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23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DABF和DABR,分别从21尾感病和16尾抗病“全红”体色瓯江彩鲤的cDNA中,扩增出长度为624 bp的MHC-DAB基因片段。共测序185个有效克隆,获得76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MHC-DAB基因片段包括第1~4外显子,分别编码信号肽、β1和β2结构域及跨膜区。长度为276 bp的β1结构域有144个核苷酸变异位点(52.17%)和7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76.07%),而长度为282 bp的β2结构域只有9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34.75%)和5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53.19%),显示β1结构域的变异要明显大于β2结构域。在β1结构域的24个抗原结合位点(PBR)上,有23个发生了变异。β1结构域的PBR、非抗原结合位点(non-PBR)及β2结构域的ω值(ω=dN/dS)分别为1.367、0.886和0.754,表明“全红”体色瓯江彩鲤MHC-DAB基因(特别是β1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在所得的20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中,基因DAB3*15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3.75%)显著高于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3.81%)(P<0.05);基因DAB3*09和DAB3*10的出现频率都为3.75%(P<0.05),仅存在于抗病群体中;而基因DAB3*02和DAB3*14的出现频率分别为7.62%(P<0.05)和8.57%(P<0.01),仅存在于感病群体中。  相似文献   
72.
2004-2009年5-8月对伊洛河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天然产卵场水体中的TN、TP等营养盐和WT、pH、DO、CODMn、挥发酚、Cu、Zn、Pb、Cd和Hg等理化指标进行了为期6年的连续监测,对该水域水质的年代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河鲤天然...  相似文献   
73.
利用差速离心法及RNase消化法制备并纯化了采自山东东昌湖野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的肝脏及性腺线粒体DNA,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mtDNA进行酶解,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解片段,用Gel-500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显示,东昌湖野生鲤的mtDNA分子大小为(16.62±0.15)kb,BglⅠ、BglⅡ、EcoRⅠ、HindⅢ、PstⅠ、KpnⅠ和BamHⅠ的酶切点分别为3或2、1、3或4、4、1、0、3;其中,BglⅠ、EcoRⅠ和BamHⅠ内切酶具有限制性多态性,多态酶比例为42.86%,并检测出12个限制性态型,可归并为5种单倍型,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0.0075~0.0365,揭示了东昌湖野生鲤存在较高的种内多态性。试验结果与以前报道的其他地区鲤属线粒体DNA酶切结果相比较,表明鲤属mtDNA在限制性酶切位点数量及其长度上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Protothecosis is a rare infection caused by environmentally ubiquitous achlorophyllic microalgae of the genus Prototheca. Here, we describe a first case of protothecosis in a carp (Cyprinus carpio), which is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case of protothecosis in a fish, confirmed by phenotype‐ and molecular‐based methods, including PCR sequencing of the rDNA cluster and protein profiling us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葡萄糖(添加量为1.5%),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投喂松浦镜鲤(平均体重(40.27±3.96)g),饲养8周后测定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Glu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Glu组、OKG组和AAKG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Na-AKG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KG组;2Na-AKG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2Na-AKG组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Gln组和Glu组前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中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lu组、AKG组和O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AAKG组和2NaA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ln、Glu、OKG和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添加2N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77.
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描述了红色锦鲤从出膜到体色形成的过程,总结和归纳不同发育阶段体色变化异同点,筛选出6个体色变化较显著时期,分别为1、2、3、4、12、48日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6个体色变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TFa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48日龄时(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期(P0.01)。48日龄时表达量次之,亦极显著高于2、3、4、12日龄4个时期(P0.01)。2、3、4、12日龄4个时期MITFa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P0.01),4日龄时表达量显著高于12、48日龄(P0.05),与2、3日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表达量在2、3、12、48日龄4个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MITFa和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形成过程中,表达水平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MITFa基因表达量表现为先降后升,TYR基因则先降后升再降。以上结果显示MITFa、TYR基因与锦鲤体色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但MITFa和TYR基因在体色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8.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应答的影响.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按1.0×10~(11)、3.0×10~(11)、5.0×10~(11) cfu/kg 3个浓度添加在鱼用全价颗粒饲料中,投喂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免疫组(A_0~A_3)和未免疫组(B_0~B_3)黄河鲤,分别于0、15、30、40 d时检测各组黄河鲤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以及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使黄河鲤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浓度越高,血液白细胞活性和溶菌酶活性越强.免疫组与未免疫组白细胞吞噬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而溶菌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在停止投喂后10 d,白细胞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还可提高黄河鲤的凝集抗体效价及攻毒后的存活率,其中,当菌株添加浓度为5.0×10~(11) cfu/kg时,受免疫的黄河鲤免疫保护率最高.即投喂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应答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用电镜X射线显微分析法,研究铜在鲤(Cyprinus carpio)肝细胞和肾细胞中的分布和相对含量,从细胞水平探讨鲤的铜中毒机理。结果表明,铜进入鲤体内后,在肝细胞、肾细胞的溶酶体中分布最多,溶酶体旁、细胞核次之,细胞质内最少,中毒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鲤中毒后肝细胞核膜扩张、线粒体呈空泡状,溶酶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核膜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断裂。  相似文献   
80.
福瑞鲤选育家系不同养殖阶段的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观察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家系选育方法在福瑞鲤(Cyprinus carpio)继代选育中的潜力,该研究测量了继续选育第2代家系群体不同养殖阶段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结果表明,生长快速家系群福瑞鲤早期(4月龄)生长速度较慢,到后期则生长加快,其体质量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体型方面,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福瑞鲤各选育家系群的体厚/体长增加,体高/体长降低,逐渐呈现其体型修长的特征;同时2个越冬期的成活率均达到了94%以上。结果表明通过BLUP家系选育对福瑞鲤长期选育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福瑞鲤生长性状第一主成分是体质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9月龄、14月龄、21月龄鱼的体质量与24月龄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为0.851、0.897和0.957。因此,在福瑞鲤继续选育过程中,进行早期个体选择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