鲤鱼20周。结果表明:鲤鱼摄入VE缺乏的饲料后,出现“瘦背症”、脊柱弯曲及以突眼、竖鳞和腹水为特征的渗出性素质样病变。病理剖解见体壁肌肉萎缩,特别是背部两侧肌肉萎缩变薄,其厚度仅为对照组的1/4~1/2,似刀刃状;体侧红肌纤维褪色变白,呈白肌肉外观。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肌营养性不良,骨骼肌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大量结缔组织增生,残存的肌纤维萎缩变细。超微结构上表现为骨骼肌细胞核膜间隙增宽,呈锯齿状,并发生局部或广泛性的断裂,核变形,电子密度降低;肌浆内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溶解呈空囊泡状,肌原纤维的横纹模糊不清或完全消失。结论:日粮中0、25和50 mg/kgVE水平会导致鲤出现VE缺乏症,其骨骼肌主要表现为变性、坏死、肌萎缩和炎症细胞浸润的肌营养性不良。  相似文献   
745.
746.
将健康幼鲤360尾设置3个相同平行处理,每个处理用鱼120尾,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投以0 mg/kg、0.15 mg/kg、0.30 mg/kg和0.45mg/kg硒水平的饲料,各试验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粮中硒含量高低呈负相关,其发病率分别为46.7%、33.3%、13.3%和0%,死亡率分别为26.7%、16.7%、6.7%和0%。病鱼出现特征性的“瘦背病”和脊柱弯曲等症状。组织学上最突出的变化表现为营养性肌病、营养性肝病、胰腺的变性、坏死等多器官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超微结构上,骨骼肌纤维、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发生溶解,整个线粒体呈囊泡状。硒缺乏幼鲤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747.
甘露糖受体C1型基因(mannose receptor C-type 1, MRC1)是C型凝集素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甘露糖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MRC1基因在哺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频繁暴发,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本研究首次在鲤(Cyprinus carpio)全基因组范围鉴定MRC1基因,共发现11个基因拷贝,并进行了功能域预测、共线性分析、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RC1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保守程度较高。拷贝数比较分析发现,MRC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拷贝现象,在多数鱼类中发现2个拷贝,而在鲤中发现多达11个拷贝。同时,比较了各拷贝在健康鲤脑、肌肉、肝脏和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免疫相关组织脾脏中的表达量相对高于其他组织。进一步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12、24 h后在鲤脾脏中的表达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拷贝的表达特征各有差异,其中,HHLG13g0734在...  相似文献   
748.
喹乙醇诱导鲤肝细胞凋亡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喹乙醇,连续30d饲喂60尾实验鲤鱼,分别于染毒后的第7、14、20、25d和30d剖杀4尾鱼,取肝脏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测其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喹乙醇可引起鲤鱼肝细胞凋亡。其特征表现为肝细胞出现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状,随后裂解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并可见凋亡细胞形成具有特征性的、质膜完整的凋亡小体。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凋亡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749.
以建鲤和黑龙江野鲤为亲本,建立黑龙江野鲤自交群体(HH)、建鲤自交群体(JJ)、黑龙江野鲤♀×建鲤♂群体(HJ)以及建鲤♀×黑龙江野鲤♂群体(JH)。于养殖198 d和588 d时测量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参数。对生长性状、增重率、肥满度以及生长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交配组合在这些指标上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养殖198 d和588 d时,4个群体体重和体长大小顺序均为JHHHHJJJ。4个群体的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均随养殖时间而减小。4个群体中,HJ在不同养殖时间内,特定增重率均为最大,JJ群体均为最小;而JH在不同养殖时间内,绝对增重率均为最大,198 d时JJ群体最小,588 d时HH群体最小,说明杂种群体生长性能优于自交群体。在不同的养殖时间内,JJ群体的肥满度均大于其他群体,随养殖时间增加,HH、JJ及HJ群体肥满度不断增大,而JH群体恰恰相反。4个群体的生长指数随养殖时间而增大,并均以JH群体生长指数最大。杂种优势分析表明,HJ群体体型介于黑龙江野鲤和建鲤中间,并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体型逐渐接近黑龙江野鲤。JH群体在养殖第588天时体高和体厚超黑龙江野鲤杂种优势出现了负值,其余数值均为正值,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不同养殖时间,4个群体588 d与198 d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JH群体558 d体长和198 d体长、558 d体高和198 d体高;HH群体558 d体厚和198 d体厚间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50.
脂肪酸合成酶(FASN)是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逆转录PCR和RACE技术获得鲤Cyprinus carpio FASN全长cDNA序列为8 927bp,开放阅读框7 533bp,编码2 511个氨基酸。FASN蛋白质相对分子量274 145.67D,理论等电点(PI)为6.10。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鲤FASN基因与其他鱼类同源性为75.13%~95.34%,与人同源性为61.81%。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鲤FASN氨基酸序列与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a聚为一支,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果表明:FASN基因鲤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肝脏次之,血液中最低。鲤FASN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鲤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及脂肪发育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