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22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华  倪凤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51-7352
[目的]研究从常乳中纯化牛乳铁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牛乳铁蛋白的抗菌活性。[方法]选用SP sepharose HP作为强阳离子交换介质,利用AKTApurifier10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牛乳铁蛋白。[结果]结果表明,牛乳铁蛋白在pH值7.5、浓度0.85 mol/L的NaCl洗脱液中可以被洗脱下来,且产品纯度为90%以上。牛乳铁蛋白浓度为5 mg/ml时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从常乳中纯化牛乳铁蛋白的方法,为大规模生产具有活性的牛乳铁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杨文雅  黄群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11-114,117
[目的]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生物反应堆与牛粪配套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CK),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BSBR)、秸秆生物反应堆+牛粪(BSBR+C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秸秆生物反应堆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和EC值,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的氮源,促进微生物碳氮增加以及蔗糖酶与脲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番茄产量,配施牛粪效果更明显;BSBR+CM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综合考虑认为,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配施牛粪,可以调整合理的碳氮比,对温室土壤连作以及盐渍化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起到增产的效果,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农艺措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64.
牛粪堆肥高温发酵微生物分离及堆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丽  王顺利  刘克锋  王红利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57-20059,20071
[目的]筛选出促进牛粪高效堆肥的高温微生物。[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新鲜牛粪中分离并纯化出9种出现频率高、繁殖速度快的优势嗜热菌(GX1、GX2、GX3、GX4、GX6、GX10、GF1、GF5、GZ1),同时引入黄孢原毛平革菌。将10种菌株扩大繁殖以后,进行单菌种牛粪堆肥试验。通过观测堆肥过程温度变化,测定堆肥结束后各堆料的pH值、种子发芽指数以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对各嗜热菌的堆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添加菌剂可以快速提高堆肥温度,促进牛粪发酵腐熟,缩短堆制时间;添加菌剂后堆料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明显提高。[结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以及北京农学院有机肥课题组自选菌株GX1、GX2、GX4更能提高牛粪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65.
酶对牛粪堆肥物质转化的影响(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合酶添加对牛粪堆肥组分的变化。[方法]试验设置2.0%酶处理组、1.5%酶处理组和对照组,对牛粪堆肥期间的温度、水分、pH值、粗纤维、总有机碳(TOC)、全氮(TN)和发芽指数(GI)进行分析。堆肥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法;粗纤维测定采用酸碱法(以风干物料中的含量来计算);总有机碳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全氮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pH值用S-3C型pH计测定,测定溶液为1:5固液比的浸提滤液;GI测定是将上述滤液10 ml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同时设置空白对照(蒸馏水),每个培养皿内放10粒饱满的小青菜种子,然后将其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测定发芽率和根长,计算发芽指数(GI)。[结果]添加复合酶牛粪堆肥可加速堆肥前期有机物的降解。堆肥期间,2.0%酶处理组、1.5%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粗纤维降幅分别为49.6%、47.0%和29.1%,TOC降幅分别为41.7%、35.3%和21.1%,全氮降幅(前21 d)分别为32.6%、26.8%和19.2%。2.0%酶处理组和1.5%酶处理组堆肥30 d可达到基本腐熟的程度。[结论]复合酶的添加缩短了堆肥周期,有利于牛粪堆肥的腐熟。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了掌握杂种荷斯坦后备牛生长发育规律。[方法]测定101头青海门源地区杂种荷斯坦奶牛育成牛体斜长、体高、胸围分析后备牛生长发育状况。将测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与根据中国荷斯坦后备母牛各阶段体尺标准进行对照,加以分析、研究。[结果]在总体生长水平上,后备牛生长发育出现严重不足,尤其以胸围受阻情况最为严重,其中初生至六月龄阶段生长强度不足更为明显,导致育成母牛因生长发育不良而推迟发情,不能及时投产,造成育成牛比例过大,牛群结构不合理。[结论]需要严格执行后备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制定合理的营养水平,建立和强化后备牛的选育体系。  相似文献   
67.
[目的]进一步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与自然月份、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月等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掌握奶牛隐性乳房炎与外界环境及奶牛泌乳生理状态的关系,为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通过对南方某牧场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逐月检测,分析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乳区。[结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的发生及营养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状况及低血钙症的发生机理、危害、影响因素等,提出通过营养调控手段预防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改善奶牛健康状况的措施.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手段可以降低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的发生几率,促进奶牛健康,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9.
本文就贵阳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某奶牛小区奶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养殖小区2007~2009年的平均年受胎率为83.0%,产犊间隔时间为427.00±3.36d,产后子宫复旧时间为39.94±1.72d;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及死胎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该奶牛养殖小区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肢蹄病的发病率仍较高,严重影响了该小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0.
奶牛DRB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奶牛MHCⅡ区DRB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DRB3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DRB3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DRB3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29~30位的氨基酸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序列分析表明,DRB3编码产物可能具有免疫应答、受体、胁迫应答、信号转导等功能,可能在免疫应答和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对奶牛免疫力和抗病性起关键作用。DRB3编码产物氨基酸邻接系统树表明,奶牛DRB3与绵羊、羚羊、塔尔羊、麝牛、亚洲水牛等物种DRB3氨基酸距离较近,它们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