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97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7篇
  118篇
综合类   824篇
农作物   232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176篇
园艺   179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Genotyping of bovine leucocyte antigen DRB3.2 (BoLA-DRB3.2) in a total of 523 Norwegian Red (NR) cows from two groups selected for high protein yield and low clinical mastitis, respectively, identified 27 previously reported BoLA-DRB3.2 alleles across the group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LA-DRB3.2 allele frequenci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selection groups. Alleles *13, *18, *22 and *27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in cows selected for low clinical mastitis, while alleles *3, *9, *11 and *26 had a higher frequency in cows selected for high protein yield. Associations between BoLA-DRB3.2 alleles and clinical mastitis were analysed based on mastitis data from 741,072 first-lactation NR cows, of which 452 were genotyped. Alleles *22 and *26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linical mastitis, while alleles *7, *11, *18 and *24 had a favourable effect on mastitis resistance. Contradictory results from different studies investigat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BoLA-DRB3.2 alleles and mastitis indicate that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associations of mastitis with BoLA haplotypes rather than with single BoLA genes.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某公牛站4次流行热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预防治疗及笔者的体会,对牛流行热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BVDV感染能够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包括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持续感染、免疫耐受、繁殖障碍、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综合征等。由于其病原的复杂性,给该病的控制及疫苗研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对其免疫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病原的基本免疫学特征、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在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方面做了研究,这些都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主要比较了离子霉素、电脉冲两种方法激活牛、羊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效率。两种激活方法中。牛胚胎卵裂率无显著差异(90.61%对94.40%,P〉0.05),而离子霉素激活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极显著高于电激活方法(12.3%对2.4%,P〈0.01)。两种方法对羊胚胎的研究中,羊胚胎卵裂率无显著差异(72.4%对77.4%,P〉0.05)。但是离子霉素激活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电激活方法(3.67%对10.40%,P〈0.05)。本试验中还比较了用化学激活法(离子霉素)激活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后,用SOFaa体系培养,换液与不换液对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4天不换液的胚胎卵裂率和囊胚率极显著高于换液的胚胎(11.64%对3.49%。P〈0.01)。  相似文献   
65.
作为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之一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自上世纪30年代起至今,许多科学研究人员在牛卵母细胞体外生长、发育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对牛卵母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体系已建立,但在卵母细胞成熟机理、成熟调控方面尚存在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卵母细胞的来源、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培养液的完善及卵母细胞成熟判定方法等方面详尽介绍了当前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珏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劐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0A,已经严重阻碍养斗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67.
6株猪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用于扩增VP1基因的引物。从组织中提取总RNA,首先用P1、P2引物对6株猪。型口蹄疫病毒进行RT—PCR扩增,获得1000bp的片段;再用P3、P4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获得850bp的片段。将850bp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通过PCR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并分析。结果发现6株FMD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2%~99.4%,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9%~99.5%;构建遗传发生树,发现6株FMDV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的Shunde00、Sihui01、Shenzhen99、Fushan01株属一个基因型(与Hongkong93、广东86分离株属同一基因型);Guangzhou99、Shenzhen00株属另一个基因型(与UKG-12—2001株、JPN2000株属同一基因型)。通过对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测序与分析,了解其变异情况,为科学地防控FMD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68.
构建pET32a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BL21(DE3),诱导表达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重组gD蛋白。用已发表的IBRV的gD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一条766bp的目的基因gD,将gD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32-gD,转化到BL21(DE)中,通过IPTG诱导获得融合蛋白。重组表达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印迹分析。结论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9.
水杨酸与蔬菜作物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杨酸在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水杨酸在植物抗冷、热、盐、干旱、臭氧、重金属等环境胁迫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对近年来有关水杨酸在蔬菜抗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0.
采后热空气处理对金冠苹果后熟衰老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屠康  邵兴锋  赵艺泽 《果树学报》2006,23(4):562-567
金冠苹果采用38℃,72h或96h热空气处理,可降低0℃贮藏中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非溶性果胶的降解,维持较高的硬度、脆度,同时也会加速果皮的褪绿变黄和固酸比的上升,尤其是38℃96h处理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提高了货架期后(20℃7d)苹果的质地品质和可接受程度,延缓衰老。苹果分别接种扩展青霉、灰葡萄孢霉,0℃和20℃条件下其病害发生率和腐烂均很严重,采用38℃96h热空气处理可以完全控制病害的发生,避免腐烂。可见,热空气处理一方面能延缓金冠苹果的后熟衰老,另一方面还能控制贮期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