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1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1886篇
林业   981篇
农学   1983篇
基础科学   875篇
  2304篇
综合类   5786篇
农作物   1007篇
水产渔业   1321篇
畜牧兽医   1112篇
园艺   683篇
植物保护   1102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713篇
  2016年   877篇
  2015年   741篇
  2014年   830篇
  2013年   992篇
  2012年   1123篇
  2011年   1195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气温偏低影响玉米生长的问题,在黑龙江省杜蒙县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较对照表现为白天降温晚上增温的效应,增温效果与土壤深度呈抛物线形,15~20 cm增温效果最好.整个生育期表现为拔节期前降温,拔节后增温的效应.前期降温影响大于后期增温影响,玉米各生育期生物性状均差于对照,说...  相似文献   
992.
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壁面上的液膜形态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随着进料率和转速的增加,不同物料在蒸发壁面上主要存在4种流动形态:液滴状、股状、不连续液膜和连续均匀液膜,同时测得水、乙醇、质量分数为12%乙二醇溶液、质量分数为50%乙二醇溶液和质量分数为50%丙三醇溶液在不同转速下出现连续均匀薄膜的临界流率。利用高斯过程进行数据预测表明:在一定转速下,临界流率随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粘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3.
弧齿锥齿轮齿面闪温分布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lok闪温公式的基础上,计算混合弹流润滑下的齿面平均摩擦因数,修正了公式中的齿面平均摩擦因数,提高了计算精度。同时,通过计算弧齿锥齿轮沿齿面啮合点的切向速度、赫兹接触带半宽和载荷分配系数,提出了混合弹流润滑下弧齿锥齿轮沿接触轨迹和全齿面的闪温公式。经算例分析表明,非正交弧齿锥齿轮副沿接触轨迹闪温的最大值位于啮出轨迹中部,全齿面闪温的最大值在大轮节锥与齿根之间的齿面中部,这些部位最容易发生胶合。  相似文献   
994.
喷油助燃再生DPF过滤体入口废气温度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DPF喷油助燃再生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过滤体内沉积微粒氧化反应次模型的基础上,以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柴油机稳态工况下过滤体入口孔道的再生简化模型。考虑到柴油机中小负荷排气富氧条件,通过无量纲化,结合DPF的排气背压模型,得到了喷油助燃再生DPF时过滤体入口端所需的温度条件。试验表明,以该条件获得的理论过滤体入口废气温度所对应的喷油率来调节燃烧器功率可顺利实现DPF的再生过程,为DPF喷油助燃再生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温室秋冬茬番茄生长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秋冬茬温室番茄生产中对温室地温、土壤理化特性、土壤保墒能力、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提高地温2~4℃;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并可以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和温室内CO2浓度。  相似文献   
996.
为减少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分析了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研究了添加化学保氮剂对减少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总氮及有机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氮损失率为12.84%;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为以NH3、N2O等气态形式逸出,其中,堆肥前10d是NH3挥发的高峰期,堆制后第5~9d的N2O排放速率最大;添加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肥过程第4~10d的氨挥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H3挥发量可减少23.82%,另外,化学保氮剂处理降低了堆制后第0~5d的N2O排放速率,增加了第9d以后的N2O排放速率;使用化学保氮剂原位控制水葫芦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常规对照相比,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体的保氮效率为32.70%。  相似文献   
997.
MicroRNAs(miRNAs)作为一类21碱基左右的非编码小RNAs,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并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据miRNA高度保守特点,利用已公布的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甜杨(Populus suaveolens)基因组中克隆获得了12个miRNA基因座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这些miRNA基因均为毛果杨低温响应miRNA基因的同源序列。同时,以低温(0℃)处理0~48h的甜杨幼苗为试材,通过半定量RT-PCR法对miRNA基因的成熟体序列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miRNA成熟体序列在甜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与其在毛果杨中的表达极为相似,由此可推测这些保守性miRNAs可能在甜杨和毛果杨两物种对低温胁迫的应答反应中发挥相似的功能,而miR168a、miR168b和miR475a在两物种间表达现象的差异,表明它们可能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而发挥不同作用。本文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甜杨基因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8.
我国粮食储藏损失巨大,其中企业储备和农户储备造成的粮食损失较为严重。监测粮仓内的粮食温度是安全保管粮食的重要因素,为此研制出适于小型粮食储藏单位的实用、简单、低成本的温度监控设备,介绍该系统的基本构成、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及其子系统,以及元器件选择与电路调试的方法,为提高储藏设备和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测温元件,采集温室内的温度信息。通过对当前温室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温室温度参数进行调节,以达到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温度环境,大幅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predict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patterns, and longer drought periods in most semi-arid regions of the world. Ecosystems in these regions are prone to land degradation, which may be aggravated by climate change. Soil respir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organic carbon losses from arid and semi-arid ecosystems. We measured soil respiration over one year in two steppe ecosystems hav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land degradation under three ground-covers: with vegetation, bare soil, and an intermediate situation between plants and bare soil.The largest differences in soil respiration rates between the sites were observed in spring, coinciding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plant activity. The degraded site had drier and hotter soils with less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and a longer drought period. As a result, vegetation on the degraded site did not respond to spring rainfall events. Soil respiration showed a strong seasonal variability, with average annual rates of 1.1 and 0.8 μmol CO2 m−2 s−1 in the natural and degraded sites, respectively. We did not obser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respiration rates associated with ground-cover i.e., the temporal variation was much larger than the spatial variation. At both sites, soil moisture was the controlling driver of soil respiration for most of the year, when temperatures were above 20 °C and constrained the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for the few months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below 20 °C. An empirical model based on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explained 90% and 72% of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oil respiration on the natural and degraded sites, respectively.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land degradation may alter the carbon balance of these ecosystems through changes in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plant productivity, which have important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