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薛新平  薄伟  王松  康红梅  王晋 《种子》2022,(1):49-55
以8种鸢尾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自然持续控水,设置0 d(田间持水量的80%~85%)、7 d(田间持水量的70%~75%)、14 d(田间持水量的60%~65%)、21 d(田间持水量的40%~45%)和28 d(田间持水量的20%~25%)等5个干旱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参试鸢尾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2.
对3个德国鸢尾品种“开拓者”、“蓝白”、“白加黄”分别追施0.1%尿素水、0.5%尿素水、0.1%尿素水+0.1%磷酸二氢钾稀释肥料,调查其对三种德国鸢尾组培苗生长量的影响,调查结果以追施0.1%尿素水+0.1%磷酸二氢钾稀释肥料对鸢尾组培苗的生长最有利,“开拓者”、“蓝白”、“白加黄”45d时的苗高生长量分别高于对照4.7、6、4.9、4.0cm。  相似文献   
53.
在仿自然气候条件下,采用培养苗形态指标综合分析的方法,对3种鸢尾组织培养直接成苗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最适合黄娃娃和不朽白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 0.5 mg.L-1+IBA 1 mg.L-1+-αNAA 0.6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1+活性碳0.3%,pH 6.7;最适合血石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 0.5 mg.L-1+IBA 1mg.L-1+-αNAA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1+活性碳0.3%,pH 6.7。  相似文献   
54.
扁竹花为鸢尾鸢尾属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根茎横生,黄褐色,单叶互生,无柄,鲜绿色,有光泽,剑形,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抱茎,平行叶脉,其中有3条最明显。春夏季(3~5月)开淡蓝色花,花期80天,呈稀疏的总状单支聚散花序,花茎较叶长,花较大,径5~6厘米,花被6片,外被片边缘微齿型,下部淡黄色,内被片顶端2裂,边缘有齿型,蒴果具多数种子。  相似文献   
55.
路易斯鸢尾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路易斯鸢尾的花瓣、花蕾和花轴作为外植体,采用L16(45)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的正交试验,结果花瓣、花蕾和花轴都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的最优组合皆为MS+2.0 mg·L^-16-BA+0.2 mg·L^-1NAA+1.0mg·L^-1KT+2.5 mg·L^-1 2,4-D,平均诱导率分别达到27.8%、37.2%和57.2%;其中以花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质量最好;通过对花轴愈伤组织诱导的计算机模拟分析,获得其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3 mg·L^-1NAA+0.0 mg·L^-1IBA+1.0mg·L^-1KT。取生长良好和大小一致的愈伤组织采用L9(34)进行芽分化的正交试验,其最优组合为MS+1.0 mg·L^-16-BA+1.0 mg·L^-1ZT+0.3 mg.L-1IBA+0.0 mg·L^-1KT,平均分化率达86.7%,无根苗生长健壮;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到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6-BA+1.0mg·L^-1ZT。  相似文献   
56.
部分鸢尾属植物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技术,选择EcoRI/MesI酶切组合,从48对EcoRI,3/MesI+3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检测了鸢尾属植物26个样品基因组的DNA多态性,共扩增出536个遗传位点,并通过Jaccard的方法将电泳谱带矩阵转化为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26个样品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相似文献   
57.
外源GA_3和SA对德国鸢尾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外源赤霉素(GA3)和水杨酸(SA)对园林植物耐盐性的诱导作用,以德国鸢尾为材料,在100 mmol/L的NaC l胁迫条件下,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外源激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GA3和SA对德国鸢尾的形态指标、盐害指数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GA3和SA能明显改善盐胁迫下德国鸢尾的生长状况,显著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降低了盐害指数、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诱导植株增强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GA3最佳的浓度范围是100~200 mg/L,SA最佳的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58.
细叶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鸢尾种子存在休眠。通过种子的吸水性研究、切割处理、萌发抑制物测试等方法对其内在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解除其休眠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内部产生的响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的离体胚不休眠,种皮和珠孔端胚乳均能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种皮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且为醇溶性的极性物质;浓硫酸处理60 min和变温层积(4℃/25℃)120和150 d均能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分别从0升至51.11%,36.67%,40.00%,发芽指数也提高为0.45,0.42和0.51,而低温层积150 d的萌发率仅为7.78%;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子的珠孔端组织(种皮和胚乳)机械阻力的降低和胚生长势的增大是萌发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整个试验结果得出,细叶鸢尾种子属生理休眠,是由珠孔端组织的机械阻力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探究无髯鸢尾种间杂交障碍原因及子房败育时间,以西伯利亚鸢尾5个品种为亲本,与黄菖蒲、喜盐鸢尾分别进行常规杂交。方法授粉后观测种间杂交后子房发育动态,并绘制发育动态折线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不同授粉时间后的花粉管原位萌发动态,并统计每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结果无髯鸢尾种间杂交子房在授粉后9~16 d发生败育;授粉后杂交障碍原因主要是花粉附着困难、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伸长障碍和胚囊败育的受精后障碍;黄菖蒲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后受精前和受精后障碍并存,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主要存在受精后障碍;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的亲和性高于其与黄菖蒲杂交的亲和性。结论花粉原位萌发可作为远缘杂交前障碍检测指标,观测花粉原位萌发可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增大杂种获得率;不同品种种间亲和性不同,二倍体和四倍体在染色体条数不同的种间远缘杂交中亲和性无显著区别;不同种间杂交,正反交杂交障碍类型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种系品种间正反交,增加无髯鸢尾种间杂交亲和性,获得变异丰富的种间杂交类型。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 Willd ex Link.)在自然生境下有性生殖能力和生殖特点,利用原生境和人工栽植地的控制性试验,对其种群的花部特征、传粉媒介、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苞鸢尾葶生两朵花,花被片6,内外各3枚,雄蕊短于花柱,与柱头高度相差约2.72 mm,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雄蕊紧贴花柱外侧,雌、雄蕊相对位置不变;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比为1 246,套袋试验表明,其不具备无融合生殖能力,自花授粉不亲和,繁育系统为异交。自然生境下的有性生殖能力受到缺少传粉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